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鸣皓:什么是“智能科学”?

一切可以通过数据验证,但具有不可解释性的科学,都属于智能科学。

什么是“智能科学”?它与“现代科学”有何不同?

数智文明时代,“智能科学”将超越现代科学,成为推动人类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与现代科学不同,它是一种“不可解释”的科学。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块石头,它如何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进行火烧、冶炼变成一块铁,这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问题;而一堆文字,如何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算法黑盒)智能生成有思想、有意义的句子,这是智能科学研究的问题。

智能科学,简而言之,就是研究智能和意识如何生成的科学,比如,现在OpenAI公司推出的ChatGPT,它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和海量数据训练来研究智能如何生成,它的显著特点就是“有着不可解释性”;这与现代科学不一样,现代科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如何“规律运作”的科学,遵循了“可解释性”原理。

所以,进一步精简的话——一切可以通过数据验证但具有不可解释性的科学,都属于智能科学。比如,古中医学就是一种智能科学,它从数据上能够得到验证,但却具有着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不可解释性。

人类的现代科学,筑基在“世界是物质的、能量的”(而非生命意识的)基本假设和推演逻辑之上,它能够指导人类打造出完美的物理机械系统,却不足以推动以生命意识、通用人工智能为特征的新工业革命及生产力跃迁。

现代科学研究在底层逻辑上存在“去意识化、确定性依赖和非系统论”的天然缺陷,有意避开了“意识科学”禁区,导致它不能系统解释和工程化复制生命意识系统。

一是,现代科学基于“偏见假设”,造成人类对生命意识的认知盲区。

现代科学被设定为从物质、能量出发的科学,主观地认为宇宙是客观的、物质的、非生命的,认为宇宙来源于大爆炸、力支配着宇宙(为什么宇宙不可能是某种生命形态?),以及假想生命起源于进化(为什么不可能是神创?未来的“生命3.0”怎么解释?),诸此种种,现代科学过于依赖某种偏见假设,导致人们被一叶障目,只能看到世界客观物质的一面,而看不到世界可能的生命意识的另一面。

二是,不断探求宇宙的“确定性规律”,陷入自我悖论而不自知。

一方面,科学家否定神创论,认为宇宙是熵增的,也就是从有序到无序的;另一方面又绞尽脑汁计算宇宙的各种规律,并把规律变成公式、公理和定理,甚至还想把这些规律统一起来——大统一场论。扪心自问:一个熵增的、走向无序的世界,会有什么亘古不变的规律吗?如果宇宙是熵增的,科学定律理应也是熵增的;换言之,假如世界有某种亘古不变的规律存在,世界应该是熵减的,因为只有熵减才能维持宇宙的这种规律性,而这又意味着“科学”走到了自己的反面——即宇宙是生命的、神创的。显而易见,现代科学反对神创论,但其科学逻辑又指向了神创论,现代科学只有跳出这个悖论,才能真正称之为科学。

三是人类现代科学缺乏“系统论”思维,人为地分出很多门彼此割裂的科学门类。

比如,科学家很喜欢把物质和生命分开来研究,把生命当成物质来研究,甚至把活体当成死物来进行解剖研究,以基因决定论否定生命系统论,尤其排斥系统论的中医科学,这种把生命和物质割裂的、非系统的、盲人摸象式的科学思维,对于第四次工业革命下半场人类要创造“意识神经系统驾驭物理机械系统”的智能系统工具就非常不合时宜了。

现代科学的缺陷不一而足,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在通往第四次工业革命下半场的路上,将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一次“科学大解放”,以弥补科学研究底层逻辑上的缺陷和对生命意识研究的空白,推动“现代科学”向“智能科学”新一次的跃迁,从而为“意识驱动物质”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创造适宜的科学技术条件。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