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战略大优,却依然不好进球,因为他们缺乏一线的终结与破防能力

斯洛伐克以实力而论,是个挺差的队伍。他们只能打那种没有速度冲击力,纯靠身高撑起来的高度化阵容,打高球硬拼的路子。但是,但中锋活动范围很窄,中场也没有能背身的接球点,甚至都很难转身,所以进攻很断裂,纯大脚以忽略衔接环节。而在防守端,同样的围绕后场大核建立体系,什克里尼亚尔明显不如瑞士的阿坎吉,在巴黎都已经很难打上比赛。

500

落到比赛中,斯洛伐克的内容也非常难看。他们自己停球质量都像帮英格兰防守一样,而在防守端,高位完全由前锋单人抢一下,往往陪个犯规。整体落到低位,用高度体型增加碰撞,拉升对抗,压缩空间。

然而,就是这种斯洛伐克,却一度让英格兰一筹莫展。因为索斯盖特选择了“消耗“的战术。英格兰确实有点不拿斯洛伐克当“人”,也轻视了欧洲杯的比赛 。凯恩更多地回撤接球,首发用上了技术和传球更好的梅努,而非直线往返、兼顾b2b攻防、在两个核心区“堆人头”的加拉格尔,去优化中前场的传接配合,赖斯也相应地靠前,辅助球路运转。

他们试图以此来打出更多的小组传切,抓住斯洛伐克的高、慢弊端,同时又没有扫荡的核心顶级中卫,逼迫出持续的跟跑式防守,来空耗掉对手的体能。而在发展阶段,则由梅努给三线塞长球,打“放狗战术”,快速推到三区再落入地面传接,先逼迫斯洛伐克快速回落转防中的消耗,再进入跟跑消耗。

这样打有一定的战略意义,但也等于放弃了早进球的目标。如果英格兰打直塞放狗,斯洛伐克其实正好用低位防守方案完美应对,他们的大体型本来就支持“站找碰撞”,不会按英超思路那样去高位逼抢,英格兰的“狗群”本来就怕对抗,等同于是全在低位大只佬的身前接球。于是,比赛内容就变成了“英格兰后场塞过来,人堆里打不出去,结束”。

500

索斯盖特玩这么复杂,说明他根本没想过会丢球。斯洛伐克的进攻确实非常差劲,唯一进球(或许也是唯一机会)来自于英格兰的松懈与一定的运气。标准的后防大脚,传接球难以为继、提速推进乏力之下的被动选择,然后让格耶在防守对抗晕了一下(即使如此也勉强追到了,可见斯洛伐克的接球质量和速度之差),斯通斯看到后也产生了瞬间的判断混乱,本来一防一随便跟的局面需要中场回撤,中场人本来是管二点的,于是丢球。

索斯盖特的打法当然不是无理由的。英格兰一线的进球能力差,常规时间可能很难拿下,所以想要耗干斯洛伐克,回避掉大体型球员的强势阶段,至不济也能到加时赛去取胜。结果自己意外丢了一个,导致了全面的被动。

事实上,到了下半场,英格兰的既定目标已经逐渐达到了。斯洛伐克逐渐变得完全没了有效防守,对位跟不紧,二点全空随便爆射(赖斯的门柱就来自于此),自己的防守动作则不是犯规就是受伤。随着跟防的不及、协防的松动,贝林厄姆获得了巨大的拿球操作空间,居然在国家队也难得地带得起来球了。同时,在凯恩外拉拿球,同样获得分两侧连线萨卡与福登,或回做后排、连线双方都能获得空间的情况下,贝林厄姆也主动去外线拉开宽度,伺机等待无球下扑第二点的机会,有球侧看到空间,就能进一步打出威胁,制造更多空间,贝林厄姆的无球就更是无人看管的自如了。

但是,英格兰战略大优,却依然不好进球,因为他们缺乏一线的终结与破防能力。如果巅峰凯恩的话,他能做到外拉突前的大包揽,根据不同情境进行切换,就直接解决问题了。现在的凯恩更多外拉,就需要原本的二线攻击手去负责进球与一线的主导进攻。而他们在俱乐部里各自定位成“二线”,就意味着这一点的不足。最典型的贝林厄姆,他有了拿球空间,但带到核心区后依然不会操作,传中没准头,自己内切则转不过身。

斯洛伐克的实力与厚度都太差,甚至不能靠换人来适度续航。英格兰则解决问题不好,必须等对手彻底油枯灯尽。于是比赛就来到了贝林厄姆的绝平进球。斯洛伐克几乎没有贴上去防,留出了太多的空间。而到了加时赛,英格兰的两边调动也完全拉出了轮转不及的凯恩绝对空挡。后手上在切尔西更扛进攻的帕尔默,即是后发的表现。

