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爆火的“低空经济”,出海故事如何讲?

500

作者 | 陈希

编辑 | 韦伯

不久前,热衷测评国产汽车的哪吒汽车投资人、360集团主席周鸿祎,“试驾”了一辆特殊的汽车——小鹏。

尽管这辆小鹏没有如周鸿祎的愿望起飞,但它还是吸引了全网的关注。

一辆轻便能飞的汽车,如果有一天真的可以投入使用,那对于出行来说,将是一次彻头彻尾的革命,科幻电影中描述的未来场景,似乎已经近在眼前。

飞行汽车代表的低空经济,无疑是今年以来最热门的科技与经济话题。

其实,低空经济并不是什么新生词汇,早在数年前,“低空经济”一词就已经出现,根据相关规定,飞行高度在3000米以下的飞行器,均可被列入“低空经济”的范畴。

随着相关领域企业接二连三在技术上达成突破,“低空经济”在今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也被称为“低空元年”。深圳等城市落地了相关政策,支持企业进行试飞和初步商用等活动,看似科幻的低空经济相关领域,正在慢慢走上正轨。

2023年,我国的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已经高达1200亿元,位居全球第一,预计在2025年将会高达2000亿元。此外,根据推算,在2030年,低空经济相关产业规模,将会达到万亿级别。

盯上低空经济这块蛋糕的,并不只有中国市场及相关企业,在海外市场,低空经济同样充满了无限潜力。

低空经济的出海,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500

无人机出海:以小搏大,切入市场

说到低空经济,很多人第一印象便是周鸿祎试坐的飞行汽车,诚然,飞行汽车是低空经济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低空经济的概念远不止如此。

如果严格按照定义,eVTOL(垂直起降飞行器)、UAV(无人机),乃至传统直升机与翼式飞机都算“低空经济”的范畴。

但是,传统直升机以及翼式飞机已经发展了相当长的时间,尽管缺点突出,应用场景有限,但是在国外的市场地位相当稳固,中国企业想要切入,难度不小。

而代表新科技的eVTOL以及UAV等产品,不但科技含量更高,功能更丰富,而且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成为低空经济的出海主力军。

直接卖科幻的飞行汽车,能不能通过政策需求成功上天不好说,就连基础的安全性都无法保证。

于是,小巧、实用的无人机成为低空经济撬开海外市场的排头兵。

500

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无人机出口国,在工业无人机市场上占比达55%,在消费无人机市场上更是占据市场总额度的74%。

尽管鉴于国际关系,美国等国家针对中国无人机出海推出了不少针对性政策,但是在广泛的市场需求面前,中国无人机仍然在海外拥有极大的市场前景。

中国无人机出海,最主要的阵地就是农业领域。

在农业领域,中国农业无人机要面临的挑战不小,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农业市场,在日本,农民早就习惯了用无人机进行辅助作业,国民品牌雅马哈40余年来牢牢占据着这一市场,难以撼动。

为了挑战雅马哈的霸主地位,以大疆为首的中国无人机对雅马哈长久以来的几个缺点进行了“精确打击”。

日本农民惯用的雅马哈RMAXL181,不仅体积庞大、质量过重,而且成本颇高,一台售价高达32万人民币左右,最关键的是操作手感差,作业面积也有限。

而大疆的农保无人机不仅采用更加小巧轻便的多旋翼结构,操作起来更加方便不说,载药量也比雅马哈的32升多至50升,且单台售价仅不到6万元人民币,成本大大降低。

大疆无人机一经推出,迅速取代了老旧的雅马哈无人机,尽管雅马哈迅速推出了类似技术的新款产品,但是大疆仍然留有后手。

国产无人机在技术层面也“遥遥领先”于日产同行,不仅搭载厘米级定位的RTK,还搭载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可以灵活躲避障碍物,操作精度更加细致。

而且,针对日本农业场景的特殊性,大疆还专门培养了一批针对日本农业市场的无人机操作员,更让日本农民对其“上瘾”。

从成本,到操作性全面碾压,大疆通过极度的性价比很快就替换了雅马哈,甚至在中国品牌竞争中击败了极飞。

啃下了最难啃的日本市场后,欧洲、美国乃至东南亚市场也被中国出口的农用无人机拿下,在东南亚成片的棕榈树丛、瑞士陡峭山坡上的葡萄树田中,都有国产无人机代替当地农民,进行除虫、测绘等工作,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提升安全性。现如今,无人机领头羊品牌大疆已经出口农用无人机20万台,累计作业高达2亿公顷。

此外,在巴基斯坦面对蝗灾;坦桑尼亚面对疟疾疫情时,我国均赠与了专用无人机用于控制病虫害工作。

除了农业,无人机在城市管理、灾情防控、物流货运等领域都拥有广泛的用途。

今年2月,匈牙利佩斯州州长伊斯特万就在赴华访问时,专门走访调研了成都时代星光科技集团。

此前,时代星光科技已经凭借旗下独特的空天地一体化AI指控系统,成功与匈牙利GN航空公司达成合作,在海外部署产线,生产旗下专门用户城市测绘、灾情管理等工作的“战狼”系列无人机。

