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地缘政治冲突:为啥回到冷兵器时代?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猫哥的视界”

咱们都知道,每年618,各大电商都会推出促销活动,于是有网友就戏称618是剁手节。

万万没想到,今年的剁手节期间,居然真的有剁手的事情发生!

6月17日,菲律宾多艘船只携带非法物资冲击仁爱礁,然后被中国海警拦截,双方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激烈冲突。

结果呢,让广大网友啼笑皆非。

中国海警直接登上了载满菲律宾特种部队的小艇,缴获了8支AR15步枪。

菲律宾士兵都有不同程度的轻伤,其中一名士兵大拇指都没了。

500

随后,菲律宾军方召开了发布会,总参谋长小罗密欧·布劳纳将军表示:

中国海警出动了“大刀队”进行跳帮登船,破坏了菲律宾的充气艇,导致其漏气,并损坏了无线电设备。

要说菲律宾军方也真是不要面子了。

堂堂的海军特种部队,以前都说自己比肩美国海豹突击队呢,手里还有枪,现在居然被中国的海警,拿着“大刀”给俘虏了?

不过从事后曝光的现场录像来看,中国海警拿的哪里是什么“大刀”,分明就是消防斧嘛!

500

这玩意在船上太常见了,《泰坦尼克号》中露丝砍断杰克手铐,用的就是消防斧嘛。500

中国海警为了防止菲律宾船只失火伤人,手中拿着消防斧,这很合理吧?

也有网友戏称,中国造了这么几百万吨的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两栖攻击舰、航母,最后解决问题的,竟然是一把几斤重的斧子?

还有网友联想起前一段流出的中印边境冲突视频,双方用的是啥武器?

棍子和石头。

如果这么来看,这个世界太疯狂了:

小国打仗,都是超高声速导弹+电磁脉冲弹(胡塞武装);

大国打仗,则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讲究的就是一个朴实无华。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印度和菲律宾面对中国的时候,明明手中有枪,但就是不敢开,只能以冷兵器应对呢?

因为他们都知道两个原则:

第一,中国不打第一枪,所以自己也不好意思开第一枪。

第二,如果自己开了第一枪,那么后果很严重,可能就没有开第二枪的机会了。

这个教训,越南最有发言权。

1 损失惨重的越南

先说一个冷知识。

虽然中国一直主张南海是中国海域,但中国在1987年之前,除了台湾控制的太平岛之外,中国并没有实控南海任何一个岛屿、珊瑚礁或沙洲。

为啥?

因为那时候海军实力太差了,连自己的领海都时不时要被国民党海军进来骚扰,更别说万里迢迢去控制南沙了。

所以,在建国后30多年时间里,中国在南沙连个立锥之地都没有。

那么为啥中国开始重视南沙了呢?

因为70年代,南沙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结果,南海周边国家纷纷开始跑马圈地,单方面划定领海,然后进行资源开发。

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现在占据的南海岛礁,大部分都是那个时候抢的,中国则只能眼睁睁看着。

一直到80年代后期,中国才腾出手来,开始南海战略。

当然,上来就靠军舰去抢肯定不行,必须要占据大义。

这时候,刚好联合国召开了海洋委员会年会,委托中国建设5个海洋观测站。

你看,这大义不就来了么?

于是,中国扯着联合国的大旗,派科考船队南海进行了考察,并最终选择了永暑礁作为建设海洋观测站的地点。

500

为啥选永暑礁呢?

因为这个地方就是个礁石,只有在退潮的时候会出现浅滩,条件太差,周边的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都看不上,所以没占。

这就给了中国机会,虽然这地方条件差,但也好过没有不是?

