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浪尖的姜萍,可曾记得当年喧嚣一时的韩春雨?

随着涟水县教育局公布姜萍日常数学测验成绩,这起人工造神运动,已经可以宣布水落石出,结果昭然若揭了。

500

对这个事儿,如果还有人怀疑,只需要看看这个月考试卷原题就明白了。

500

大家可以看看这个21题,传统上高考数学试卷后面6道大题的第一个——当然这个涟水中专月考题肯定没那么标准,虽然但是一般也都是送命题,然而简单到这种程度,已经可以用“侮辱智商”来形容了。

500

什么玩意?比较两个代数式大小?直接算一道大题?满分8分?

除了用侮辱智商来形容,我找不出其它任何形容词。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我曾反复提过的2003年高考数学试卷

500

就这种级别月考,姜神不拿个满分,或者不拿个15分以下(别问为什么是15分以下),那这个智商是什么水平,那还用问吗?

插一句啊,普通中专月考数学试卷是这个难度级别,就这样,大多数人别说拿满分,及格都没法及格。再对比2003年高考数学试卷平均成绩40多分,你可以想象,大多数普通人智商水平,正常智商水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了。

所以,真正能去搞数学奥数,然后大学能以数学研究为业,这个智商水平又是什么水平?

就这么说吧,1980-2000平均每年中国出生2000万人以上,最终每年只有不到100人以数学奥赛国家队标准保送清北,这个比例是多少?

因此,也可以想象,当初姜萍神话最开始出现的时候,为什么这么多媒体都那么兴奋?普通人真的能诞生天才啊,20万分之一的天才神话。

很多时候民间草根民科喜欢挑战精英科学家,都带点这种感觉,因为很多草根就是觉得不服气,凭什么就你得是20万分之一天选之子,我不是?我得证明我也可以。

但是科学研究,你可以说确实门槛很高,也可以说就必须得搞门阀,就数学来说,你不是清华北大出身,不是丘成桐这种师承派系,那基本上这辈子你就别指望能干出点啥了。

规律就是这么个规律,可惜很多人就是不服气,他们说那是迷信权威。

当然,咱们也不是说科研突破,就只能限定在清华北大了。科研创新,其实就是拼某种概率,是全国智商最高的那一批人,同时在搞,清华北大在搞,其它985也在搞,最终到底是谁先搞出来,不一定,也不可能全部都是清北,但肯定有个基本门槛,不是说你一个大专,啊,一个中专就能出天才了,这不科学啊。

这就是科学基本规律。

上次不信这个基本规律,也搞出科研神话的那个笑话,韩春雨,还殷鉴不远吧?

和这次姜萍神话类似,韩春雨,也是一个“三非”“三无”科学家,居然做出“诺奖级”成果,真正“屌丝逆袭”的典范啊,比姜萍这个中专生参加野鸡数学大赛拿到名次要更耀眼。

当时也和这次姜萍神话类似,主流媒体一拥而上,因为这个突破实在太重大了。

500

当然,韩春雨神话当时还怪不得央视这些媒体,毕竟当时《自然》杂志旗下子刊《生物技术》确实发表了这篇论文,相当于科研界最权威杂志给了背书。

500

但这个事儿,怎么说呢?

其实,现在科研领域方方面面,学术造假,作弊,各种黑暗面太多太多了。尤其是在生物科学领域。简单来说,生化培养方向,如今有太多论文,既没法证实,也没法证伪。最后结果就是,实验重复不出来,不一定是别人造假。所以这个特点,导致了生化领域成为学术造假的温床。

500

大家知道,全世界科研,都得发论文,咱们国家发多少论文,发哪个级别的论文,又是决定科研前途的唯一标准。

所以,学术造假,而又没法被确定造假,就成了很多人投机取巧,走捷径的必然之路。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科研体系内耗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下人类科研体系必然要承受的成本和代价。因为很多科研方向必然是做无用功,你还没法指责他。这就像风投一样,投100个方向,最终可能只有1个成功了,但是其它99个方向一开始就可以不给钱吗?

所以科研科研,有时候需要鼓励这种创新,只要它逻辑自洽,这个论文就允许发表出来,然后科研界同行会进行重复,会来验证,最终如果是真的,那大家都承认这是一个新的突破。那如果没法验证,自然就会有质疑,科研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500

科研创新,就是这样,慢慢试探出来。

所以《自然生物技术》最初发表韩春雨论文并没有问题,实际上类似的论文全世界每年也发表很多。

但是呢,很多高校,包括很多985,他们搞这种学术捷径,至少有点底线,或者说要脸,不会搞那种爆炸级别成果,不要搞成大新闻,就闷声发大财就行了。

韩春雨这个神话,就是搞成了大新闻,搞成了神话,搞到人人皆知了。

500

当然这种事儿,其实全世界都差不多,并不是说咱们中国人最爱走捷径。韩春雨事件之后,也就2年多吧,韩国也搞出了科研放卫星事件,就是所谓室温超导体。

500

过程和韩春雨事件,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最初发表轰动世界,什么第四次工业革命就要出现了。比现在人工智能突破还能吹。

后来也是全世界很多科研机构重复验证,不可行。于是质疑声越来越大,最终不了了之。

其实这个材料学,和生化领域也类似,历史上,确实出现了一些真真假假,特别牛逼的东西,可能是某种偶然,可能是某种人类目前难以理解的原理,就像古代官窑烧制某些特殊瓷器,烧了成千上万个,就偶然出现了这么一个,没法解释它为什么出现。但它确实出现了。

500

但不管怎么说,没法重复,就意味着它没有任何科研意义。因为你搞不清楚它的原理啊,自然就无法理解,那当然就不能指导科研了。

所以,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谁来说,韩春雨一定是学术造假。

但实际上韩春雨事件给整个中国科研,带来了多少负面作用?

这个教训深不深刻?

那么它最大教训之一,就是没有完全搞清楚之前,媒体不要介入,不要造神。

不要像这次姜萍神话一样,说一个中专女生成为数学天才了,都还没有完全验证呢,什么媒体都跑出来造神了,给姜神弄成塑像供起来了,所有民科都高潮了.......

最后呢?要怎么收场?

一地鸡毛。

败坏了谁的形象?败坏了谁的信誉?

如果说姜萍事件,韩春雨事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教训,那就是要相信科学,有时候也得相信权威,不要老觉得民科真能搞出大新闻,要对科研有起码敬畏心,不要真觉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但咱们这个社会,当下还是有太多啥都不懂,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就敢随随便便批评大科学家,就拿数学这个领域来说,某些屁都不懂的人,天天在那里质疑丘成桐,支持声音还很大。

500

你说,就这种社会环境,啊,什么西方工业革命靠永乐大典,西方喂食论大行其道,出点什么姜萍神话,真是太正常了啊。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