他憧憬的“最美丽的母亲”,此刻正在“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

89年前的今天,年仅36岁的共产主义战士方志敏被秘密处决。

500

彼时正是中国革命斗争形势最困难、最艰苦的时期。半年前,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放弃苦心经营的中央苏区,走上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为调动和牵制敌人,方志敏率领红十军团北上皖浙赣边区。在国民党重兵围堵下,红十军团一路苦战,在与数倍于己的敌人苦战七昼夜后,方志敏被俘。

500方志敏,摄于被俘当日

面对劝降,他始终坚贞不屈,不为所动。国民党党政军高官和往昔同学友人来了一轮又一轮,威逼利诱的手段都用尽了,却只能喟叹“看他到死也不会动摇的”。

尽管身陷囹圄,他把牢房变成书房,用“笔杆子”继续战斗。他用敌人劝降的纸笔,写下《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为的是把“十余年斗争的经验,特别是这次失败的血的教训”,用笔写出来,贡献给党。《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短短半年时间里,他笔耕不辍写下14万字,写下一个共产党人最后的内心独白。

500方志敏在狱中的作品之一——《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

万死之中求一生,他也曾憧憬能冲出牢笼,继续为党工作:“这次若能越狱出去,当然要用比前加倍勤苦的精神去工作,一两年后,创造几十县的苏区,发动几百万的工农群众起来斗争,创立几千几万的红军,那都是完全可能做到的。”

对中国的未来,他始终报以美好的期待:“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他告诉同志们这美好的前途绝不在遥远的将来,而是在很近的将来。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大地已经沉沦近百年了,彼时更是几乎到了“深渊”。他所在的政党正遭遇困境,所从事的事业处于低谷,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不管是内忧还是外患,形势都可谓是凄风苦雨。中国的前途和出路晦暗不明,自己也身处牢狱之中,出于什么理由,能让他有如此旺盛的斗志,还能如此乐观地展望将来?

因为在苦难中国中见证屈辱的知识分子,难以压抑心中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在上海,方志敏和几个同学来到“法国公园”,当他看到公园门口一个写有“华人与狗不准进园”牌子时,脸上烧得通红,他浑身的血都在翻滚:“堂堂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都不能自由行走,多屈辱啊!多耻辱啊!”

因为在更长的时间纬度里,从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绵延不绝的历史中,他感受了民族自豪感,汲取到了胜利的信心。“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万里长城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只要中国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地发挥出来”。

500

正是这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坚定的历史自信,让他在那些黑暗的时刻,始终保持着一种高屋建瓴的从容,用对前路无比自信的淡定笑对一切。他坚信“欲救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绝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济事,而是唤起全国民众起来斗争,都手执武器,去与帝国主义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这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大革命失败后,他毫无悲观失望的情绪,在腥风血雨中只身回乡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暴动,凭着“两条半枪”闹革命,创建了横跨四省的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狱中的他,文字没有一丝孱弱之气与半点自伤之感,而是用青春昂扬的语调,抒发着旺盛的革命斗志,“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

总有一种力量,在历史的年轮里渐次深重,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5000年的历史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认清了5000年,我们就会自然地形成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比黄金珍贵,它使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在奋进中充满力量。

在当下的巴黎,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中国代表团716人参与其中,这不正是方志敏憧憬的“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绝佳写照?在赛场上,网球运动员郑钦文战胜强敌后含泪告白,“我这次真的拼尽了全力,我不仅为自己而战,还为祖国而战。”面对外国对手的轻视,游泳运动员潘展乐强势夺冠后霸气宣言:“我的这块金牌,献给伟大的祖国”。他们用自信自强、昂扬向上、无所畏惧、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刻画着中国当代青年最好的样子。

500

今天,方志敏心中的美丽中国,已然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愈发明了,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似火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可爱的中国》中,祥松写完信,在信封上写道:“寄送不知其名的朋友们均启”。

在狱中,方志敏向帮助他的狱友说,“我希望这些文稿在我死后能送交我的同志。”

这封89年前的来信,如今被郑重地递交到当代青年的手上。你我是否能以同样的自豪感和自尊心,奋力进取、斗志昂扬,努力做好一名先辈“不知其名”的朋友,烈士口中的“同志”?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