于是,中国二话不说,就赶紧往永暑礁礁盘上搭了个茅草高脚屋,挂上了联合国海洋观测站的牌子。

对这一举动,菲律宾当时倒是没说什么(因为离得远),不过越南很警惕。

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越还处于战争状态,非常担心中国以此为基地,攻击越南南方(其实越南高估中国海军的实力了)。

另一方面,越南一直认为南沙群岛是自己领土,把中国的行为视为抢地盘的行动。

所以,越南连忙派了一个舰队,抢占永暑礁周边的无人礁。

中国一看,也赶紧派遣了一支舰队前去增援,舰队司令是陈伟文,他的任务是保卫永暑礁和华阳礁,再控制4-6个礁盘。

当然,在出发之前,他也得到了上级的行动原则:

不主动惹事,不首先开枪,不示弱,不吃亏,不丢面子,如敌占我岛屿,要将其赶走。

说实话,几十个字说着简单,真要执行起来,非常考验指挥员的智慧。

陈伟文回忆,当时听到这“五不一赶”,心中像被什么撞击了一下,很不舒服,总觉得像被"五条无形的绳子"捆住了手脚,动弹不得。

但因为这是中央的命令,所以陈伟文也只能照办。

陈伟文的舰队抵达南海后,先后考察和占领了东门礁、渚碧礁、奈罗礁、安达礁、牛轭礁、赤瓜礁、琼礁和鬼喊礁。

至此,共控制了包括南薰礁在内的9个礁,超额完成了"控礁"任务。

随后,陈伟文就指挥舰队就在各"控礁"海域来回地巡逻,掩护岛礁上的高脚屋建设。

不过,这一行动被越南发现了,很快就派兵去抢占中国军队所据的礁盘,中越海军在礁盘上的对峙时有发生。

其中最激烈的一次,就是赤瓜礁。

1988年3月13日下午,中国502号护卫舰("南充"号)组织人员登上赤瓜礁。

不久越军604号武装运输船在赤瓜礁抛锚,越军43人登礁,想把我守礁官兵赶走。

中国这边也赶紧抽调人,抽了55人登礁,与越军展开对峙。

对峙到晚上,海水涨潮了,双方在齐腰深的海水中,相隔100米,站了整整一晚上。

500

到3月14日早上8点的时候,越军沉不住气了,开始靠近中国士兵,还派人将一面越南国旗插在我军官兵面前的珊瑚礁上。

这怎么能行?

531舰反潜班长杜样厚等4人缓慢向前,杜样厚一手拔掉旗子,一手与越军护旗人员扭打。

反潜兵张清赶上从水下拉住旗杆,夺走了越南国旗。

另一越军端枪瞄向张清,502舰副枪炮长杨志亮眼明手快,用左手抓住越军枪管猛力向上一托。

或是有意或是巧合,反正枪响了,杨志亮左臂中弹。

这种情况,其实都在事先的预案之中,我们都知道中国人的作风一向是不打第一枪。

但一旦敌人的枪响了,那“不首先开枪”的规定不就没了么?

所以枪一响,礁盘上的中国海军官兵迅速按预案潜入水中。

越军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傻傻地留在毫无遮拦的礁盘上,成了我方舰艇平射火力的最佳靶子。

于是远处我军舰艇马上火力全开,向礁盘上的越军和海上的越军舰艇进行猛烈平射。

整个战斗的过程乏善可陈,越军完全被压着打,最终越南三艘舰艇全被击毁(2艘沉没,1艘冲滩烧毁),越军阵亡300余人,9人被俘。

中国这边,只有杨志亮一个人受伤,一个阵亡的都没有,舰艇也基本无损。

此战之后,暑礁海洋观测站建站工程再无干扰,于1988年8月顺利完成。

挟海战胜利余威,中国海军随后由接连收复东门、南薰、渚碧等三个岛礁,在南沙群岛总共切实控制六个岛礁,总算使我海军在南沙有了立锥之地。

可以说,就是因为这几个立锥之地,中国后来填海造岛才有了基础。

500

越南呢?