从小需求切入大市场,是中国无人机最擅长的出海模式,在农业、工业、城市生产中类似的痛点层出不穷,也就为无人机领域的使用场景,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2024年,欧洲无人机市场规模总量高达73.2亿美元,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110.7亿美元。

而在2023年,我国可以生产制造无人机的企业已经超过2300家,量产的无人机型号突破1000款,面对如此大的蛋糕,国产无人机不会错过。

500500

eVTOL出海:攻心为上,占领高地

无人机率先撬开市场,科技含量更高的eVTOL也在跃跃欲试,只不过受限于技术、政策原因,eVTOL产品还无法真正实现出口落地,只能率先用相关概念,在有限的国外市场布局。

随着近几年都市道路交通的普遍拥堵,噪音、环保、空气污染等问题频发,利用eVTOL技术打造高效的空中交通、运输路线,成为不少“先锋城市”解决路面交通问题的首选。

但毕竟“飞行汽车”的概念还是过于先锋,实现起来困难重重,无论从安全角度还是从成本角度来说,都有着不小障碍,产业落地需要一座城市全方位无死角地“全面支持”。

阿联酋城市迪拜,就是最热衷相关技术的“未来都市”之一,它也成了国产eVTOL的首选秀场。

早在2017年,阿联酋就宣布迪拜将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允许载客无人机起飞的现代城市,预计到2030年,无人载客飞机将会占迪拜交通工具的四分之一。

率先拿下迪拜市场的,是我国“eVTOL第一股”亿航智能,在迪拜公开了自己的无人飞行出租车计划后,亿航就火速和迪拜公司 Monarch Holding达成合作,共同建立全球首个客货两用的电动飞机制造运营中心,亿航184也成了传闻中迪拜的首款“飞行的士”。

亿航动力拿下迪拜的原因,值得所有“低空经济”新势力借鉴,那就是过硬的数据和技术力。

2016年,亿航就推出了全球首款无人+自动驾驶的载人飞行器EH216,并且在多哈地区进行了全球首飞。近8年来,亿航进行过超过3万次的安全试飞,此外,亿航还获得了全球首张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eVTOL)机型证书。

媒体试驾以及多国的准飞证,从侧面印证了亿航动力出众的安全性能以及调度能力,而在解决了这两者后,剩下的问题就该靠落地城市的“诚意”去解决了。

除了迪拜,亿航同样在西班牙拿下了订单,与主打公共交通的迪拜不同,西班牙更看重eVTOL在安全领域的潜力。

2021年,西班牙警方与亿航动力达成合作,并且在2022年,亿航动力的EH216在西班牙完成首飞。预计在将来,西班牙警方将通过EH216完成针对特殊污染区域的警力部署,在封闭区域内着陆等一系列颇有战术性的用途。

虽然亿航智能在上市之后仍未实现盈利,但是在迪拜和欧洲等地市场的助推下,亿航智能的未来依旧可期。

通过迪拜起飞的国产低空经济新势力除了亿航以外,就是备受关注的小鹏汽车。

在国内凭借飞行汽车出尽风头的小鹏汽车,就把自己的旗下X2的海外首飞任务安排在了迪拜,2022年10月,小鹏X2在迪拜公开试飞,试飞时间长达90分钟。

如今,小鹏已经拿到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飞行体型号合格证,并且也陆续推出了汽车+载人飞行器的概念产品“陆地航母”,相比于亿航动力,小鹏汽车拥有从陆地到低空更完整的产业链,应用场景也更加有想象空间。

也许,现在距离eVTOL真正面向大众运营还有一段时间,但是通过不断完善的技术和产业结构,从安全、成本和基础设施等角度全面进化,才能拿下一座座理想中的“未来城市”。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预测,2040 年城市中的“低空交通”总产值可以达到约 1万亿美元,等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9万亿美元。

除了小鹏、亿航动力外,国内还有汽车大厂吉利、广汽等企业先后入局。对外,也有特斯拉、丰田,乃至航空巨头波音公司等巨头在积蓄实力。

当然,低空经济出海,要面临的可不只是技术和竞品方面的难题。

500500

写在最后

从无人机到飞行汽车,低空经济除了有着非常庞大的想象空间外,同样也是一个异常敏感的话题。

因为相关产品的特殊性,军事领域,同样也是低空飞行器的一大应用场景,处于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国产飞行器出海,美国等国家的针对性政策,也是阻碍之一。

此前,大疆就被美国政府视为眼中的“安全威胁”,并被美国国防部列入了进口黑名单,对于积极布局民用产业的低空经济来说,这无疑是必须面临的一道坎。

在面对星辰大海的同时,国内低空经济的出海,同样面临着看不见的艰难险阻,但这注定是一条充满挑战,但回报更加丰厚的道路。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