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航天,不能拿马斯克当挡箭牌

文 | 北方朔风

6月30日下午3点43分,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天兵科技在河南巩义的试车台进行实验时,发生了一起事故。因为试车台与火箭箭体连接处固定失效,本该在地面的火箭一级飞到了空中,在飞行数十秒之后砸到了附近的山上导致剧烈爆炸,好在没有造成群众伤亡。

500

虽然没造成伤亡,但这起事故是极其危险的,火箭落地时里面还有上百吨的液氧和煤油,它们爆炸与燃烧的威力远超我们在俄乌战场上看到的任何一款爆炸物,一旦落在居民区,很可能会成为人类航天史上最为惨烈的事故。

虽然航天探索历史中各种离奇的事故都不缺,但是本次事故类似的例子,还是1952年6月6日美国海盗八号探空火箭试飞时挣脱了系泊装置,不过这次实验可是在白沙导弹靶场,而且当时还属于人类航天的蛮荒时代,而2020年能在城市旁边发生这样的事故,实在是有点匪夷所思。

500

500

事故发生后,天兵科技官方的回应与采访很耐人寻味,第一次通告中没有表示歉意,还宣传了一波自己的火箭有多么厉害。在接受的采访中,甚至还有员工表示是因为他们的发动机太好了,都有预案的,完全没事,道歉声明则姗姗来迟。这样的态度着实让人有点难以评价。网络上有些声音则是以“马斯克都没有道歉,凭什么他们要道歉”作为理由开脱,很难说这种言论是在帮天兵科技还是想害天兵科技。

500

首先要明确的是,官方与社会鼓励商业航天发展,是在鼓励创新,而不是无视低级事故,这二者是截然不同的。创新是在理论上难以确定对错的情况下,在尽可能周全地准备之下,进行实验来验证猜想,从而改善火箭性能,尽管这个过程是有风险的,但是值得尝试,并且针对风险有系统地准备;而低级错误是把烟头扔到燃料罐旁边,不应该混淆这二者。

这次的事件虽然具体调查结果没有系统公布,但很明显试车台没有考虑火箭全功率试车的场景,导致火箭失去控制,这是个很典型的低级失误。

由于建设大型试车台周期长,成本高,而多机并联的巨大推力传统试车台难以承受,所以spacex这样的企业会选择在发射台上进行整箭试车。国内的商业航天企业,部分建设有自己的发动机试车台,部分会选择使用航天科技集团的试车台,但是对于多机并联试车,这些给单机使用的试车台就无能为力了。于是部分企业就发挥主观能动性,土法上马,建设简易试车台来解决问题。而天兵科技的试车台,确实比较简陋。

但是土法上马也是有讲究的,比如说spacex早期实验猎鹰9火箭的时候,虽然也是土法上马,但是加了配重,还固定了多根钢索,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天兵科技的天龙三号火箭研发的时候,很多地方都学习了猎鹰9,为什么在这种地方就显得如此自信呢?

500

加装配重和固定钢索,既不是什么难以攻克的黑科技,也不是昂贵到难以接受的奢侈品,为什么这种时候偏偏不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呢?这样一个连最基本安全需求都满足不了的试车台,出现了固定处连接失效的问题,这可不是什么节约,而是无视了基本的安全规范。

至于所谓的预案也很不靠谱。天兵科技的这试车台建在矿坑里,就算发动机在原地爆炸了本来也不会对周围群众造成什么影响,但是现在整个一级飞上天情况就不一样了。要知道,这次试车的一级相比于实际发射的一级,缺少了两个很关键的部分,一个是仪器舱,来控制监测火箭的各种参数,一个是自毁设备,如果火箭严重偏离发射计划,自毁装置会启动,摧毁火箭,避免造成灾难。没有这两个部分,这次飞起来的一级究竟会砸到什么地方只是个单纯的运气问题。

500

这次事故没有群众伤亡,真的只是运气好罢了。这个火箭在飞起来之后实际上就失去了控制。一些新闻中说关闭了发动机并不准确的。这个试车的一级就没有仪器舱和飞控,脱离了地面之后几乎是无法控制的。如果真有靠谱的紧急关机设置,那这火箭一级绝对不会飞这么高。

从某些近距离照片来看,我们也不难发现,试车前的清场虽然做了,但是并没有考虑到这种意外情况的发生,一部分照片的距离真的很近。而试车地点虽然在山里,但也绝非是深山,距离城市居民区的直线距离小于十公里。运气好没出事,然后告诉别人自己尽在掌握,实在是不太好。

500

还有些开脱言论说什么火箭发动机太好了才导致事故,这就更可笑了,这样的话不应该从专业的航天从业者嘴里说出来。火箭发动机推力越大越好,这是从设计的角度出发的,但是一款设计出来的发动机,如果实际制造出来发现推力远高于设计,那可是很严重的问题。

500

实际上这些发动机出厂的时候,都要进行校正试车,如果推力高于或者是低于设计范围,那这个发动机是不能出厂的,天兵科技的火箭也不例外。所以试车台的设计上限,应该也是按照九机并联的工况去考虑的,不可能存在所谓的发动机太好了,导致试车台扛不住的说法,试车台的设计施工一定存在缺陷。这是用一个低级错误去掩盖另一个低级错误。

还有些言论说最起码这次发动机运行得挺好的,没什么问题。这样的想法也未免太过乐观,实际上从照片和视频来看,飞行过程中,发动机的运行情况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火箭最后往一边倾斜坠落,也有可能和这个问题有关,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理想,当然这需要更系统地分析,不能草率得出结论。退一步说,就算发动机没有什么问题,如此危险的情况,还是先赶紧好好检讨整改要紧。