死了几百人不说,原本独霸南海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可谓损失惨重。

也许,越南至今仍在后悔,那混乱中的一枪吧。

2 冷兵器打印

此事之后,周边国家都知道了,面对中国,先开枪会吃亏。

所以我们看到,近年来中国的边境冲突,基本都是以冷兵器搏斗为主。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数次“高原冷兵器打印”了。

其实在“打印”之前,双方已经有很多对峙了。

比如2013年中印在天南河谷“帐篷对峙”,2014年中印支普齐对峙,中方都比较克制。

但没想到,印度把中国的克制当成了软弱可欺,于是在侵占中国领土时变本加厉,结果自然导致了冲突的爆发。

第一次冷兵器斗争是2017年,用的是石头。

2017年,中印发生洞朗对峙事件,时间长达两个月,但还没等洞郎事件彻底解决,双方又在班公湖地区爆发冲突。

这件事因“班公湖飞腿”而被广大网友所知晓。

2017年8月15日是印度的“独立日”,这一天,印度士兵在班公湖争议区升起了国旗,中国边防部队前去阻止,然后双方爆发推搡和冲突。

500

从流出的视频我们看到,一名印度士兵站在制高点上,猛烈的向解放军士兵投掷石块。

这时,肩背步枪的一名解放军战士快速迂回到印度士兵后面,踹出了一记震惊世界的“班公湖飞腿”!

将印度士兵踢出了数米开外,手中的石头都摔出了好远。

500

这一脚一气呵成,能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上踢出这一脚,充分展现了解放军极高的战斗素养,为洞朗事件憋气的中国人民,狠狠出了一口气。

第二次是2020年5月,发生在班公湖北岸,用的是棍棒。

这里需要简要介绍一下冲突地点的情况。

班公湖是中印边境的一个湖泊,中国占三分之二,印度占三分之一。

双方争议地区北岸有8个突出到湖中的小半岛,印度人称为手指(Finger),从西到东依次编号为F1~F8。500

500

不过因为双方缓和关系的协议,双方一般都不进入争议区。

2020年5月5日,印军进入争议区,我方派人前去交涉,但遭到印军殴打和扣押。500

于是,中国边防部队乘坐快艇,绕到了印军背后(因为岸边只有一条路),派兵登陆后把印军包了饺子。

然后爆发了“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大规模打斗”,史称班公湖登陆战。

此役,解放军手持铁棍,将印军打伤72人,最终印军不得不将伤员后送新德里治疗。

这次“班公湖登陆战”创下了记录。

这是1987年之后,中国首次越过印度所谓的“实控线、巡逻界线”,占领了F4-F8岸边的大片地区,并建设了碉堡和停机坪等战备设施。

印军自然不甘心失败,看在岸边占不到便宜,就利用印藏特种部队的山地作战特长,开始占据南北岸的制高点。

这些制高点给岸边的我军带来了巨大威胁,于是在在南北岸都开展了对抗行动。

北岸,我军开始仰攻F4山脊线上的5104高地。

一开始双方还只是叫骂,但突然我方官兵伸出手向印度军指挥官示意,然后突然用力一拉,来吧你就!就把印军指挥官拉进我方队伍俘虏了。500

然后解放军开始举着盾牌、冒着印军的石头雨冲击山头,用铁棍和钉上铁钉的木棒狠狠敲打印军,印军失去指挥,被打得落荒而逃。

网上流传的那个石头乱飞的山头争夺战的视频,就是发生在这里。

500

在南岸更加紧张。

印军发起“雪豹行动”,出动坦克进占热钦山口周围地区;

中国则调集15型和99A坦克,形成两军自1962年之后绝无仅有的坦克对峙。

根据印军时任陆军参谋长纳拉瓦内在回忆录《命运的四星》的描述:

在南岸的坦克对峙中,双方“鸣枪100-200枪”,但印军始终没敢向中国军队发射一发子弹,反而是自己的一名印藏特种部队人员踩了自己的地雷被炸死了。

最终,经过9轮军长级会谈,双方达成一致同时撤军。

虽然中国再次撤出了争议区,但从卫星可以看到,相比冲突之前,中国成功在F8东侧建立了哨所。

而且升级后的公路可以一直通到F8,一有问题,就可以火速开车增援。

南岸呢?

虽然恢复了原样,但中国在后方保留了大量驻守部队,进行了大规模战场建设。500

说实话,经此一役,虽然中国的实控区并没有明显增加,但额外的好处是占了不少的。

比如,1996年,中印两国签署了一项在实控线地区建立军事互信措施的协议。

其中规定,边境地区维持现状, 不得增兵,不得修战备公路,不得实施爆破作业,不得部署坦克、火炮等重武器,不得鸣枪(射击训练除外),不得使用危险化学品。

但是这次呢?

