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为什么能轻易拿下杨秀清?

天京事变之前,天京的权力结构排序如下:

1、洪秀全。天王、天朝政府虚君、(名义上的)上帝教教主。

2、杨秀清。东王、天朝政府总理、天军总司令、(实际上的)上帝教教主、天军情报主官。

3、韦昌辉。北王、天朝政府副总理、天京城防司令。

4、石达开。翼王、天军石达开兵团司令。

5、秦日纲。燕王、天军秦日纲兵团司令。

6、陈承榕。佐天候、东殿秘书长、天京文官首长。 由这个权力结构和职位可以看出,杨秀清的权柄在天朝属于独一档的强势,甚至你说杨秀清是天朝的绝对独裁者也不为过。

其集军事、政治、人事、财政、后勤、情报大权于一身,甚至还因为具备上帝本人的神学身份,拥有在上帝教内部说一不二,直接化身上帝本人的权力。更何况杨秀清是真的天才,具有极其独到和敏锐的战略眼光,打起仗来无师自通,平日精力还极其充沛处理繁杂政务一把好手。如此大的功劳如此大的权柄,按道理说杨秀清在天朝的威信无人能够挑战更是到不了身死族灭的地步,但是—— 但是问题在于:

1、杨秀清的性格实在太过于霸道和酷烈。面对东殿文官和基层指战员动辄“点天灯”“云中雪飞”也就算了,毕竟杨秀清真的有才华,底下人对他基本都是服气的。关键是即便面对几位大佬杨秀清照样无比冷血,杖击石达开的老丈人黄玉昆、当殿廷杖秦日纲和陈承榕、甚至洪秀全都被他以上帝上身的形式羞辱过。

当然,最过分的就是因为妾室争地产的孰尔小事逼死韦昌辉的长兄,为了“考验”韦昌辉,杨秀清故意把韦兄交给韦昌辉自己处置,对杨秀清素来又恨又怕的韦昌辉不得不自行将长兄五马分尸。如此变态的权力欲和对同僚的极度苛刻的确造就了天军前期的令行禁止战无不胜,但也彻底得罪了整个天朝权力最高层。当一三四五六号人物都想你死的时候,你这个老二即便实际上是老大,显然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2、杨秀清固然有令人毛骨悚然的一面,但大体上这个人是非常讲道理能沟通的,东殿的高效行政如果没有一个非常有才华下属都服气的长官,显然是办不到这样的程度的。 但洪秀全不一样,这是个已经被史学界实锤有轻微精神疾病的人。别的不说,王娘怀孕了被他一脚踢流产,搞得连杨秀清都看不下去了不得不天父上身来劝诫。洪秀全有着比较旺盛的权力欲和防备心,尽管杨秀清总体上对洪秀全还算尊重,所谓的逼封万岁目前来看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证据支持。但洪秀全对杨秀清的警惕和杀心应该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

3、关键的关键在于陈承榕,他是天京城守门人,作为文官领袖他同时被洪秀全和杨秀清信任,杨秀清还将其引为心腹。然而陈承榕因为被廷杖一事早就对东王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手下的头号马仔是卧底,这就导致了杨秀清的情报系统失去了侦查和预警功能,为天京事变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目前来说天京事变属于史学界公认的考据难题,其发生的具体过程和时间点、进程细节均争议颇多,我个人参考一些研究成果,将天京事变的进程推测如下: 在一破江南大营之前的某个时间点(应不早于1856年初),已掌握一三四五号人物心态,确认天朝核心权力层内斗已不可避免的陈承榕初步拟定天京事变计划,并利用某个进天王府面圣的机会,向洪秀全“告密”,宣称杨秀清欲晋封万岁,并诛杀天王洪秀全夺位。

洪秀全长期以来对杨秀清的大权在握持高度警惕和怀疑心态,陈承榕的告密使他彻底相信和破防。由此陈承榕进一步和盘托出其计划和部署,并得到了洪秀全的首肯。 之后洪秀全遣人出宫,秘密向韦昌辉、秦日纲、石达开传旨。

但这一步洪秀全留了个心眼,秘密传旨仅为口头传达抑或一封无任何印信确认的书函,没有官方书面文件,这为他后来成功向韦秦甩锅奠定了合法性基础。同时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一步洪秀全应当只是宣称杨秀清狼子野心并未直接言明政变之事,首义各王爷均手握重兵,不当面确认立场可是要出大事的。 一破江南大营需各王爷联手发起,这给了他们相互碰头和确认行动流程的时机。洪秀全利用韦昌辉对杨秀清的极端仇恨,故意“口中不忍”引诱韦昌辉进言勤王,由此做实了自己在后面事态发展的优势地位。

