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与出海,中国光伏卷出来的全能战士什么样

500

500

“行业遭遇历史上最强的内卷,供需严重错配,产业步入冰河期,截至目前,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基本上跌破了现金成本。全产业链集体承压,本轮产业增长周期内光伏整体产能扩大3倍,但利率下降了70%左右。与此同时,欧美贸易壁垒导致外需受压、出口下滑”。

6月11日,一年一度的全球最大光伏展SNEC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序幕,协鑫董事长朱共山在当日论坛上的这段总结,高度概括了过去一年光伏产业经历的剧烈变化,而这样的变化,还在以天、以周为单位快速发展。

500

协鑫董事长朱共山

在国内,山东省能源局日前出台的分布式光伏“新老划断”政策,部分证实了此前对新增分布式光伏进入现货市场交易的猜测;而在海外,美国参议员Sherrod Brown近期带头推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ITC) 和商务部“彻查”在东南亚四国布局的中国光伏企业,新“双反”变本加厉的前景几无悬念。

伴随着国内外需求侧的新变化,光伏产业圈也流言纷飞,除了晶科、TCL中环等极少数巨头,其他知名企业几乎都没有逃过近期大面积停工停产传言的“中伤”,甚至有龙头企业不得不以公司公告的形式逐条澄清媒体质疑。

500

在这样的环境下,今年SNEC上发声的大佬们,也不再侃侃而谈技术和产品热点,取而代之的是对这场“历史最强内卷”的复盘与思考。

科工力量看来,“越界”与“出海”,是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两个关键词。

所谓“越界”,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指造成“大呼隆、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局面的企业盲目跨界、盲目扩产,刻画了近段时期部分从业者对知识产权与商业机密缺少敬畏。

例如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以其一贯的直率,将超级内卷的原因总结为企业各自为战,盲目投资;资本市场过度逐利,推波助澜;地方政府过度招商一哄而上;金融机构无序投放遍地开花,他特别质问道:“如果知识产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大行其道,跨界跨行的企业和原公司的高管出去创业,随意侵犯其他公司的知识产权能够成功的话,哪一个企业有动力投资几十亿乃至上百亿的投入从事技术创新和研发?”

500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高纪凡在现场

高纪凡的观点,也引发许多与会者的共鸣。朱共山同样感慨,目前跨界光伏的门槛过低,通过地方政府前期代建,只需要几千万投资就可以上马一条GW级组件工厂,低成本的筹码刺激了无序扩张;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也坦言,“在过去这些年,我们的知识产保护是有所缺失的,导致整个技术的扩散太快了,然后大家都是拿来主义”;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石永红则谈到,光伏产业过去对技术创新的尊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非常不够,大家只要资本扩张,都能够进入这个行业,产能急剧扩张,需求又不是完全能够匹配,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马上就过剩。

另一方面,“越界”也带来大量的新鲜血液。光储融合,堪称今年SNEC的“最大公约数”,足足五个储能部件与系统展馆,吸引了展会最多的人流量,从组件厂商到PCS、电芯等部件环节企业,甚至海尔、美的、TCL、格力等家电起家的巨头,都在不约而同地从自身禀赋出发,谋求向更高层次集成的能源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500

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在现场发表演讲

TCL光伏科技副总经理于大鹏告诉科工力量,TCL作为知名品牌,特别是家电产品在海外深耕多年,品牌力、以及成熟的渠道、仓储、物流能力都能够快速赋能光伏业务的发展,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力。

500

美的方面也告诉科工力量,集团虽然是新能源领域的“新兵”,但是中央研究院及各级研究体系多年来积累了大量通用技术,包括能源管理、热管理、降噪、流体力学等共性技术,因此,科陆电子、合康新能等新板块一经纳入,就能够迅速得到赋能,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这一现象的内在逻辑,高纪凡在论坛上刚好有一段精辟的阐释:“从系统上来讲,现在也有一个瓶颈,光伏大规模的引入以后,现在不管是集中式还是分布式,都遇到一个情况,现在很多地方遇到了瓶颈。关键的问题是光伏和电网的时间匹配性和空间匹配性需要解决,所以我们未来要站在电网系统的高度来做光储和整个系统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我们未来要通过光储和数字化的融合、和电网的融合,构建一个更加电网友好的、和终端用户更加拉通的一种生态体系”

