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础科学长时间没有获得重大突破的时候,这种持续的实践创新更能积蓄力量

【本文来自《在太空采矿和太空制造基本成熟之前,太空开发&太空移民只能是一种愿景》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你的预测偏悲观,人类航天技术发展有快有慢,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有航天科技大爆发。冷战时期美苏太空竞赛,发展不计成本,比较粗放,发展速度快,但是直接经济效益不高。冷战后放缓了一段时间,又被精打细算的私营航天重新激活了。中国一直走得比较稳,没有大起大落,成本控制得比较好,投入产出比高,现在是唯二的航天强国了。未来腾云一旦出成果,很可能实现弯道超车。中美登陆月球竞赛,主要是为建设火星基地积累经验。从月壤提取液氢液氧液态甲烷等燃料,补充到火箭上,再飞火星时间可以缩短很多。以前要半年说不定一个月就够了。

我还设想过,可以在金星背面大气层高层上做一个飞艇漂浮基地,利用金星大气生产火箭燃料。因为金星公转一周时间短,让它带着火箭走,在地火距离远的时候去火星,不用等火星地球绕到太阳同一侧再去。那么地火往来会更加频繁。再以火星为跳板去小行星带和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几个大卫星,也没有什么技术障碍了。我们不是为了追求向太空移民多少人口,是要设定一个更高的目标,用需求带动整个科学技术体系跃升。在基础科学长时间没有获得重大突破的时候,这种持续的实践创新更能积蓄力量。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