印度人的挑衅行动,让中国有理由往前线堆了大量重武器装备(连歼20都进驻西藏了)和兵力,还修好了大量公路,使公路可以直达连一级,小路直达哨所。

500

在过去,中国从集结地到F4 的路程比印军长3倍,在对峙时略显吃亏。

现在呢?十几分钟就可抵达,反而是印军距离F4远了(只在F3留了个小哨所)。

在南岸的各个制高点,我军也建立了哨所和观察点,印军任何风吹草动都在我军的掌握之中。

这样一来,我军不动则已,动则如狮子扑兔。

印军前沿纵深基本上都在我军1个小时的攻击范围之内了,大大增加了印度面临的军事压力,不得不把大量的资源往边境地区倾斜。

由于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非常高昂,以至于陆军参谋长纳拉瓦内都大叫这是个赔本的买卖。

第三次,就是加勒万河谷之战了,用的是砍刀、电棍和狼牙棒。

加勒万河源自我国的阿克赛钦地区,阿克赛钦位于中国新疆与西藏的交汇之处,是通往拉达克地区的必经之路。

加勒万河全程逾80公里,终流入什约克河。

这块地方荒无人烟,为啥印度还要觊觎呢?

主要是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在喀喇昆仑山东侧的德普桑平地,算是群山中难得的一块平地,现在由印度控制。

由于喀喇昆仑山脉的阻挡,与加勒万河汇集的什约克河谷便是德普桑平地与印度后方的唯一生命运输线。

所以,印度修建了什约克河边境公路,以确保德普桑平地后勤运输的顺畅进行。

但是呢?

印度人总有一种迫害妄想症,认为中国人会从加勒万河谷谷口冲出来,切断什约克河边境公路,导致印度后方与德普桑平地之间的联络中断(事实上1962年中国还真这么干过一次)。

所以,继承了英国人扩张理论的印度人一直认为,“不应该把脖子放在中国的刀尖旁边”,应该建立一块缓冲区,这样印度才能高枕无忧。

基于这种想法,印度人就一直觊觎加勒万河谷,想实控这一区域。

500

实控后,进,可以轻易进入中国阿克赛钦地区;退,也能保什约克河边境公路的平安。

于是,印度先后多次入侵加勒万河谷,但都被解放军赶走。

看到印军对河谷如此觊觎,于是解放军这边也做了很多准备。

在河谷高地处修筑观察点、火力点,并把哨所从以往的加勒万河谷内,前出到加勒万河口的山脊地带,这样不用出河谷,就能俯瞰什约克河边境公路。

这样一来,印军再次闯入加勒万河谷的企图就可以理解了,印军希望拔掉解放军在山脊高地的火力点,以确保桥梁与公路的安全。

5月6日凌晨,印军越线进入河谷出口三角洲,5月8日,印军进入加勒万河谷。

6月6日,中印开展军长级会谈,双方就脱离接触达成了共识。

但问题在于,印军并没有撤离,那中国自然也不能撤。

于是就在加勒万河谷出口的拐弯处的PP14(印军第14巡逻点 )附近搭建帐篷,警戒印军的一举一动。

但这样一来,印军不爽了。

6月10日,印军过河试图拆毁我军帐篷,双方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解放军用棍棒、石头将印军赶出了河谷。

随后在6月13、14日,双方都发生过沿河谷的冲突。

现在网上流传的一些白天冲突的视频,大部分都是这个时候的。

6月15日下午五点多,数百名印军在第81旅比哈尔联队第16营营长桑托什·巴布上校的带领下,越过中方实控线一侧搭建帐篷(可能是作为交涉筹码)。

解放军边防团团长祁发宝带领十余人前去交涉,但遭遇印军突然发起攻击。

祁发宝深陷敌阵,营长陈红军看见团长被困,立即带领摄像取证组的5名战士杀入重围营救,拼死救出祁发宝,但陈红军却落入敌手,被印军打死。

随后我军70人的增援赶到,展开反击,此时已经天黑,解放军杀声如雷,狼牙棒、铁棒、自制砍刀杀得印军丢盔弃甲。

500

有的印军直接被打死,有的印军逃出谷口但掉入河内被冲走,更有人被打伤后抢救不及时死亡,还有大约100名印军被俘虏。

印军营部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没有派出增援,到了第二天才派人来救治伤员,但已经有不少印军死于受伤后的夜晚低温。

