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夜”少了,猛片暑期档赶鸭子上架...一个超级影迷的上影节观察

500

■ 本期轮值毒叔 

■诸葛奇谭·谭飞

500

谭飞:欢迎连城易脆来到《四味毒叔》,我跟脆脆好久没见了,我们好像每年就在电影节见一次。你是从2019年开始一直关注上海国际电影节,跟大家分享一下今年对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观感。

连城易脆:首先,上影节还是愿意听取影迷的一些建议,影迷服务的升级。它恢复了市民观影手册,这个确实是在影迷圈当中还是很受欢迎。全上海47家参与展映的电影院的字幕机全部换新了,这几天观察下来确实是要比之前的老字幕机的效果会更好。以前的荧光绿字幕其实有点扎眼,现在的灰白色更柔和一些。

500

还有,今年整体的这个片单,虽然今年没有像去年的《悲情城市》那样,有一部电影能够引发爆炸式的观影热潮,但整体而言,片单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如,“戛纳直通车”如期兑现了承诺,带来了获得评委会大奖的《想象之光》,以及导演双周的《猫妖小杏》等影片。这些影片的到来体现了上海电影节希望为观众提供更多优质影片的想法。

500

谭飞:关于其他方面呢?比如说我们也看到今年好像“之夜”少了不少。你也参加了不少相关论坛,谈谈你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观察。

连城易脆:上影节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影节之一。

谭飞:它是个风向标。

连城易脆:没错,它在这方面表现得特别明显。在参加上影节的第一场活动之前,我先去了一个平行活动,叫做上海国际电影论坛暨展览会。这是一个专门服务于电影院领域的论坛和展览会,涉及到座椅、银幕、音响设备,以及爆米花等卖品和影院品牌经营的相关服务。我明显感觉到,这个论坛和展览会的规模似乎不如以前了,尽管它仍在进行。

你也会发现,这个论坛所能提供的内容的丰富度似乎有所下降,这反映出整个电影产业的富集程度和上升趋势似乎遇到了某种延滞。另外,去年我们可以感受到,像杰森·斯坦森这样的国际明星也会参加一些发布会,很多暑期档的电影会进行宣传,还有一些大型发行公司会举办许多平行活动。但今年,这些相应的平行活动减少了许多,让人感觉到今年的暑期档似乎有些冷淡。

谭飞:从端午档延宕过来的“凉意”,在上海电影节也还是能感受到。

连城易脆:因为端午节档期创下了过去十年来的最差纪录。我自己也一直在用Excel表格记录2023年和2024年的累计票房变化曲线。我们发现,同期的票房已经落后于2023年,而要知道2023年的端午节档期其实是靠后的,大家都在等端午档迎来一波大爆发,意味着我们接下来的票房差距可能会被进一步拉大。

500

谭飞:目前电影市场呈现的冷静、冷清的状态有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这个可能是更可怕的事。

连城易脆:感觉行业整体都丧失某种信心。

谭飞:而且我注意到,大部分宣布的片单是往后的计划,只是说会有新片上映。但是具体宣布的,比如说7月份上映几部影片,比如马丽、沈腾的,陈思诚的,以及国外进口的影片,好像也没有说到。

500

连城易脆:大家也挺关注阿里推出“华语巨制巡礼”,释放了很多物料,但是时间还是比较紧迫,很多电影其实还处于待开机的状态,我们真正能看到可能要到下半年甚至明年。沈腾、马丽的《接班人计划》,这部电影其实是今年才杀青,准备上映,时间上非常赶。

谭飞:就是为了暑期档要有一部大片上映。

连城易脆:真的有一种实在是没菜了赶紧炒俩菜的感觉。

谭飞:要完成KPI,必须得上。当然,我也看了很多产业论坛,大佬们也发表了一些言论,但是今年就几乎没有“放炮”的,大家似乎都在讨论当前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或者提出一些建议。您参加了这次的一些主论坛和各种主题论坛,你有什么结论或观察?

500

连城易脆:首先,我参加了一个由尔冬升主导的推介香港新演员的论坛,包括王丹妮、周汉宁等。今年其实有一些在去年“亚新”单元展映过的香港电影,如《年少日记》《白日之下》,在国内公映后口碑都不错。票房虽然不能说特别高,但至少都过了千万,这比一些文艺片要好很多。

我个人感觉,今年的《九龙城寨之围城》非常火爆,票房特别高,也推出了一批新演员,据说还要拍第二部和第三部。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香港电影要重新焕发生机,就必须推陈出新。尔冬升作为前辈,愿意为这些年轻导演担任监制,并推广这些年轻香港演员,这一点非常值得鼓励,对整个华语电影生态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500

类似的情况还有,去年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之所以能够出圈,很重要的原因是《封神训练营》。今年在“华语巨制巡礼”中推广《异人之下》时,网上也有《异人训练营》的消息。这说明什么?《九龙城寨之围城》有“城寨四少”,这表明当下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喜欢这种团体的年轻演员集体推出。

谭飞:他们喜欢这种CP感。

连城易脆:因为我们现在没有选秀节目了,所以这种方式成为了推出新演员、新团体的途径。

500

谭飞: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及早建立知名度的途径,包括如何推出新人,因为我们不能总是用那几张老面孔。

连城易脆:所以我认为这方面是值得借鉴的。

谭飞:像李捷总、贾樟柯讲的那些,你的感受是什么?

