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城市基层党建根基 促进城市发展凝心聚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城市党建的持续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重要职责。基层兴则城市兴,基层稳则城市稳。惟有筑牢城市基层党建根基,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惟有筑牢城市基层党建根基,才能真正凝聚起群众的磅礴力量,打造美丽城市家园,促进城市发展凝心聚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如同一个诺大的工程,不是随随便便,敲锣打鼓就能建设成功的。要做好做实这一工程,必须在关键、核心、根本、重点等四个方面下功夫。
助力城市基层党组织赋权扩能,是这一工程的关键。街道社区党组织作为上传下达、上行下效的关键枢纽,一直存在着权力不大、责任很大、压力不小的困难。据统计,一个街道社区承担着社会福利、司法矫正、安全消防等40多项工作,还要配合上级机关到企业、居民中开展各种调查、调研、登记、宣传等工作,有的地方甚至把街道社区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塞,层层签订责任状,把不该由街道社区承担的职责、事务交由街道社区办理,由街道社区来承担责任……这都阻碍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序发展,要想破解这个难题,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要从街道社区赋权扩能做起。在《意见》中尤其强调要“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充分发挥街道党委统筹协调各方、领导基层治理的作用。” 说到底,就是要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把各方资源汇聚到街道社区,把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做好城市工作的重要抓手。
推进城市基层党组织创新发展,是这一工程的核心。“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时代在不断发展与变化,要紧随时代发展脚步,不为时代所淘汰,就必须从创新上下功夫、做文章,在党建工作及党员教育方式上顺应发展趋势做出改变。在《意见》中尤其强调要“扩大新兴领域党建有效覆盖” 、“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这正是从迎合时代的创新角度出发,让党建工作紧跟党员、群众,党员、群众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最终真正使新兴领域所有基层党组织强起来、党员干部队伍强起来、党的工作强起来。
优化城市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是这一工程的根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所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更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一方面,要切实增强为民服务的情怀,把自己当做百姓一员,弘扬奉献精神,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用责任担当托起人民心中天平;另一方面,要努力找准为民服务的方法,建设数字化党建服务体系,推行“一站式”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让数据多跑路,人民少跑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此外,要增加人民群众的参与感,党建工作不是只有党员参与,为人民服务的工作需要党员和群众密切配合。为民服务体系的建设要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不断完善为民服务体系建设。将党建工作与为民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使人民群众参与到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来,才能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增强城市基层党组织整体效应,是这一工程的重点。近年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但目前城市各级党组织、各领域基层党组织之间还缺乏机制性联系,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和服务能力弱,治理合力尚未形成。因此,强化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形成各基层党组织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强化城市基层党组织整体效应,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提升城市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意见》中尤其强调要“强化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逐级明确党建工作职责任务,市委抓好规划指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要“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简而言之,便是要求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党组织紧密联系,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逐步形成党委牵头,有关部门和行业系统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责任机制级,建立上下互通、动态管理、督促检查的跟踪制度,推广亮点、推举典型,加强学习交流、经验共享,形成有活力的基层党建整体效应。
城市基层党建工程的关键、核心、根本、重点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马克思曾说过:“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在城市基层党建工程中我们早已成绩斐然,纵然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索、解决,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助力城市基层党组织赋权扩能,推进城市基层党组织创新发展,优化城市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基层党组织整体效应,将四者落实到位,我们一定能够完成这一浩大工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