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是苏式计划经济的死穴

【本文来自《苏联电子技术世界领先,为什么俄罗斯造不出芯片?》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在个人电脑时代(1990年代)以前,集成电路芯片芯片最大的市场其实是电视机。世界范围内,彩色电视机的普及和集成电路的普及几乎同步。电视机是模拟和数字混合电路,后期还加入了微处理器;有高频接收,又有低频处理;系统的复杂性使得集成电路的优势可以体现出来。同时电视机的市场需求大,有足够的产量支撑快速技术迭代。欧洲、日本的集成电路产业最初都是靠电视机芯片起家。电视机厂商如菲利普、日立、东芝、NEC,都同时是半导体厂商。美国同时做电脑和家电芯片,1980年代美日半导体战争就卡在日本半导体厂商从家电市场进入电脑(主要是内存)市场的时间点上。从技术上说电视机——无绳电话——模拟移动电话(水壶大哥大)——数字移动电话是一条自然而然的进化路径。

但是电视机是苏式计划经济的死穴。因为电视机在计划经济的观念里,是一种消费品,甚至是奢侈品。在重生产轻消费的思维下,缺钱了先砍消费品生产,电视机是随时可以牺牲的。雪上加霜的是,电视机采用集成电路芯片好处很多,但并不是非用不可。电视机是可以全部用一个个的分立件晶体管甚至是电子管搭起来,虽然费工费时功能少而且可靠性差,但是反正苏联电视机产量少不愁卖。所以直到八十年代苏联很多涉外饭店还在用电子管电视机。

苏联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集成电路。但是不重视消费品生产的直接后果就是,好不容易上了一条给军工用的集成电路生产线,还没收回投资就落后了。然后又得节衣缩食上下一代生产线,然后一代又一代地落后下去。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