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出手,60万家零售药店慌了

500

文 / 零度

两则消息,打破了线下药店零售行业的平静。

第一则,北京医保部门宣布,要试点为患者网上买药做医保支付。节点获悉,北京医保局已组织京东、美团两家购药平台开展非处方药线上支付系统测试。

如果测试顺利,今年7月1日前,医保将接入200家以上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同期上海、广东等地也在推进相关试点。

第二则,国家医保局公布了约谈一心堂药业相关负责人的情况,并透露将加大检查力度和提升专项整治效果等。

线上开启医保支付测试,线下零售药店进行整顿,一个开放另一个收紧。一时之间,市场众说纷纭,线下药店不香了?

过去传统连锁药店一直占据的市场优势地位,在更加严格的医保监管之下,这一优势正在逐渐淡去。而伴随线上接入医保,全国超过60万家零售药店,已经有了放慢开店速度之兆,当务之急,零售药店需要开启一场合规自检。

01 一心堂约谈背后:依赖医保资金已成隐疾

近几年,零售药店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已经成为行业的一道顽疾。

此次国家医保局公布约谈一心堂情况来看,一心堂旗下一些定点连锁门店存在串换药品、超量开药、为暂停医保结算的定点零售门店代为进行医保结算、药品购销存记录不匹配、处方药销售不规范等问题,造成医保基金损失。

事实上,这已不是一心堂第一次因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被罚。

早在2018年,一心堂旗下药店就被爆出存在违规套用医保基金问题。而在此次被约谈前,一心堂也出现了零星门店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被罚事件。

屡次违规背后,原因是多重的。

首先,重度依赖医保基金

一心堂多次违规,体现了实体药店对医保资金的依赖。有数据显示,医保占药店收入的五成左右,为最大的支付方。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不合理的“套保”收入水分被挤出,药店的收入会面临一定的下滑。

其次,万店规模难以管理

在即将迎来上市十周年之际,一心堂也达到“万店”规模。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一心堂及其全资子公司共拥有直营连锁门店10746家,有效会员共计4900余万人。

如此庞大的规模,也意味着管理难度的提高。

02 零售药店陷入增长怪圈:狂奔开店和放缓的业绩

近几年来,零售药店开启了一场跑马圈地的市场份额争夺战。各家都祭出最快的速度,不断在全国各地开店。

一心堂十年时间,线下门店突破万家;国药控股国大药房有12109家门店;老百姓大药房截止今年Q1,共计开设14109家门店;位居华南的大参林医药集团门店数已达到15905家。

飞快开店背后,有两点原因:

其一,是对于业绩增长的渴求。

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2022年)》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约64.4万家,比统计的奶茶店还要多出十几万家。当前药房的竞争非常白热化,部分地区100米范围内就有超过5家药店。

500

这在加剧了零售药房竞争的同时,也让各家业绩增速开始放缓。

一方面,药店多了,各家的坪效自然就降低了。去年一心堂门店的日均坪效由2022年的37.37元/平方米下降至37.09元/平方米,零售业务毛利率由40.51%下降至37.97%,降幅达2.5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门店高速扩张期带来的成本增加,以一心堂为例,营收、净利润双双降速,使其迫切需要通过跨界寻找新的营收增长点,于是也就有了一心堂跨界卖彩票的现象。

无独有偶,山东知名药店龙头企业漱玉平民曾披露公告称,在经营范围中增加“ 水产品零售;新鲜水果零售 ”;医药连锁企业健之佳也针对跨境购业务进行测试上线,进一步拓宽保健食品、个人护理品、母婴用品等商品线。

而这些都导致零售药店对于业绩增长的渴求。

其二,议价能力和品牌的渴求

事实上,只有企业的门店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其采购规模才能变大,面对供应商才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同时,覆盖门店多,也更容易形成品牌效应。目前基本行业头部上市企业,门店数量基本都在1万家以上,对市场份额的抢占非常激烈,很难慢下来。

03 医药赛道重组赛:线上开拓创新,线下收缩监管

一心堂违规违法使用医保基金频发,一方面暴露了万店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管理难题,一方面是随着定点零售药店加入门诊医保统筹,对医保基金的监管也提出了挑战。国家医保局公布了约谈一心堂情况,看似只是连锁药店的小事,却背后,却带有明显的警示意义。

当前中国市场上的零售药店数量已经突破60万家,在更强的监管之下,一心堂们,需要一场彻底的自我检视。

更就在线下监管加剧之际,线上利好已经悄然启动。

就在6月初,国家医保局决定开展专项行动,在药品价格信息监测中引入网络售药平台药品“外卖价”“小时达”“即时达”等当日同城即时配送价格(“即送价”)作为锚点,比对其他渠道药品价格。

对标“即送价”,这不仅是国家医保局有史以来的首次,也是国家部委第一次将外卖、电商平台的商品定价作为监管依据。

500

事实上,在竞争中,不少药店为了业绩,药品亏本打包卖、买药送鸡蛋、积分换纸巾等促销套路屡见不鲜,这不仅造成医保基金损失,还扰乱了正常的药品定价市场。而网上定价相对透明,医药电商平台上,所有品类同台竞争,竞争的充分程度很可能还不输于集采降价。根据网上定价,正好能够让药价回到一个合理区间。

更公开、更透明,已经成为当前医药体系的关键词。

从市场角度看,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第一梯队选手,以及抖音、美团健康等医药行业新玩家,整体营收规模已经突破千亿。更便利的购买方式、更快捷的到货时间,让医药电商销售市场份额、增速正在飞奔。数据看,医药电商去年整体销售增幅约为15%,远超医疗机构、实体药店。

加之北京医保已经率先与头部医药电商平台进行测试介入,更加剧了医药电商平台走到阳光之下。

可以肯定的是,在“明码标价”的监管要求下,最终获利的还是广大消费者。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的参与者,唯有提供更完善服务的,才能走到最后。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