500

还有一种典型开脱言论是拿马斯克当挡箭牌,认为他没道过歉,天兵科技也不用道歉。平心而论,这类言论可能是出于好心,毕竟国内的马斯克无脑吹太多了。笔者之前在多篇文章中也都表明过并不喜欢马斯克,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拿马斯克来开脱是缺乏科学精神的。

500

在spacex的实验中,从来不缺乏激进甚至是危险的实验,但是这些实验加起来造成的危险性都远不及这次事故,不管是猎鹰九还是星舰,马斯克的实验从来没有把上百吨燃料砸在距离居民区只有几公里的地方。马斯克虽然对FAA的各种安全规范天天抱怨,但整体来说,spacex的实验还是遵守了这些美国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教训。

spacex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正像是其他领域一样,到底该学什么不能只看表象。我们要意识到,spacex的快速迭代不是只靠莽,背后是有其科学规律的,单纯靠莽肯定不行。至于炸火箭,更不是单纯为了炸火箭,而是有计划的实验,激进的技术创新不代表要无视最基本的安全问题。

500

不出意外,我们在网络舆论中又看到了“要包容创新”“你们是想要商业航天死吗”这样胡搅蛮缠的言论。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了,不能混淆创新和低级错误。更何况,对于天兵科技这家企业,无论是地方还是资本或是舆论,在以往大家给的支持还少吗?

之前因为天兵快速的时间表,火箭优秀的性能,航天爱好者们戏称天兵科技创始人康永来为“康圣”,天兵科技也是我国融资最多的商业航天公司,这都是对他们努力的承认。但是如今,情况就不一样了,航天爱好者们对天兵科技的态度几乎转了一百八十度,这还不是因为他们自己导致了这样的事故?

500

当然,对商业航天还是要包容的,毕竟这是官方的总体政策。不过我们仔细想想,对于商业航天的监管政策,似乎确实不太健全。健全的监管政策对企业不是阻碍而是助力,就像FAA对美国航空航天业的指导作用一样。我国的商业航天机构也需要类似的配套才能蓬勃发展。

如何降低这种事故的发生概率,在发生事故之后如何处置,未来更加复杂的航天安全如何保证,我们确实需要这样的机构来保底,而且恐怕需要快一点,在野蛮生长造成悲剧之前,我们就需要这样的部门。否则真出了什么严重事故,那就不只是某一家公司的问题,整个商业航天领域都会受到打击。

500

话说回来,就算是FAA这样的机构,在涉及波音客机的问题时依然难免偏袒。国内商业航天也难免有类似的问题。除了在大城市的总部外,这些商业航天的子公司不少分布在中小城市。对于这些城市来说,航天相关的高新技术投资无疑是极为难得的优质投资,自然是会大力支持。

这本该是互惠互利的事情,但是如何权衡地方利益和风险也要谨慎考虑,比如说小城市的安监和环境机构,是否有审核航天实验复杂情况下安全性问题的经验?比如说如果真出了事故,当地的应急部门是否有处理这种紧急情况的能力?毕竟涉及航天领域,这方面的经验与能力恐怕是大部分地方都没法具备的。传闻天兵科技选择巩义作为试车地点的原因之一,就是天兵创始人康永来的家乡就在附近,本该是回报父老乡亲的事情,结果搞成了这样,着实不太好。

从天兵科技的第一次公告与采访来说,我们能看到的诚意着实不足。笔者愿意从一个好的角度去思考,是他们工作太忙,压力太大,没有写出合格的公关内容,希望他们认识到公共关系的重要性,也希望他们展现出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但是这样的事故,加上这样的公告与采访,还有姗姗来迟的道歉,确实让很多人对天兵科技产生了质疑。一篇写得不如chatgpt得体的公告,别人没有理由信任你。在出现这样的事故之后,如何让群众重新信任企业,是需要企业自己去思考的。面子从来都是自己挣来的,天兵科技需要自己努力做到这一点。

有人或许会说,中国航天需要更快地发展,所以还是轻拿轻放得好。这样的想法倒也不只是在航天行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类似事件倒也不少。但是如果考虑到航天事业的特性,这一行业对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航天这事,勇于创新从来不是回避错误的理由,就算马斯克也不是个没事拿火箭炸着玩的傻子,没有人想要让商业航天死,但是我们需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这是对人民群众,对航天事业,对公司的最大保护。

500

天兵科技今天发布的致歉信

有些只要不监管,商业航天就能疯长的言论,只能说是某种哈耶克式的幻想。但是这种幻想与航天这个和物理与工程学紧密相关的领域并没有什么关系。稍微想想就知道,如果真出现了严重事故,无论是国家层面,资本层面,还是社会舆论层面,都不可能给商业航天好脸色看,这一行业甚至可能面临整体完蛋的风险。

溺爱从来不是对孩子的最好保护,这一点对航天也是如此。

平心而论,官方的航天机构因为代表了国家形象,同时涉及重大任务,在一些技术的应用上面是保守一些的,而民营航天的探索价值也就在这里。使用更激进的设计来提高运力,使用民用设备降低航天成本,有些工作确实是商业航天更适合去做的,这也是社会与航天爱好者对我国商业航天饱含期待的原因。

但无论是激进的技术,还是用民用代替专用设备,都不是靠拍脑袋来完成的,需要基于严谨的科学,通过仔细实验得出这些设计与技术可用,而且清楚它们适合在什么地方用,这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500

这次事故发生后,笔者认识的一些资深航天爱好者,还有航天从业者,对这件事情都进行了直接和专业的批评。笔者很清楚他们之前对天兵科技都是很支持的,但正是因为支持,看到这样的事故后内心的情绪也会更加强烈。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希望这样的事故再也不要发生,希望中国的商业航天能在系统的监管下,茁壮健康发展。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