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日本法西斯为何无法取得优势?
总的来说,日本法西斯虽然发动了奇袭珍珠港,但并没能占领珍珠港使之成为其远洋战略的中继站,那么也就意味着联合舰队既无法对美海军形成持续对抗力量,更无法对美国本土(尤其是西海岸工业)构成重大威胁。当时联合舰队的南云忠一甚至都没有信心(也没有续航动力)摧毁瓦胡岛的基础设施,而是炸毁了太平洋舰队一定数量的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后,偷袭完成扭头就跑。这导致了后来美海军能够继续利用该核心基地,有序地开展太平洋的武力组织与部署,乃至于之后还能发动对日本本土轰炸。应当说,没有珍珠港这个大平台,美航母即使将陆基双发的B-25B米切尔轰炸机架上了航母,航母也不可能在没有背后母港运补支持的条件下,跨越大洋抵近日本本土开展作战。
当时瓦胡岛珍珠港除了太平洋舰队,还有驻防的重兵(资料显示,在1941年年底,美军在瓦胡岛驻防部队包括:步兵24师、步兵25师以及海军陆战队,合计约有4.8万地面作战部队。岸炮部队下辖夏威夷独立海岸炮兵旅、第53海岸炮兵旅,合计有6个固定要塞和134个机动火炮阵地,拥有2门M1919式406mm岸防炮、2门Mark2型406mm舰炮、2门M1907式356mm岸防炮、4门M1895式305mm岸防炮、20门M1908式305mm臼炮、12门M1920式240mm臼炮、2门M1888式203mm岸防列车炮、约100门口径76mm和155mm岸防炮)。应当说当时的瓦胡岛作为核心基地,被打造成了“刺猬岛”。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小岛上的驻防形成支援呼应,只是说那些小岛的武装程度都有限,远不及瓦胡岛本岛的防御力量。换言之一旦瓦胡岛失守,其他小岛将群龙无首,迅速被击破。
那么日军有没有能力攻克所谓的“刺猬岛”呢?我记得观网在2020年的时候讨论此问题的时候,曾提及1942年日本法西斯经过大半个月的火力准备,出动了2个大队的兵力,在14小时内即拿下有一万多美菲联军驻守的科雷吉多尔岛要塞。说明当时日军对于所谓“刺猬岛”是有相当程度的攻坚能力的。更不用说当时仍然有强大防守力量的英军驻防的香港、新加坡,也都被日军迅速拔点。从军事角度讲,如果日军当时能拿下瓦胡岛,或至少彻底破坏珍珠港作使其长时间不能作为母港使用,那就将对太平洋战争产生惊人的有利于日方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日本法西斯既无法占领珍珠港,也无法在太平洋上取得优势呢?
其一,当时的日本船舶制造能力和远洋运补能力均不足。当时日本的造船能力不仅落后于美国,也不如英国(当时年造船能力高达600万吨),由于缺乏大型船坞,大型造船厂屈指可数,况乎造船所用资源非常缺乏。为了多快好省地建造远洋战舰,日本甚至把大量货船的建造暂缓了,遇到战舰修理的紧急情况还得让建造中的其他船舶腾空位。日本造船业在1941至1945年,完成的只有一艘轻巡洋舰和三艘云龙级航母,还要拿商船和旧舰改装成一些所谓轻型航母。反观美国当时拥有18家造船厂171个万吨造船台,有着每个月建造47艘远洋船舶的速度,事实上1941至1945年建造了2771艘货船(7000吨以上),这是美国能够在远洋实现运补能力的基础。鉴于美日两国在太平洋上的造船业和运补能力的巨大差距,决定了日本在上世纪40年代尚不具备向3500海里外的珍珠港派遣地面部队开展大规模登陆作战的能力,只能采取偷袭的方式减少对方的一些器械上的优势。
其二,当时的日本海上作战力量无法坚持长时间作战。对珍珠港的偷袭引发了美国远洋生产力的总动员,并向太平洋中继站进行大量投送——也就意味着美海军是背靠母港(珍珠港)作战,而日本联合舰队则是远离本土母港,根本无法开展长时间洋面对抗,只能苟且地试图短时间接触取得战果后即迅速向本土回航。而日本的大规模舰队一旦因为恋战而失去动力,再多的武力也只能在洋面等死。这是为什么中途岛海战寻歼美海军航母时无法集中全部力量而采取分兵作战的根本原因,他们那么多的武器却没有洋面动力,无法与拥有从容动力补给的美海军和舰载机进行周旋。当然,海战中其他倒霉操蛋的意外发生,确实可以左右局部的小胜负(以联合舰队当时那些意外发生的情况看,其逻辑链条恰恰都指向日本海军的后继动力缺陷),但所谓的大海战,实际上是一场全面的综合国力对抗,即使一次局部战役的万事顺遂也不会对全局产生根本影响。
其三,当时日本侵华陆军在中国战场并没有获得快速胜利的优势。所谓以中国大陆为依托的陆基工业连影子也没有,陆军为了挽回在中国战场没有兑现速胜,也不敢大举北上与苏军对决的难堪,转而热衷于投向对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的占领,企图在该地区实现建造船只和洋面运补的基地。但联合舰队已经没有耐心等待这个巨大工程的准备,也不打算在本土近海防御圈附近与美国海军设计接战,而是在赌赢了一次偷袭战后,即准备利用所谓纸面上优势的海军舰船,在深海一举破击美国海军。这种想法和在中国战场提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是如出一辙的,都是指望把筹码全部推上赌桌,一把梭哈。任何对于无法做到一把梭哈的战争可能走向,都是日军最高指挥官不愿去考虑的事情,他们似乎抱着一种不可能不行,不行的话(日本人)大家一起死的想法在做事。一切的一切都是速胜论在指导他们的思想。——之所以说二战中国战场对太平洋战争对日作战有着重要的支援作用,那是因为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有力地延缓了日军对东南亚的侵略,牵制了日本法西斯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日占区的抗日力量对日本法西斯利用中国大陆建立陆基工业的企图造成了严重破坏和干扰,都使得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联合舰队难以获得快速成长的后盾力量。
总之,二战时在大洋开展大规模作战,日本法西斯既没有完备的陆基支援,也没有强大运补实力,更没有战争本身的正义性。他们一昧把全部力量都放在纸面上的联合舰队,则联合舰队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远洋接战不能坚韧持久,战损器械难以迅速修复,对敌威胁不能实现致命,最终也就只能落入全部覆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