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轮医生看娃一眼2000块,我却觉得花得值。

马上就要重新回到临床工作了。我知道,下了临床基本上要和出门旅游告别了,因为无论是周末还是假期都要去病房看病人。

于是,我决定,在下临床之前带家人出去玩一趟。

玩趟大的!

去大城市——铁岭转一转。

呸呸呸,铁岭咱是去不了了,带着娃去远门不方便。旅游APP上刷一刷,刷到了某家游轮公司的广告。

一看,这感情好,5天4晚,跟着游轮,免费吃喝,还能下船观光,不用舟车劳顿,简直带娃旅游必备啊。价格也还合适,一个人5天5k多。

于是,趁着假期我带着全家老小,登上了这艘巨轮。

500

游轮旅行还不错,每天都有各种演出,演唱会、杂技之类的。也有好几家免费餐厅,吃的在船上来讲已经不算差了。

我每天在“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和“上午去哪玩?下午去哪玩?晚上去哪玩?”中反复横跳。大家玩得都挺开心的,尤其是娃,在0.3m深的游泳池里流连忘返。

500

很快,5天航程就快结束了。没想到,最后一晚,乐极生悲了。

那天晚上,我们在自助餐厅吃完晚饭,看了下行程,有个乐队的演唱会。我们带着娃跑过去。嘿,这菲律宾乐队很接地气,唱的都是“小苹果”、“月亮之上”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曲,毕竟这船上的乘客基本上都是中国人。

乐队前面还有一个舞池,没人跳舞。老婆看了我一眼,指了指舞台,怂恿我把娃带过去跳。

我看了一眼她,心领神会。带着娃绕过人群,送到了舞池里。娃也不懂啊,看着花花绿绿的灯光,听着劲爆的舞曲,忍不住开始扭动身躯。

这一扭不要紧,其他娃也加入进来了。好家伙,好一个儿童迪斯科舞厅,简直群魔乱舞。

一个个小孩子摇头晃脑,踢脚甩手,转圈乱蹦,叽哩哇啦的。还好,音乐够吵,我也听不到孩子们的叫喊。旁边的家长们看着瞎几把乱跳的丑娃,还觉得自己家孩子舞蹈天赋过人,纷纷掏出手机拍摄,嘴角咧开了花。

500

我也不例外。带着娃瞎几把跳,反正没人管。一曲古早的江南Style引爆了全场的氛围,我分明看到一个五十岁的大妈在跳骑马舞。

娃也high了,让我抱着她甩来甩去,我拉着她的手,她想要往后仰倒,我怕她磕到脑袋,轻轻地把她放到了地上。

500

“哇!”娃却哇啦一声大哭起来,我第一时间觉得是磕到头了。我赶紧把她抱起来,连声安慰,可孩子却一点没停止哭泣的意思,反而越哭越厉害了。

旁边观战的老婆看到不对劲,赶忙跑了过来。我们把娃带出舞厅,她还是大哭不止。

“她手怎么不动了?”老婆察觉到不对劲。

我一看,确实。孩子的右手垂在一旁,动都不动。老婆用手轻轻碰她的手,娃哭得更厉害了。

“骨折?脱臼?”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胸外科医生,我脑子里蹦出了各种可能。

不至于啊,我很轻啊,我轻轻地拉着她的手放下去的啊,怎么会脱臼或者骨折呢?

我们尝试让娃安静下来,过了一会,她哭声停止了,但还是若有若无地抽泣。我试着摸她的胳膊,看看是哪里有问题。

刚碰到手,娃又疼得大哭起来。诶,糟心啊,怎么最后一天出这档子事。

“去看医生吧。”老婆说。旁边的老人也急得不行,生怕宝宝出什么差错。

是的,要去看医生了。老婆抱着娃,我们一家四口急匆匆地赶往2层甲板的医务室。

在过去的路上,我思考了无数种可能。“桡骨小头半脱位?”我觉得这个可能性最大,毕竟上课的时候老师讲这个给我印象最深。

我印象里老师讲过就是由于小孩子桡骨头关节囊发育不全,牵拉孩子导致桡骨头从关节囊脱。而且桡骨小头半脱位治疗起来也比较简单,用手法复位就可以了。

500

桡骨小头半脱位

我想试试看,于是按照老师之前教过的手法,用拇指压住桡骨头,然后轻轻旋转前臂。没想到娃哭得更厉害了。老婆瞪了我一眼,我不敢继续尝试了,毕竟从来没看过别人怎么复位的。

到了医务室,看了一眼门口的招牌,“Open time 10:am-19:00pm 营业时间 早上10点-下午7点 Emergency call 911 ”。对了,忘记跟大家说,这是一家美国的游轮,上面的东西基本上是按照美国的标准建的。

只是因为主要在中国营业,所以都是中英文,而且雇了比较多的中国船员。

“关门了。”我看了眼老婆。

“那怎么办???”她已经有点怒气了,一方面是我把娃搞出事情的,另一方面怪我是个医生,却没本事把娃看好。

我很无奈啊?我一个胸外科的,虽然学过这个半脱位,但从来没见过啊,而且我是轻轻地拉她手的啊。

“不行先回房间打911吧。”我说道。

正在这时,两个船员路过。

“Excuse me,Sir. I have an emergency. My kid was injured. Could you please help me ?(哥,救命,有急事。)”