根据印军自己的报道,此役印军死亡20人(比哈尔联队第16营12人、比哈尔联队第12营1人、旁遮普联队第3营3人、第3中型炮团2人、第81野战炮兵团1人、81旅通信部队1人)。

但这个伤亡数字,不包括那些重伤不治和掉河里淹死的人。

也就是说,印军的损失可能更大。

中方也只有在最开始遭遇突然袭击时吃了亏,后续的械斗中做到了零亡。

但是和班公湖的对峙不同,加勒万河谷地形狭窄,双方都难以展开兵力进行对峙。

所以随着班公湖事态的缓和,双方也达成了一致,一起撤军。

不过,加勒万河谷冲突,大大拓展了中方的实控范围,从河谷哨所推进到了河口出口范围。

虽然根据停火协议,各自向后撤军7-8公里,中间地区为停火区,但河口一带的警戒线倒是保留了。

很多人奇怪,为啥这三次战斗,解放军都是以少对多?

特别是最后一次,一个不满编的连,居然打崩了印军一个营?

其实吧,冷兵器对决,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就是后勤。

为啥前方冲突后,解放军能够迅速抵达现场?

就是因为战备建设搞得好,班公湖里有港口,加勒万河谷有公路,所以反应十分迅速。

印度那边呢?

班公湖后方的楚舒勒基地,长期依赖脆弱的拉达克公路,而这条公路每年通车也就半年,所以后勤物资奇缺。

什约克河公路受限于河岸一会高一会低的地理条件,需要频繁穿越河道,只要河水稍微一涨,公路就淹没了。

所以,印军无论是吃穿,还是防护装备,都非常差。

在短兵相接中,解放军能拿到自制的砍刀和狼牙棒,印军只能拿到棍子。

解放军能身穿特制的警用防暴服(这种防暴服是专门用来进行冷兵器对抗的),印军,连个防弹背心都穿不上。

500

这也是中印伤亡比如此悬殊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组织度。

军队的冷兵器作战,不是黑社会打群架,也是很讲究的。

主要就看指挥可不科学,相关指令能不能及时传达到基层,基层能不能忠诚执行命令。

这方面,解放军可以说是先天占有优势,令行禁止的作风从入伍的第一天就开始养成。

解放军的“军事民主”传统,也让基层官兵知道战术目标和战术任务,这就有利于基层有针对性地做出战术反应。

哪怕遇到指挥链断裂、补给不足、遭遇火力覆盖、队形丧失等情况,也能迅速自行集结,继续完成任务。

比如加勒万河谷的冲突中,在团长重伤、营长阵亡的情况下,我军70人的队伍仍然能在基层军官的指挥下,打崩了600人的印军,足可见我军组织度的强悍。

印军呢?

这600人的编制乱七八糟,有比哈尔联队第16营的,有第12营的,有旁遮普联队第3营的,有第3中型炮团的,有第81野战炮兵团的,还有81旅通信部队的,恐怕连统一的指挥都没有。

所以在高种姓军官阵亡后,马上就是一片散沙,基层士兵不知道该干啥,只能被动挨打,落荒而逃。

500

第三是纪律与勇气。

解放军一直就是一支纪律部队。

从前期解放军的克制表现,面对印军各种羞辱和挑衅都能冷静处理问题,就可以看出中国军人始终遵守战场纪律,让印军很难抓到战场道义方面的痛脚。

勇气就更不用说了。

解放军这边都是20多岁的大小伙子,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一听团长营长被打了,那第一反应肯定是嗷嗷叫上去报仇。

更不要说,很多解放军战士都是恩波格斗俱乐部(电影《八角笼中》的原型)的弟子,武艺高强,再加上狼牙棒在手,打印度人还不轻松?