石达开是各王爷中与杨秀清关系相对较好的一个,毕竟作为天朝的前线指战员,石达开对杨秀清的能耐那是再清楚不过了。但他此时的选择却是“混沌中立”,既拒绝直接参与行动,又不向杨秀清示警。个人推测石达开是由此看到了收拾残局以直接掌控天朝大权的机会,因此借口在外打仗推掉行动,等待坐收渔利。反正以他的职能,这个理由合情合理,暂时很难被韦秦等人怀疑。 1856年9月4日夜,韦昌辉率三千人马骗开天京城门,秦日纲此时刚从韦昌辉处得悉行动日期,率部在城外待命。

韦昌辉是天京城防司令,而陈承榕既是天京城守门人,又是东殿亲信,里应外合使守军不疑有他放人进城。同时陈承榕应当在此前的两三天,已经利用自己东王亲信的身份将东殿的情报系统尽数屏蔽,所有的探子和传令都被陈蒙在鼓里,他们以为这只是东王授意的正常调动而已,丝毫没有想到大祸即将临头。 9月5日凌晨,北王率领大军,自北王府倾巢而出偷袭东王府,包括杨秀清在内的大批东殿人马和部属家眷基本上都是死了个稀里糊涂。 斩首行动已毕,然而天京事变的序幕这才算正式拉开。

9月5日上午,东殿礼部尚书傅学贤率约五千大军向北殿发起反扑,东殿人马的战斗力和作战意志均压倒北殿,然而就在关键档口,秦日纲率兵团主力军约六千人冲进城内支援韦昌辉,傅学贤兵败身死。 当然,东王在天京树大根深,即便傅学贤发起的第一波反扑被平息,但东王在天京的剩余部属一旦组织起来,搞出上万的大军反杀韦秦是不成问题的。然而陈承榕此时又起到了极度恶劣的作用,(应不晚于9月10日之前的某个时间)他联手天王府再施毒计,宣称韦秦二人谋反已被天王拿下,将公开问斩伏诛。

数千东殿亲信信以为真前来围观韦秦受刑,被全数诛杀。由此东殿势力在天京的组织性崩溃任人鱼肉,天京成了韦秦二人肆意滥捕滥杀的人间地狱。 残酷的屠杀一直持续到10月初,原本作为天朝行政柱石的东殿行政系统已不复存在,天朝完全失去了政府职能纯粹沦为了几个军头的脆弱联盟。直到这个时候石达开才现身天京,他来到天京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前往北殿“怒斥”韦昌辉。

这种比较明显的“事跟我无关,你把锅背好”的态度激怒了在长期屠杀中已经神经极度敏感和脆弱的韦昌辉。并进一步导致了韦昌辉不做不休,血洗翼王府。然而石达开对此已经早有准备,他率几个亲信夤夜逃出天京,当然家人也就管不上了。 血洗翼王府一事使韦、秦、陈几人彻底站在了整个太平天国的对立面上,更是给早已有收拾残局想法的石达开提供了十成十的靖难口实。面对石达开的大军问罪,韦昌辉狗急跳墙进攻天王府,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

然而天王府上下包括女兵都发挥了相当强悍的战斗力死守不退。洪秀全乘胜追击随即下诏捉拿韦昌辉,本来就已经在长期屠杀中组织精神涣散的北军随即土崩瓦解。11月2日,韦昌辉被天京军民捉拿解往天王府,天京反动势力就此崩溃。 当然,光是北王的死并不能向石达开的大军交代,另两位元凶秦日纲与陈承榕也无法脱罪,他们的人头被洪秀全一并送往石王处交差,天京事变就此落下帷幕。

这场血腥愚蠢的闹剧彻底摧毁了天朝的行政办公能力与天京对各军阀王爷的制约力,太平天囯运动的失败由此奠基。 并且非常滑稽的是,杨秀清的罪证问题到最后也没能解决,包括洪秀全在内没有任何人拿出过任何有关杨秀清涉嫌谋反,那怕是“逼封万岁”的铁证。面对满朝压力洪秀全最终不得不为杨秀清平反,把9月2日(天朝钦定的杨秀清遇难日)定为所谓的“东升节”,还把一个儿子过继给杨秀清,继承了东王的爵位。

杨秀清死前,他刚刚率军击溃围困天京三年之久的江南江北大营,逼得老对手向荣不得不自尽交差,整个南中国已经基本成为天军驰骋的战场,曾国藩在江西即将被按死,北边也已经成了捻军流窜的乐园,放眼整个中国,杨秀清的对手基本就只剩下一个僧格林沁,太平军二度北伐一统中国,本来只是个时间问题。 然后呢? 没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