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辩证地看待资本、资本家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

毁灭资本和私有制资本经济的正是它们自己——题记

 首先应该明确,资本是怎么产生的?

资本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自然资源变化而来的。

自然资源是如何变成资本的呢?

显然,自然物没法自己变成资本。它必须经过人类的智力和体力,也就是经过方法和劳动的联合作用,才能变为人类需要的财富。把财富用于投资,就产生“资本”。 

所以,资本是“方法、劳动和资源”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财富生产的三要素。 

“财富生产三要素”划分出了三个阶级——创新者、劳动者和资本家。

对应三个分配依据——创新依据、劳动依据和资本依据。 

没有资本家,创新者和劳动者就可以生产财富,因为自然资源就在那里,不会消失。而没有创新者和劳动者,资本家没法生产财富,除非他也进行创新和劳动。

因此,创新者和劳动者是财富的主要生产者,资本家不是。 

“创新依据”和“劳动依据”应该是财富分配的主要依据。“资本依据”不应该是主要依据。 

在这里需要注意几点:

1、创新者和劳动者是“活的”,可以生产财富,并不断扩大它的规模。而自然资源和资本都是“死的”,没法自己变成财富,变出增量财富(即利润)。所以,资本家要凭借“死物”去分割和占有不断新增,不断扩大的财富,是不合理、不公平的。

2、资本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最初是从创新者和劳动者中成长起来的。资本家有追求财富和利润的欲望,创新者和劳动者也有。但是,他们的区别在于,创新者和劳动者及其衍生出来的“企业家”是凭借自己的“创新”或“劳动”收获财富的。其分配依据是“创新依据”和“劳动依据”,而不是“资本依据”。此时,创新者、劳动者或企业家如果收入丰厚是公平公正的,也与其贡献相当。最重要的是,这种财富分配不会损害经济循环,破坏经济发展。因为,他们没有侵害别人的利益,没有减少别人的财富来增加自己的财富,即双赢或多赢。 

由于经济增速是科技创新决定的,所以科技创新若放缓,经济增速就会下降。但是,这只是经济增速的下降,财富的“增量”下降,不是财富的“总量”下降,不会让经济变差。

如果经济变差,经济循环难以为继,各类债务高企,企业倒闭增加,失业人口扩大,就说明经济从“增量”下降,“利润”下降,变成了财富“总量”下降。此时,经济的主要问题很可能就是分配错误导致了“经济衰退”。

分配错误,经济衰退,在生产力条件和生产力水平未明显恶化时出现,就说明有零和博弈,有损人利己的情况发生。受损的人是财富生产的主力军,也就是“创新者或劳动者”。所以,经济就在生产力条件和生产力水平未恶化的情况下衰退了。

具体过程如下: 

经济增速见顶回落后,虽然仍有利润,但是利润增速和利润规模都在不断缩小。而私有制经济,比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利润”为首要目标,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的。这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化决定的。

利润减少会让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资本处于过剩状态,需要淘汰一部分。于是,在经济仍有利润的情况下,零和博弈产生了。博弈先在资方内部进行。处于劣势的资方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会把自己的损失转嫁给雇佣劳动者,方法如“直接剥削”。这就是不能从创新中获利,就转向劳动者的体力和休息时间要利润,不断减薪裁员,然后加班不加薪,持续“内卷”。最后从宏观看,零和博弈就变成了资产阶级和劳动者的博弈。 

这个博弈的输家一定是劳动者,因为私有制经济是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的。所以资方始终占据分配优势。它造成了贫富分化,并确保资方是富有的一方,而非资方(主要是劳动者)是贫穷的一方,绝不会反过来。

劳动者的财富减少,消费就下降,有效需求就不足。本来经济还有利润,消费需求不应该下降。但是,资方在竞争中为了维护自己的利润规模不下降,就通过“损人利己”把劳动者的财富减少,拿来补足自己的利润缺口。这样就损人利己,人为造成了“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下,资方还要追逐利润,于是就继续减薪裁员。这让劳动者的财富更少,消费更低迷,生育也下滑,让产能更过剩,迫使资方持续减薪裁员。这导致了恶性循环,破坏了经济循环,最后引爆经济危机,毁掉了整个经济。

这就是用“单赢”取代“双赢”,让原本只是利润下滑的局面,变成了财富“总量”减少的经济危机。

持续恶化的经济不但伤害了普通百姓,还消灭中产阶级和中小资本家,让他们破产,负债,返贫。最后,他们也加入劳动者的革命事业,把大资产阶级及其权贵集团作为革命的目标,让富豪们寝食难安。所有人都在这个过程中遭了殃。 

这个经济自毁的过程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矛盾:

1、科技创新放缓,经济增速下降,利润减少。 

2、私有制经济以“利润”为首要目标,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 

由于科技创新是灵感决定的,灵感是人类控制不了的,所以从源头上说,人类控制不了经济周期,也改变不了经济周期。经济运行一旦进入利润下降期,人类只能接受它,适应它。

但是,利润减少不会造成经济危机,一切都可以保持在最好水平上。即生产条件和生产力水平没有明显恶化。可是,由于人类坚持私有制经济为主的经济模式,比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它始终把追逐“利润”放在首位,所以即使在利润下滑阶段,它也不减少对利润的索取力度,还在竞争的压力下不断增强。同时,它又坚持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于是,利润不能如常从新增财富中获得,就要从别人的损失中获得。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就让受损的一方为“非资方”(主要是劳动者),而受益方是资产阶级。他们不断在损人利己中获得打引号的“新增财富”。