印军这边呢?

大部分士兵其实都是底层贱民,平时受尽了高种姓军官的欺压,也没什么职业荣誉感,只是觉得这是一份谋生的差事罢了。

打打顺风仗还可以,谁会跟解放军死拼?

所以才会出现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500

一个月才几百块,玩什么命嘛!

4 菜鸟菲律宾

相比中印冲突,此次中国和菲律宾的冲突,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更大。

中国自不必说,十几年来各种新型驱逐舰、护卫舰、潜艇,跟下饺子似的,短短二十年时间就打造了一支蓝星第二的舰队。

目前拥有3艘航空母舰、72艘潜艇、48艘驱逐舰、71艘护卫舰、44艘轻型护卫舰、49艘水雷战舰艇、127艘近海巡逻舰和11艘大型两栖舰艇,共计425艘主战舰艇(这里面不含接收了大量海军退役舰艇的海警)。

菲律宾呢?

就很可怜了,军费只有43亿美元,海军经费不足15亿美元。

主力舰艇有2艘何塞·黎刹级护卫舰、2艘康拉多·亚普级轻型护卫舰、1艘马尔瓦级轻型护卫舰、20多艘巡逻舰及辅助船等,最大的也不过3000吨级。

别说对上中国海军了,就算对上中国海警,也不是对手。

500

那为啥菲律宾这么菜,还主动挑衅呢?

主要还是美国挑唆的。

这就是为啥菲律宾挑衅的时候,都要找大批记者跟拍了,主要是想拍摄到中国海警“暴力执法”的证据。

不过6.17这次,菲律宾的战略企图,显然有不同的含义。

我们可以看看,菲律宾这次挑衅行动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第一是G7峰会。

6月13日至15日,G7国家在意大利召开了为期三天的峰会,会议对中国南海提出多项要求,其中包括:

1、(对菲)不准使用水炮;

2、不准对(菲)补给船阻拦;

3、当菲律宾行动的时候,不准反制;

4、不承认中方在南海的主张;

5、不准中方的海警和渔船对菲方船只进行阻碍;

6、不准使用武力改变现状。

说实话,G7现在出台这样的要求,真是脑子不清醒,难道他们仍然以为中国是在清朝吗?

但是菲律宾看到这些要求,显然觉得这是对自己最大的鼓励,所以决定趁热打铁,借着G7峰会刚刚结束的时机,突破中国的拦阻。

第二是“君子协定”的曝光。

我们都知道,1999年菲律宾用一艘破旧的马德雷山号登陆舰坐沉仁爱礁的时候,一直向中国解释的是“海难”,没办法才冲滩的。

500

既然是海难,那就不是菲律宾方面“蓄意而为”。

但是海难人员要吃要喝,你总要允许我补给吧?

所以中国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同意菲律宾向军舰运输补给,但菲律宾总是运一些建筑物资,去加固破败的登陆舰。

后来,随着中国对仁爱礁控制能力的增强,这些物资运不上去了,同时也影响了正常的补给。

但考虑到杜特尔特还算听话,中国和菲律宾算是达成了一个君子协定:

一是菲方控制运补船只的规模;

二是菲方在运补之前,必须和中方报备,且两次运补的时间间隔不能太短;

三是只能运输诸如食品和衣物一类的生活必需品,要经过中方检查,不能运建筑材料和武器装备。

就这样一直持续了好几年,中间菲律宾虽然也有小动作,比如夹带钢筋、偷偷让高级将领登船等等事情,但总体来说还是遵守这个默契的。

但今年以来,这个君子协定曝光了!

前一段时间,小马科斯和杜特尔特闹崩,然后就甩出了这个君子协定。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攻击老杜“卖国”,上届政府“事实承认”仁爱礁是中国领土,而本届政府才是菲律宾领土的捍卫者。

另一方面,也可以彻底否掉君子协定,将运送的补给拓展到建筑材料和武器弹药。

但是万万没想到,中国居然公布了与西部军区司令卡洛斯的通话录音(发生在小马科斯任期)!

