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医的从来没有天才少女?

天才少女姜萍火了。

500

作为一个内心经常看不起所谓“什么什么火了”的人,类似于什么“手冲咖啡”、“XX麻辣烫”之类,莫名其妙炒作流量的情况。

但这次,我是真的很佩服。佩服这位女生,佩服她的老师。

500

一个能在中专这样的环境下,坚持自己的数学爱好和梦想,最终化茧成蝶。一个作为伯乐,能够发掘出这样的数学天才,还孜孜不倦地辅导她、指引她,成为她的明灯和引路人。

这两位,姜萍和王闰秋,是我心中最最理想的师生形象。

但,作为一名曾经的医学生,我不禁思考起来?为什么学医的似乎从来没有什么天才?没有什么百年难遇的医学天才?

假如也有类似的医学天才,会是怎么样呢?

故事一:

500

小丽是一个中专生,她从小热爱医学,每天钻研医学知识,但因为其他学科成绩不理想只能上中专,学习服装设计专业。

有一天,她的室友突然生病了,贫血,还非常容易骨折。去了全国各大医院看病都看不好,她突然想起了自己已经翻看了几百遍的《西氏内科学》,

“啊,你很可能得的是戈谢病(Gaucher Disease)!”

她的室友瞪着大大的眼睛问她,“什么是戈谢病?”

“戈谢病(Gaucher Disease)是一种溶酶体贮积病,由葡萄糖脑苷脂酶(glucocerebrosidase)缺乏引起,导致葡萄糖脑苷脂(glucosylceramide)在巨噬细胞中积累。戈谢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脾大、肝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骨骼问题如骨痛、病理性骨折和骨梗死也常见。类型2和类型3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发育迟缓和神经退行性改变。诊断依靠酶活性和基因检测,治疗主要为酶替代疗法(ERT)和底物减少疗法(SRT)。”她缓缓地说了出来。

“跟教科书一个字都不差。。。”旁边另一个室友一边翻看《西氏内科学》一边说道。

“牛逼!”全宿舍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然后媒体报道了这件事,她赢得了全国的关注,并被特招进入了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学习。

故事二:

500

小明是一名985的大学生,专业是大学的王牌专业计算机。然而他并不喜欢这门专业,尽管将来可以获得令人羡慕的高薪。

他的梦想是做一个骨科医生,他每天看手术视频,并自购了手术器械,拿模型练习手术技术。

有一天,他和室友一起去爬山,爬到一半室友不幸坠落山崖,他找到室友的时候,室友的腿骨折了,血流了一地,白花花的骨头断端也裸露在外面。

他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锻炼自己的机会。他用弹性的裤腰带做了止血带,绑扎止血。然后又取了旁边的模板做了外固定,同时用清水消毒断端,用干净的毛巾做了包扎。

他又招呼旁边的室友做了支架,两人合力把受伤的室友抬下了山。

救护车赶到时,急救人员惊呼:“你学过医!这是非常专业的止血带止血的方法,而且你的包扎和夹板固定都能拿满分。”

他讪讪笑道,“没有没有,都是看视频学的,第一次做。”

然后媒体报道了这件事,他赢得了全国的关注,并被特招进入了积水潭医院骨科工作。

各位,这两个不是看起来是不是十分荒谬和违和?没错,一个中专少女搞全球数学竞赛获得第十二名的成绩不稀奇。

但一个从没学过医的人如果会看病,会急救,或者会开刀,就显得非常奇怪了。

因为,医学从来不是一个适合“天才”的学科。

这一段时间正是高考结束报志愿的时间,临床医学再度大热,分数非常高。但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

与其学医,“天才们”其实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有更多能够发挥自己天赋的舞台。

1.学医“聪明”不重要。

对,这是我说的。

不是说你智商高不要学医,而是智商从来不是医学专业最突出的优势。你说你学物理、学数学、学计算机,你聪明、你智商高,你能碾压你的同学。

但是学医,你聪明?真没多大用,还不如记忆力好一点。

有点小羞耻地说,我还是比较聪明的,具体表现在自己理科成绩一直不错,有一次摸底理科综合考了297分,差3分满分。

高考失误没有进入理想的大学。刚入大学,我憋了一股劲想要证明自己。大一有很多基础课程,不是医学课,比如高数、无机化学、生物物理之类的。

我竟然买了十几本辅导书你敢信?

妈的,高数题我都刷了三本。当然医学专业的高数是非常简单的,我做题都觉得有点无聊。万万没想到的是,高数期末考试竟然考的课后题原题,给我气坏了,觉得自己3本辅导习题白刷了。

不出意外,我成绩第一。

但从大三开始,我就再也不是第一了。因为全部是生理、生化、解剖、内科学、外科学,每一本都很厚,每一本都是满满的知识点。你聪明有点用,就是背得快一点,但根本比不过哪些记忆力好的人。

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把各个学科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应用到病例中,这和传统的“聪明”也不太一样。

2. 内科不需要“天才”,需要的是知识的更新和病例的积累。

虽然我不是搞内科的,但我知道什么是一个好的内科医生。内科医生的“好”很简单,就是会诊断、会看病。

这不是你有点天赋然后天天翻《西氏内科学》,执业医和西医综合考满分就能做到的。

而是要有自己的临床思维,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积累病例,然后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指南,还要搞自己的科研项目和临床研究,专业搞得好、科研也搞得好,这才是顶级的内科“大佬”。

3. 外科不需要“天才”,需要的是手术锻炼和资源统筹。

我是搞外科的,我曾经一度非常迷信所谓的“外科天赋”,我也承认有些老师确实有外科天赋。

什么是外科天赋?

就是同样的手术,你上手比别人快,别人做100台才能学会的,你做50台就能掌握。就是同样的手术,你做得比别人好,你出血少、并发症少、手术速度快。

在外科医生眼里,天赋很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有位外科大佬曾经说过,“就是给我一头猪,我让他做1万台手术他也会做了。”

天赋上的差距可以拿锻炼的手术量来弥补。

更重要的是,你首先要得到展现你天赋的机会。曾经看到一个帖子,某宇宙最大三甲医院一个外科科室,让没有医师资格的医技做手术,每天跟流水线一样,做得非常好。但其他医院,这些医技根本没有上台做手术的机会。多少人是有外科天赋的,但你能进入外科科室么,你能得到展现你天赋的机会么?

就算是大家公认的有“外科天赋”的90后心血管外科主任唐程斌,也是在研究生阶段被导师姨太太手术喂出来的。

500

另一方面,对于外科医生来讲,开刀开得好很重要,但其他方面也很重要,不然很可能被别人叫做“开刀匠”。

想成为一个医学大家,因素非常多:需要你坚持不懈勤勤恳恳几十年如一日地汲取医学知识,需要你目光如炬眼光毒辣选到一个有资源肯帮你的好导师,需要你情商在线沟通顺畅能应付林林总总各种各样的奇葩病人,需要你统筹资源争取合作笼络朋友扩大自己的影响力,需要你运气十足命硬耐抗忍受得了高强度的临床工作不猝死安度晚年,需要你内心善良坚守底线不作恶不被医院反腐掰倒,而最不需要你智商极高阿里巴巴数学竞赛第一名有什么所谓的“天赋”。

综上,医学不需要什么所谓的“天才”,更不会莫名其妙出现一个“天才”。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