但即使如此,英格兰缺乏一线进球(以及破防开发)能力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决定了索斯盖特今天的战略选择,却同样有所隐患 。按他们今天的打法,让赖斯参与运转肯定是有些勉为其难的,赖斯多次的掉球、传丢,在“放狗”的二中场+集体前压之下,中场掉球意味着巨大的回防损耗与被反击威胁,丢球其实多少也来自于此。此外,梅努也显然过于稚嫩,面对直接大脚高球带来的后场乱战与快速防守时,很难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归根结底,问题回到了所谓的“比烂时代”上。现在的足球,处于天赋者同样零件化---相对更多几个功能与重要功能---的时代,高度协同、严谨执行的体系运转,才能带来曾经巨星单人或小组完成的一线破防效果。

以英格兰为例,他们打出成绩,靠的是凯恩的“前代”型大核心,能外拉能突前,根据情境切换,打出上个时代的那种包揽巨星作用,而贝林厄姆(多特蒙德时期)、萨卡等当代“攻击手零件”就可以利用凯恩巨星的空间制造能力,打出比之俱乐部不掉档太严重的水平,凯恩就是他们在俱乐部的“一线”,而在俱乐部则是体系运转支撑的“大家互为一线”。

然而,球员们到了国家队,缺乏赛训磨合的问题无法解决,打出高协同度的体系就太难了。随着凯恩的下滑,变成了更单纯的当代零件化“外拉中锋”,英格兰的比赛水平也就必然下滑了。

事实上,国家队比赛一直靠的是“巨星球”去撑水平,因为他们真的会培养兼顾各个关键环节的包揽型巨星。前场就是二前锋前腰一把抓,或外拉突前一把抓的中锋,或边路突破的宽度+内切传中,后场就是扫荡对抗一把抓、进攻压上分球/推进、往返能力超强、打出顶级防守+进攻强点数量优势的自由人。

如果是俱乐部比赛,球员们都会有所留力,因为赛季很漫长,但如果是国家队大赛,那么巨星都是压榨自己去打“一场球”,也就能输出这种绝对强度,达到甚至超过当代体系中天赋者与蓝领者合力的效果。

曾经的足球会培养包揽的超级巨星,体系围绕着几个巨星点构建,而弱队则在大赛中很难翻身,但这也会导致他们在一定程度的消耗过大,发挥一百分输出的比赛只能是关键的“一场球”。当代足球让一切“体系化”,可以在大部分比赛里打出七十分,却也牺牲了绝对巨星单体状态拉满、提升绝对上限时的“一百分”甚至“一百二十分”(状态全红)比赛的可能性。

但这也是当代的必然。比赛数量越来越多,如果不能保证下限,那么会有太多比赛完全不及格,或者就是球员巅峰期的过短。当然,现在的球员重伤也很频繁,但这恰恰说明了“低消耗七十分”的必要性,因为如果再加上包揽型踢法的话,又会怎么样呢?而球员天赋下降的客观因素,也是无需赘言。

曾经的“全明星”英格兰打不出成绩,恰恰就是因为他们的“巨星”不是上面的几个“真巨星核心”款式。他们的名气并非虚妄,在其他类型中的顶级发挥足以打出俱乐部层面的光环,因为俱乐部可以用买人来提供关键环节。贝克汉姆的推进有,但推不到三区,欧文可以用速度和终结动作的完成度去利用任何狭小的空间,却顶不了一线,兰帕德和杰拉德则有点像是强壮、有冲击版的“贝林厄姆”,对抗好,但终究是后排二线上的空间利用者,才能做到又抢头球又打爆射的全面。而到了国家队层面,则一度要将乔科尔这种水平的技术攻击手视为希望。

索斯盖特拥有了巅峰的凯恩,这让他取得了曾经的辉煌,也让英格兰足球在结果层面拿到了又一个历史高点。但凯恩下滑,贝林厄姆等新球星都“零件化“的当下,他可以吃掉实力过差的斯洛伐克,但还能继续往下走吗?这种打错峰的战略思路,特别是执行层面并不够好----赖斯掉球,传接缺乏默契,梅努没有防守高球转换的经验---的情况下,很难作用于更强的对手。

毕竟,索斯盖特不能预设,自己永远不会先丢球,他甚至在斯洛伐克身上都无法实现这一点。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