从录音内容来看,卡洛斯显然是知道这个君子协定,而且愿意遵守这个君子协定的!

这一下,小马科斯就气急败坏了,因为他一直声称自己不知道这个君子协定,现在被打脸了!

于是菲律宾各大媒体都破防了,有的骂中国“伪造录音”,有的指责中国“违反窃听法”,还有的说这是西部军区司令卡洛斯“自作主张”的行为。

结果,这个可怜的卡洛斯就被当成了背锅侠,在5月份被解除职务,由海军少将小阿方索·托雷斯接替职务。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托雷斯刚上任,自然要搞出点动静来显示自己和卡洛斯不一样,于是就有了这次运补行动。

为了增加成功率,这次托雷斯打破了以往“海警运补”的惯例,派遣了麾下最具战斗力的海军特种作战小组(NAVSOG)亲自上阵。

500

说实话,这种行为是很愚蠢的。

因为国际摩擦的原则,就是军对军,民对民。

你要是用军舰对民用船只,那就是把摩擦从民间摩擦升级到军事摩擦,非常危险。

也正是这一点,中国拦截运补都是派海警出面,军舰在远处压阵,避免态势升级。

这次呢?

菲律宾用军用舰艇和军人运补,显然就属于坏规矩的行为,更不要说运送的物资里面,包括了中方严禁的油料和武器弹药。

第三是《海警机构行政执法规定》的生效。

年初的时候,中国海警出台1号令,中国海警法的配套文件《海警机构行政执法规定》在2024年6月15日起正式施行。

根据新规定,非法进入中国领海及南海的外国船舶和外国人,可被拘留审查,被扣时间最长可达60天。

那么按道理来说,中国海警完全可以强制登上马德雷山号,把人统统抓走拘留。

菲律宾也很担心,这个规定生效后,中方执行的力度到底如何?

所以这次运补行动,也是试探中国执行《海警机构行政执法规定》决心的一次行动。

不过,菲律宾的努力,注定是要失败的。

这次运补行动,菲律宾层面进行了精心策划。

500

海警派了1艘船(这艘船吸取了上次“尤娜扎·五月”4号游艇被击破玻璃的教训,全身用钢板包裹,只留了两条缝隙看路),其余5艘都是RHIB刚性船体充气快艇。

显然,海警船是用来海上对抗,而真正补给的主力,是那5艘快艇。

行动的时间,选择在了凌晨,也许他们觉得中国人这会都睡觉呢!

然而他们失望了,中国海警早就严阵以待!

对于那艘铁甲海警船,中国的水炮的确不能把他怎么样,但问题在于,对于这种视野受限的船只,船舱里的人根本不知道船外发生了什么。

一个钩子过去,就把船给勾住了,菲律宾人又不敢出来解钩子,于是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船被拖走了。

其他充气快艇呢?

被中国海警以3:1以上的比例包夹、围堵。

其中一艘还被中国海警给跳帮了。

中国海警将艇上的8人制服,砸烂了船上电台、AIS设备,菲律宾人拿来拍照的手机也从直板砸成折叠,甚至还从箱子里发现8支AR15步枪!

500

在对抗过程中,菲律宾1人的手指被切断(大概率是碰撞的时候挤断的),其他人也有不同程度受伤。

这时候菲律宾那艘破船上的兵力想要增援,刚解下缆绳,就被中国快艇团团围住,不仅充气艇挨了几斧子,连战术背包都被捞走一个。

一直到第二天,中方才释放了扣押的4艘充气艇和8名人员。

目前菲律宾无论军方还是民间,都如丧考妣,沮丧情绪四处蔓延。

可以说,如此激烈的对抗,是中菲海上摩擦这么多年以来的第一次!

4 高明的智慧

那么问题来了,亚洲地缘政治冲突,为突然啥回到了冷兵器时代?

