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企造假

每隔一段时间日系车企造假的新闻就会出现在舆论场上,后台很多朋友也想看我怎么给人“洗”。想了想,我还是说说我真实的想法。

首先得说,近些年看到的造假我认为分两类,一类是会造成严重安全后果的造假,比如“高田气囊”,“帕杰罗刹车门”。另一类是货不对板,量产车与实验车不一致,为了追求漂亮的数据搞科技狠货,比如“大众排放门”等等。造假肯定不是好事,我个人坚决反对这种行为,犯了错就要有立正挨打的觉悟。

但可预见的将来,车企造假这种行为我认为并不会减少,且会长期持续存在。就拿这次最新一轮日系造假来说,似乎大家喜闻乐见的是“日系造假”这个大标题,对具体造了什么假并没多少兴趣,我认真看了一下。

以我跟的比较紧的丰田为例,丰田这次6个问题点,其中有的是用了比法规要求更严的企业标准,不符合日本主管部门的规定。有的是稀里糊涂把左右写反的,有实验做错了边的各种无厘头问题,但有1个我认为实锤造假是测试数据不达标于是擅自瞎改ecu把数据改达标了,后来发现是因为测试的管路坏了,其实发动机本身是达标的。

我想读者里从事制造业,甚至某些型号的朋友估计看着都乐,这些剧情感觉太容易套在自己的身边。一个产品的规定测试项目几百个,每年几十款产品的企业,那数据里面不被条出毛病那是不可能的。干活的人项目周期压力一大了,就能糊弄都糊弄,小到大学实验室“优化曲线”,大到上天下海的大家伙“降标”,最终都是没出事万事大吉,出了事立正挨打。

这类丑闻的曝光总是那么几只羊薅也有其客观原因。总体来说是树大招风,欧美国家的政府监管部门一般是不打穷鬼的主意的,也存在客观上的“地方保护”所以你又是销量第一,你又盈利状况这么好,不查你查谁?而且一旦在一个西方大国被实锤定案,基本都要面临全球不少市场的跟随处罚。比如之前靠中国市场才缓口气的大众排放门。

所以这里也要给我们的自主品牌提个醒,这种“把猪养肥了再杀”的剧情,随着我们的产品走出去,迟早也要面对。但这是一个幸福的烦恼。客观上,一款车在全世界卖的越多,市场分布越广,盯着的人就越多,谁做生意都不是为了打官司来的,所以相对来说全球畅销车型肯定问题相对少得多,哪个公司也经不起自己的拳头产品三天两头被停售被罚款。

这次日系造假有一个有意思的点,是日本政府查日本企业,事出反常必有妖。但作为中国人,我特别希望我们的监管部门在监管车企的时候能够长牙带刺,为什么一方面网民觉得我们造车的水平马上就要领先世界了,但我们查造假,查缺陷,督促召回赔偿处罚的能力却没有同步提升。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是一体两面的事,怎么就只听说了一面呢?问题出哪了?

希望有一天日系车企鞠躬道歉的新闻在国内舆论场没有热度,没有热度唯一可能是你真不拿他当回事了,换个说法就是我们的自主品牌真的反超了。

-----------------------------------

ps:上一篇文章也不知道是写错了什么,阅读量快7位数。我自己也被吓了一跳,朋友建议我还是做出一个声明。

我本人从未接受过任何厂家的资金,礼品,与企业也没有任何市场营销合作。所有推荐的产品与观点就是自己真实的个人观点。比起读者们的好奇心,监委的同志,单位内的眼红怪比各位更好奇。至今为止找上门的并没有任何一个车企的公关营销人员,估计也觉得没有拉拢价值哈哈

---------------------------------

有朋友总觉得我就是看不惯绿牌车,不支持国家战略。我也解释一下,我坚定支持发展新能源,电驱的优势从长期看是明显的没有理由不支持,主业工作也有kpi正在服务于“新三样”,但在具体的政策措施上我个人认为已经到了调整的窗口甚至在24年一季度调整可能更好,如果持续维持现有政策可能反倒压缩了车企的潜力,容易自娱自乐。

前一个阶段,我们的政策成功做到了精准限制以丰田本田为主的油混路线获得政策扶持,回头来看成功扶持出了当下新车销量蓝绿牌各一半的格局,也积累了不少造新能源车的经验与产能。

任何政策都有利弊,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整个新能源车行业普遍性亏损,且至今没有看到全行业普遍盈利的可能性。不少新能源车实际都是靠同厂家的油车在补贴,海外市场反哺国内价格战。有的只有新能源产能的企业如果把生产环节的补贴排除掉基本离资不抵债的风险并不遥远。烧钱补贴能造出原子弹,但原子弹不是商品。补贴是不能让全世界都买我们的汽车的,最终还是要大家觉得你的车好,值。芯片作为一个商品也是同理。光伏之所以打遍全球无敌手,且反复被针对也是产品力和成本控制都碾压对手。

基础设施相对好的西方市场连特斯拉的销量都在下滑,更不要说你是家中国企业,如果面临欧美带头的情况下,第三世界国家跟风的概率并不低,虽不会封禁但门槛会越来越高。所以我建议新能源的扶持政策应该转向鼓励能能在国际市场实实在在获得当地认可的产品与技术路线,未来几年鹿死谁手关键就是出海,不管油还是电,能出海能挣钱是关键,不挣钱,不纳税,动则几万亿的投入怎么回收?站在我的立场上,不要被政策惯性和部分企业裹挟,哪怕现在油电同权,也不会一夜回到解放前,国内当下卷成麻花的局面是不可持续的。

能源自给自足是国家安全,当好大客户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在未来关键的几年,这不是一道非此即彼得选择题,但很明确的是当不好能源的大客户,国家利益一定受损。网络上想当然唱高调容易,切实的用工作成绩去实践目标困难。

希望我们的汽车能像电摩一样无可争辩的取得成功,获得全世界人民的青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