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全球南方”共同把现代化的果肉吃下去,但把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核吐掉

【本文由“Laurama”推荐,来自《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对话李世默:他们想控制话语权,但我们不能再接受!》评论区,标题为Laurama添加】

  • 临夜听雨
  •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极大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进程。一大批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全球南方”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超过40%。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跨越式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全球南方”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而是觉醒的新力量。

对于这些进入快车道的新兴国家来说,中国崛起就是他们有力的策应。这也是在安瓦尔这篇采访里能够强烈感觉到,全篇内容在不断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他们过往虽然发展了,但是得不到足够的尊重,甚至要做浮士德式的交易,中国崛起是和平的、不强制要求选边站、能给予他们足够尊重的。而这背后体现的,其实是给予他们另外一种发展方向的可能、发展模式的选择,这种发展是全方位的,能够原料能源交流互补、能够终端产品做大市场、能够带动配套基建盘活资产又不至于丧权辱国、能够稳定提供高新技术的支持、能够在上述种种基础上去构建一个循环市场,并由此上升成为一种新的政治经济体系,再进而丰富全球治理模式的工具库。

而安瓦尔先生这篇采访也再次说明了我们构建内外双循环的意义,绝对不是公知和1450一听“内循环”就跳脚的“闭关锁国”,而是我们依托广袤疆域和庞大产业,并突破核心技术卡脖子的进程中,实现我们自己的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用“做加法”的态度办好自己的事情,自然会吸引苦帝国主义、经济殖民久矣的新兴国家加入我们的发展循环、接受我们的方案主张、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与同路人,在经济融合又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去丰富我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完善并提升中国提供的全球治理方案的吸引力。而且正因为西方国家如今都在背叛自己所谓“自由化”、“民主化”的教条,拼了命给其他人做减法,来妄图维持自己的领先,中国这种“做加法”的姿态会更有吸引力。

近些年的布局和运作都已表明,中国在发展中已经初露自己的地缘格局,不管是从原料进口、产业发展、投资吸引还是政治协同,都出现了“两翼”,一边经中亚到中东(远期来看甚至能经地中海北上进入巴尔干,近年的比雷埃夫斯港与匈塞铁路正是布局棋子),这也和我们近期越来越敢于在中东问题上提出旗帜鲜明的主张所相互印证。一边就是东南亚,这十年与东盟的关系正在出现蝶变,不仅有柬埔寨这样的传统铁杆,而且与泰国、越南、印尼、缅甸都有了不少富有深意的互动,其中也包括安瓦尔先生的马来,他采访里表达的信息其实也是这个区域对华友好声音的浓缩,他们也随着中国的崛起,把自己独立自主的观点理论化了。

这“两翼”不代表中国不重视其他区域的新兴国家,事实上过去十年我们在新兴国家的存在是普遍加强的,只是说这“两翼”因为在地理和能源供应上天然与中国更近,中国以此为支撑构建自己的地缘格局后,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也更强了。中国不少治理方案和原则价值也往往会先在这“两翼”实现,并显示出说服力。

最终结果就是中国和“全球南方”共同把现代化的果肉吃下去,但把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核吐掉。中国不强制要求“全球南方”选边站,但会用自己的吸引力让他们选择。中国也不会在“全球南方”中强行选边站,但反而因为这种一碗水端平的态度,会成为这股觉醒新力量的灵魂。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