这就形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财富错配。 

“财富错配”就如前面所说,将损害老百姓的消费力,损害生育和养育能力,人为制造产能过剩,破坏产销平衡,让经济循环不断坏死,迫使资方逐渐关闭产能,扼杀生产力,减少财富生产,导致经济衰退,引爆经济危机,最后点燃社会怒火。人们的不满会自然而然地指向那些不公平地占有财富的资产阶级,以及他们坚持的分配制度和经济模式。

这就是私有制经济进入经济增速下滑期后,由于自身缺点,扼杀经济,制造灾难,自我毁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增速下滑是人类改变不了的。而分配规则和经济模式是人类可以改变,但是统治阶级坚决不改的。

坚决不改,就将原本可以不发生的危机,硬生生人为制造出来了。这还把老百姓裹挟进去,成了历史灾难的陪葬品。 

解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在经济周期变化后,把分配依据变为“劳动依据”,保护好劳动者的利益,使其能够公平地获得回报,托住消费和生育,维持好经济循环,经济自然就稳定。毕竟,生产条件和生产力水平并未下滑。 

但是,这样一个转变在私有制社会里,比如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就是实现不了。资产阶级完全不能接受主要分配依据从“资本依据”向“劳动依据”转变。 

资产阶级只是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一味期待经济奇迹的发生。也就是科技创新能够忽然到来,改变经济下滑的趋势。这就是一种赌博,赌灵感能突然爆发。 

这种赌博有时候是幸运的,科技创新会及时出现,并足以扭转经济趋势。但是,如果在基础科学百年未有重大突破的时期,这种赌博就可能输得很惨很惨。 

“守株待兔”的结局会造成巨大的历史灾难。俗称“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这种坚持错误,始终不改的做法,源于人们追逐财富的利令智昏。它让人们从“理性”变成了“非理性”。 

从创新者、劳动者、企业家到资本家,这个演变过程显示出人们追求财富,提高效率的行为,逐渐从勤劳致富变成了少劳多获,甚至不劳而获。效率是提高了,但是错误也发生了。 

资本家的出现,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的出现,私有制经济的出现,就是理性和不理性的分界点。 

分界点的左边是创新者、劳动者和企业家。他们以创新和劳动为主要分配依据。他们追逐财富的过程是双赢甚至多赢的,较少零和博弈,较少损人利己。 

分界点的右边是资本家及其权贵集团。他们以“资本和资本形成的权利”为主要分配依据。他们追逐财富的过程非常依赖经济周期的配合。在经济周期处于上升期,经济增速不断扩大的时候,他们那个错误的分配制度和经济模式所造成的危害,可以被掩盖。因为各个阶级的财富都在增加,经济循环可以维持。一旦经济增速见顶回落,进入利润下滑周期,他们的制度性错误就引起零和博弈,开始损人利己,让缺陷暴露出来,再也无法掩盖。然后,社会就一步步走向灾难。 

这在古代就是王朝周期律现象,在现代就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现象。 

灾难要想解除,财富必须从资方回归劳动者,去重建消费和生育,重建经济循环,减少贫富差距。这是一定要实现的,或者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力量一定会大于资产阶级守财奴的统治力量。创新者和劳动者联合起来,资产阶级就无法战胜。 

财富错配不但把劳动者推向阶级斗争的对立面,还把资产阶级中的中小资本家也推向对立面。这些人当中,很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是聪明人,是创新者。他们与劳动者联合后,不但人数上占优势,智力上也会占优势。于是,原先的统治阶级就无法避免覆灭的结局了。 

综上所述,理性地追求财富与利令智昏地追求财富,其主要区别就在以“创新和劳动”为主要分配依据,还是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是双赢还是单赢。 

从创新者、劳动者到企业家,一切都在理性范围内。 

但是,当企业家不再创新,还继续大量分割财富,明显与其创新和劳动的贡献不符时,逐利就进入“非理性”阶段。 

非理性阶段的典型表现就是——科技未倒退,自然资源也可以供给,而经济却每况愈下,经济循环崩溃,企业大量减产或倒闭,人口大量失业,竞争呈现恶化势头,零和博弈与损人利己愈演愈烈,阶级矛盾和国际冲突开始暴增。 

解决的办法只有戒掉数千年来以“资本为王”的“历史毒瘾”,走向社会主义。特别是走向能够把计划手段和市场手段联合使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因为,计划经济可以不把“利润”放在首位,不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这使它能够适应经济增速下滑的周期。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基础去承载私营经济,又能在经济增速上升期利用好人们逐利的欲望和干劲儿。 

这样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可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经济阶段的变化,灵活地采取不同的分配依据和经济模式,适配好经济周期的变化,最后更好地保证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 

当“理性”得到良好地释放,“非理性”也能被及时遏制,“资本”这个词所附带的贬义就能弱化。它不再压迫人,毒化人们的心智,使人们异化成它的奴隶,而是真正变成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工具,减少周期性的灾难,由人驾驭着去追求历史性的进步。  

参考文章: 

《百年变局的经济、历史和哲学内涵》 

《关于“财富的本质是能量”的政治经济学含义》 

2024.07.17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