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刷社交媒体被大陆文化影响,对台海统一这场大赛起到的作用只能相当于啦啦队

【本文由“可爱的虎子”推荐,来自《苑举正:超半数台湾人从没来过大陆,原因有三点》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通过刷社交媒体被大陆文化影响,这个现象是好,但对统一这场大赛的作用只能相当于啦啦队,因为注定是片段式的、不实地的、没有系统改造思想的,所以很容易被引导到另一个方向,甚至截然不同的方向。举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十几年前我们的社交媒体是啥样子大家都该有数,美欧倭乃至台岛还有南朝鲜个个老牛飞上天,这可不只是1450的“战果”,自来水一大堆,那时候咱自带干粮上山真是孤军奋战的感觉,连像白娘娘这级别发个广场照都要被群嘲。可是仅仅几年后呢?这里面固然有现实与对方描绘日益脱节的原因,可是也有舆论引导和受众自主认知改善的原因。尤其是我们不少朋友自己有了在广阔大地上的社会实践、有了对中国传统和现代化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自我学习了“屠龙术”还去推广,再加以一定的外部环境影响,就顺利祛魅成功。可是台湾现在这舆论和教育的控制,岛内就这点地方,阶段性还有几个规模不小的优势产业,又被殖民+买办合起来洗脑130年,基层没有深刻改造导致的会道门横行+操控,还会沾沾自喜所谓的“票选皿煮”,如果指望社交媒体去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觉醒会比大陆同胞慢得多得多。

所以这种手段在工具箱里属于沙和尚那杆宝杖,斗起来肯定算个帮手,但不能太指望。在梧桐这种武力手段之外,“文”的方面还是要咱自己多做点事的,而且特别是要拿捏好尺度,这里面就能分很细了,像剥洋葱一样:

诸如我们一方面肯定还是要多鼓励台湾同胞来大陆走一走看一看,乃至投资定居、成家立业,要对他们一视同仁。可另一方面,真理往前一步就是谬误,国民待遇不该成为超国民待遇,否则岂不成了“按闹分配”、“割据才有福利”?

那一视同仁、不搞超国民待遇的大方向定了,可是对于特定对象是不是还是要搞搞差异化对待?譬如这次海峡论坛,来了一些台湾青年同胞,那是理直气壮讲出“我是中国人”、“我希望统一”。对于能公开拥护统一并且不当两面人的,肯定还是要有典型突出。那反过来,对于死硬毒派还敢来大陆骗血的,自然也要重拳出击。

那对这些毒派要打击,考虑到台岛被洗脑的刻度是以百年为计,凡有一点毒论就打,又会法不责众,这就又要抓典型,从从事职业、社会影响、先前行径中寻找最为极端的那批集中收拾,又要对大多数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而不是一杠子全打过去。

好,具体战术对策上,我不是一杠子全打过去,可在宏观战略层面,心态又要调整,不要过于被所谓的“民意”束缚(还是洗脑出来的)。我这里是14亿人渴望统一,是从国家利益和民族情感上需要统一,就因为你有那么千百万人听“统一”不爽,我就不喊“统一”?我就不推“统一”?你要再不识相,我14亿人的统一将与你无关!这种气势一定要有,在这种大是大非的原则上面就千万不能再去拿香跟拜,务必旗帜鲜明。国民党在台湾的失败,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

还没到PLA与海警这些扫帚们的事情,仅说一个泛泛的“心灵契合”,就有这么多洋葱可剥,为了实现彻底的统一,咱也一定要敢说敢干又心细。给台湾同胞好好看看,除了硬实力,在认识真实世界、认识真实人心这个事情上,大陆同胞同样也是降维打击,打掉一些不切实际的优越感后,反而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国族认同,进而实现真正良性互动的民间交流,而非假面舞会。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