其实吧,这是现实需求决定的。

先看中国。

我们会发现,虽然我们的棒子和斧子敲得印度和菲律宾人的脑袋邦邦响,但从本质上来说,中国是不愿意升级冲突的。

中国的战略目标,第一优先级一直都是东南

美国在中国周边四处点火,本身也是在干扰中国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你如果像俄罗斯那样忍不住动手了,就掉进了美国的陷阱,美国第一时间就会站出来,像对俄罗斯那样,对中国施加一万项制裁。

中国和光脚的俄罗斯不一样,经济发展离不开外部市场,所以中国绝对不能上美国人的当。

所以,中国选择用冷兵器,这样再怎么折腾,也不至于擦枪走火,出了冲突也能控制级别,不至于闹成两国战争。

500

对印度和菲律宾来说,就是另一个想法了。

他们也许在美国的挑唆下,会搞一些小动作,但你说他们想和中国全面开战,他们心里也是不敢的。

原因很简单,看看乌克兰的情况就知道了。

男人都死的差不多了,结果呢?

俄罗斯连个总动员都没有。

中国的实力可比俄罗斯强大多了,连美国都不敢说一定能打赢中国,那么自己这小身板上去干,不是找打么?

所以这次冲突事件发生后,菲律宾国家海事委员会主席贝尔萨明站出来说:

菲律宾军方人员与中国海警的对峙“可能是误会或意外”。

他在简报会上说:“我们尚不准备将此归类为武装袭击。”

菲律宾总统海洋事务助理森蒂诺也说,讨论中并未考虑援引《美菲共同防御条约》。

自己被打了人,掉了指头,缴了枪,最后出来说是“误会”,不会援引“美菲共同防御条约”,足可见菲律宾的色厉胆薄了。

中国这一次,以坚决的冷兵器行动,彻底戳破了美国的信誉。

你看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真的是打越南么?

并不是,而是打和越南有同盟条约的苏联,中国都快围攻河内了,苏联还是不敢出兵,这其实就打破了他们背后大国的信誉。

这也是打给周边国家看,惹怒了中国,你的靠山是救不了你们的!

所以仗还没打完,泰国三军司令就跑来慰问我军前线官兵了。

现在打菲律宾,也是同样的道理。

菲律宾敢于挑衅,无非就是美国给它做背书,连G7都发声明支持我,我还怕什么?

但中国这一顿棍棒+斧子下去,美国只发表了一个不咸不淡的声明。

自己一直在南海晃悠的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也在运补事件前三天离开了南海,明摆着想躲事了。

美国这种表现,不仅彻底断了菲律宾的念想,也断了南海诸国借美国之手来伸张自己利益的念想。

这还只是海警动用了冷兵器呢,都打这么惨,中国部署在南海的075型两栖攻击舰、3艘055驱逐舰,1艘052C,2艘054A和一艘071船坞登陆舰还没动呢。

如果中国决定动武,南海哪个国家的海军能扛住24小时?500

所以,看似中国海警手里只有斧头,但你不能只看斧头,还要看背后庞大的海军力量。

这庞大的舰队,才是菲律宾不敢开枪,只敢使用冷兵器的原因。

500

这样来看,虽然菲律宾和中国如今剑拔弩张,但并不会真的打起来。

首先,中国这只叫海警执法行动,行使的是实质性的管辖权。

这样一来,不仅能把仁爱礁的主权,落在事实上,还能把事态控制在民间对抗的级别。500

其次,有缴获的8支枪在手,中国就可以戳破菲律宾“只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谎言,借此彻底掐断马德雷山号的运补工作。

那么后面菲律宾只有两条路:

第一是彻底服软。改善对华关系,远离美国,中国或许会考虑恢复食品补给。

第二是继续硬扛。那么就只能等着船上的人弹尽粮绝,然后向中国投降。

中国或许不会再追究,将其礼送出境,同时拆掉破船。

相比开战,这才是最优解。

既不给西方国家炒作的机会,也可以给菲律宾对华友好势力留下余地,让其不至于被民族主义所裹挟。

从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高明的政治智慧,以最强大的实力为后盾,以最轻微的攻击达到目的。

像俄罗斯那样,一言不合就开打的,恰恰是其综合实力不够的体现。

毕竟咱们老祖宗几千年前就教育我们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