连城易脆:首先,我注意到像阿里、猫眼这样的公司集体发布了一些片单,这当然展示了他们作为平台公司的行业优势。但另一方面,我也希望像路画影视这样的公司能够作为市场的搅局者,带来一些新鲜感。

500

当然,最近由于《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粉丝节的一些争议,路画可能也面临了很大的压力。我完全理解粉丝可能会对高票价或者周边的一些问题有所吐槽,这一点我肯定能理解。但另一方面,我也特别希望国内的影视宣发公司不要只是做“行活”。

虽然看起来他们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提前大规模点映、首映礼、路演等,但似乎没有一种营销方式能够出圈,不能吸引到路人观众,这一点我特别关注。

正好这个话题,在我刚才提到的上海国际电影论坛上,博纳的发行总经理,也就是博纳副总裁陈庆奕老总,他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我们的毛羽局长不是提到要活跃周末档期吗?他认为,激活周末档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我们的各个行业公司在宣传电影的时候不能只走“行活”,还是需要有创新意识。

我觉得这一点是必要的。像阿里、猫眼它本身在行业资源上所具有的优势不是其他公司可以比拟的,它们发布大量片单时应该尝试一些新东西,我觉得这是有必要的。它们也应该利用自己的体量做一些更大的事情。因为我自己了解到,路画举办的粉丝节的单场制作成本要1000多万。

谭飞:挺贵的。

连城易脆:你想,有几家公司愿意投入超过1000万成本去做一场活动?虽然最终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但至少这种尝试是需要勇气的。

谭飞:李捷也说了一个话,他说现在做电影难就难在,一个项目从策划到拍摄、制作至少需要两三年,但观众的口味、热点和关注点可能每6到8个月就会发生变化,这个时间差很明显。你怎么看这个提法?我觉得说得倒蛮准确的。

连城易脆:这显然是电影制作产业的一个规律,它有一个严重的滞后性。其实之前像张艺谋,还有很多资深导演都提到过,不要去跟风,因为你永远跟不上。

因为之前比如说“小妞电影”火了,就有一堆人跟风拍“小妞电影”,东北题材火了,又有一堆人去拍东北题材。但是等到你的电影拍完要上映的时候,其实那股热潮早就过去了。所以我个人还是觉得,无论是电影的创作者还是大的出品公司,在考虑题材的时候,还是要看得长远一些。就是说,这个项目本身要有价值,而不是看到某个类型火了,就急急忙忙去跟风。你想要跟风,你永远都跟不上。

谭飞:当然,贾樟柯也提到了要多引进一些国际电影。他解释说,这不是好莱坞电影。而是欧洲、南美洲等优秀影片的引进。你怎么看这样一个提法?

连城易脆:贾樟柯的发言确实引发了比较大的争议。就我个人而言,我绝对是支持扩大进口片源的引进的。但另一方面,贾樟柯前后的逻辑可能确实值得商榷,到底应该怎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可能还需要讨论。但是我可以举几个正向的例子,比如去年贾樟柯牵头引进的阿彼察邦的获奖电影《记忆》。尽管最终的票房相对于其他电影来说不算很高,但它在中国的票房其实是超过了法国的。

500

谭飞:中国好像世界最大票仓来源地。

连城易脆:所以说,即使中国的影迷密度可能不一定有法国高,但这个绝对数量是惊人的。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艺术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肯定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再加上今年《坠落的审判》的近3000万票房,它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海外票房,口碑也很好。

500

马上要引进的芬兰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的《枯叶》,获得了戛纳的评委会奖。这部电影我也特别期待,我是在香港提前看了。如果它上映,我也会想要给它做“自来水”宣传,因为我一直觉得这种优秀的艺术电影在中国其实是有市场的,关键看你怎么去做,不要只是做“行活”,不要上来就觉得哎呀肯定也没什么人看,就随便一发。

谭飞:但整体来说,这些建议可能对我们现在片荒的解决还是有帮助的,包括我看毛局在法国也说了,希望中国观众能看到全世界最好的电影,所以这个事其实还是个好事。

连城易脆:看大家以什么样的一个心态去看待以及怎么样去操作,一方面,我认为中国有如此多的观众和影院,我们需要更精准地发行电影,以满足不同观影需求。

另一方面,我们可能需要想办法降低电影的发行成本,因为票房天花板可能只有几百万到几千万。如何让电影在几百万到几千万的票房就能回本,这样就可以让它流动起来。

谭飞:就是解决了性价比问题,不能说发行费用很高,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连城易脆:但我昨天看到很稀奇的一个说法,因为我之前参与过一些电影的海外发行工作,确实存在一个问题。在很多片方看来,中国是一个特别大的电影市场,在卖版权时他们往往会狮子大开口,不会因为市场大就给予更好的优惠。反而因为市场大,他们给中国市场的价格更高,这增加了引进电影的成本。这个问题需要协调解决。

另一方面,最近苏州的江南分馆开业了,这是我特别希望看到的事情。艺术电影不应该只属于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它应该逐渐扩展到二、三线城市。当日常展映更加充分时,影迷的绝对数量就能增加,这样就能养活更多的艺术电影。

你看,现在管虎的《狗阵》上座率其实很差,但人家毕竟是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的最佳影片,有彭于晏这样的明星,但现在网络上的声量与其实际情况不匹配,这是因为喜欢艺术电影的观众数量还比较少。我从来不认为看电影有高低之分,不应该有鄙视链。

500

我们也不应该嫌弃观众不看艺术电影,而应该培养更多喜欢看艺术电影的观众。即使我们爱看艺术电影,也会觉得有些电影好看,有些不好看,但我们认为艺术电影是值得一看的,所以我们要培养更多除了看商业电影外,还愿意看艺术电影的观众。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