老外走过来,看了一眼宝宝,“Certainly!(没毛病!)”他掏出手机,拨打了一通电话,叽哩哇啦说了一顿,告诉我联系了医务室,马上就有人下来。

没过一会,来了一个中国女人,穿着洗手衣,约莫40岁左右,看起来挺有气质的,她把我们领进诊室。

我一看这诊室,尼玛,简直就是把美国的医院搬过来了。老粉丝都知道,我去过美国的医院。这风格,一模一样。

500

漂亮的诊室,根本看不出在船上

她问了我们情况,然后在电脑上打了病历,又打电话给医生,通知他下来。

500

美丽的护士姐姐

“这种情况是要检查拍片子么?船上能看么?”老婆问道,表情非常担心。

“船上有X光,一会等医生下来看看情况,能处理我们尽量处理。”女士一边说,一边掏出了一颗糖,给娃喂了。娃吃了糖,哭声小了点。

“这边的医生是美国急诊科医生么?这种情况能处理么?”我有点担心医生的水平。

“是美国的全科医生,一些常见的情况都能处理的。哦,还有,这边看医生面诊要250美金,给您说一下。”

250美金。。。面诊。。。类似于我们的挂号费,还不包括后续的检查治疗费用。虽然我经常在互联网上了解美国医疗费用比较离谱,但真遇到了,还是觉得难以接受。但娃这样也没办法啊,在茫茫大洋上,等到明天也来不及了啊。

但我内心已经做好了这边医生看不了,明天上岸去医院看的准备了。

“您是中国的医生,在游轮工作?”我好奇地问道,问完之后才觉得有点不妥,好像在问修空调的师傅是做什么工作的。

“不是,我是中国护士,招聘到游轮上工作的。”护士一边回答一边给娃测血氧。

500

我本想继续打听一下这份职业,薪资待遇、招聘要求之类的,但是医生下来了。

好家伙,这哥们长得跟阿米尔汗似的。一个美国白人,一米八的个子,浑身的肌肉块,穿着洗手衣特别显身材。短寸发型非常干练。

“What's the problem?(啥情况)”

我用我蹩脚的英文介绍了病史。

“About half an hour ago, i was playing with my daughter. I dragged her arms and she tried to lay on the floor. I slowly put her down. After that, she cried. ”好几年不说英文,退化的厉害。

“阿米尔汗”点点头。开始查体。

老婆在旁边说,感觉宝宝肩关节不对称,是肩关节脱位了,我用英文翻译。阿米尔汗不说话,继续温柔地查体,一边哄娃一边轻柔地抚触。

娃受不了,还是哇哇大哭。

过了一会,感觉他心中有数了,不知道怎么操作了一下,拉了拉转了转。娃突然不哭了。旁边的护士拿了一个玩具放在她面前,她伸出右手去拿了。

“嘘”。。。在场的所有人都长出一口气,这是复位成功了。

“我就说,是桡骨小头半脱位!”这时候我又开始得意了,老婆瞪了我一眼,我不敢说话了。

连连道谢之后,我们离开了诊室。回去的路上,我连连感慨,这外国佬水平还可以么,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美国医生多么拉胯呀。

“就是不知道要花多少钱,250美金面诊费不算,后面复位不知道要多少钱,还好没做啥检查啥的,不然更贵。”老婆又瞪了我一眼。我知道又说错话了,自己心里嘀咕,觉得我不关心娃就关心钱是吧。

不过250美金换娃马上康复,我觉得还是很值的。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在网上看到的那个趣事。有一个润人叫“甜甜圈”,他通过走线非法移民到了美国。有一天,他腰痛地不得了,于是找了一家医院咨询一下。过了几天,他收到了账单,“5680美金(约4万RMB)”。没看病,没检查,没治疗。就回答了几个问题,摸了下骨头,5680美金。

500

当然,大家是当做段子来看了。

但经历了游轮上这件事,让我意识到这可能是真的。当然,他这个5680美金如果有保险的话是能够报销很大一部分的,而且保险公司会跟医院讨价还价,真正支付的费用会低很多。

与250美金面诊费对比的,是国内25块普通号、50块专家号、300块特需号、500块院士号。

就这还有人嫌贵。

国内医疗服务的价格过低了。现在看病的主要花销在药费和检查费用上,体现医生价值的服务费、手术费等是很低的。

一台心脏手术,三位医生、一个麻醉、两个护士,五个小时,手术费7500块。

这背后其实体现的是国内轻视人工价值的文化。前两天,我一个朋友跟我闲聊,说他一个同事,身家过亿的那种。家里装修要开荒保洁,1000块一次,她觉得贵,想要去小区找个阿姨给200块帮忙打扫。

我大受震惊表示很难理解,有钱人的思维都这样么?1000块都不舍得么,只愿意给保洁200块。但是如果说花10万块买个真皮沙发,我想他可能是愿意的。

没办法,慢慢调整吧,什么时候重视我们作为“人”本身的价值了,医生的价值可能就能体现出来了。

500

图片来源:健康界 |《多个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患者总负担下降!从试点城市看全国价改走向》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