500

盛弘股份,就是这样一个代表性案例。这家从低压侧电能质量产品起家的细分领域龙头,这次SNEC不仅发布了功率越过兆瓦级大关的汽车超充堆新品,基于其柔性电子电气架构,还进一步整合为针对各类充电站场景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可以较为灵活地从单一充电向光储充放演进,扩展V2G、光储充模块。

不过有必要提及的是,人气爆棚的储能展馆里,工商业乃至户用场景光储融合,或许也有来自商业模式切换的影响。随着新增分布式光伏上网的交易与定价方式剧变,未来分布式光伏或将不再是集成商、渠道商与电网企业之间“权力的游戏”,而将更多回归传统ToB乃至ToC产品售卖模式,这或许也正是家电企业积极招商入局的动因所在,而商业模式嬗变,也牵引着光储融合技术演进的方向。

500

光储融合,也使锂电产业链强势跨界,在此次SNEC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能见度”,豪气如宁德时代,甚至直接冠名了一个展馆,而其他国内一二线电芯制造企业,此次几乎悉数到场,对产品技术也毫无“藏私”,更有新锐企业如同空降般带来3000Ah量级的巨无霸储能电芯,让不少锂电从业者都倍感惊讶。

500

宁德时代展馆

在上游设备材料环节,锂电相关企业参展的规模与深度同样显眼,先导智能甚至拿下了设备馆面积最大的展位,这家全球最大锂电装备厂商,这次不但带来了新一代晶硅光伏组件生产所需的串焊机等设备以及面向光伏业“黑灯工厂”需求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还展示了在钙钛矿电池这一未来产业制高点上的布局,根据科工力量现场了解,其ALD、激光加工、平面涂膜等产线关键设备已经相继取得突破。

至于“出海”,对光伏产业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想必也十分清楚光伏组件巨头抱团奔赴东南亚四国的故事。随着美国朝野越来越不加掩饰的新能源产业“排华”浪潮,这一曾经令人称道的出海标杆案例,正越来越显示出回旋余地的逼仄,光伏出海的再进化,也成为业内人士热议的话题。

500

有关光伏出海的主题演讲

石永红将抱团奔赴东南亚的探索,总结为中国光伏产业国际化的“第一阶段”:“我们第一阶段走出去全球化实际上是被动的,没有主动地谋划和规划”;朱共山则进一步提出,产业界要吸取第一阶段出海的教训,合理利用WTO规则,从组件厂商单兵突进转向全产业链出海,他还预计,三到五年内中国光伏业将初步达成这一目标。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对国际化也有一段发人深思的寄语,他忆起此前与美的创始人何享健的交流,强调国际化不是把产品卖出去,也不是到国外建一个企业,而是一定要有“把他乡作家乡”的长期主义心态,如果中国企业能够在海外像在国内一样,成为东道国GDP的有力贡献者,这样的国际化才经得起风浪的洗礼。

500

论坛现场的与会嘉宾

整理,是为了更好的出发,科工力量相信,在当下仍未完全展开的超级洗牌周期后,中国光伏产业将有全新面貌。

总体而言,尽管挑战空前严峻,但展会现场熙熙攘攘的国内外观众和一个个展台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足以令人对中国光伏产业多一份信心,无论这场“冰河期”有多久、有多深,中国光伏产业与全球能源革命的终局图景,依然极具确定性。

行文至此,隆基董事长钟宝申的一段感慨,恰可作为最后的总结:“这就是车和路之间的关系,车辆发展快,路就不够,所以需要修路,不断的搬掉石头,不断的打通道路,在这方面,我充满信心”。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