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基础研究”不行,产业发展的很好?

我们经常被一个谎言所影响,就是基础研究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基础研究做好了,科技水平就会提升,科技水平提升了,产业就会有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就会越来越强大。对于中国的基础研究,从科学界到社会,普遍认为和国外差距很大,水平很低,按照上面这个逻辑关系,中国就应该科技水平很低,当然产业水平也很差。

事实上今天看,基本上所有的产业中国都做到世界前列,非常多的产业,中国是世界第一,从技术的水平到效率,都是如此。尤其是近来重大的产业,比如说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在众多的全世界最关注的新兴产业,中国都是领先的。这就造成了一个悖论,中国基础研究的落后,并没有导致产业的落后。这件事情就很令人疑惑。

基础做好了,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们大家都接受的共识,包括我也接受这个认识。那中国基础研究做不好,为什么产业还能做得好呢?我也是带着这个问题,花过很长时间做分析。

最后我得出了结论,今天所谓的基础研究,早已脱离了科学实践,只不过是一些少数人骗钱的工具,和科技发展并没有实际的关系,当然它不会影响产业的发展。

仅从大家非常关心的数学入手,大家都认为数学学好了,对于去搞科研是有帮助的。这一点我也非常同意,我的几个同事数学水平都很高,其实我对数字和计算的理解,也是超过一般人。做过7年的会计,长期关注经济,对于数字和计算就非常敏感。

但是我们是需要做数学研究吗?并不需要。只要掌握了数学的基本知识,就可以满足。观察中国的产业发展,有一个基本模型的,这样的人并不多。我就有一个这样的模型,建立起这个模型,也包括一部分数学知识。所以我对中国的通信发展、芯片产业的发展,预测总体比一般人准。在信息产业发展中,我看的大趋势,基本上没有大错,这些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就是把问题放到这个模型中间,去做一个计算,这个模型并不复杂,也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数学知识,运转的就很好。

最典型的例子,2021年全球都在说芯片有短缺,并且会持续很长时间时。我把各种因子,放在我的模型中,进行分析和计算。我得出的结论是2023年芯片就不会短缺。这和当时全世界的基本看法都是不同的,没有什么人支持我的看法,但是事实支持了我。还是这句话,做一个高品质的产业模型,是需要数学知识,但是并不需要装神弄鬼的数学知识,更不需要什么神秘的数学理论。

我再看一下今天的数学研究,尤其是理论数学研究,对于社会实践今天没有价值,明天也不会有什么价值。

道理非常简单,人类的数学研究基本上已经做完了。我说一个一般人不理解的角度,人类以前数学研究的成果,是叫定理,定理就是在逻辑限制下的真实。定理是不可能被推翻的,定理就会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起作用。我们做很多工作是需要用到数学定理的,就像我做一个产业观察的模型。数学定理会在冥冥之中起着作用。

但是今天的数学研究,已经不研究数学定理了,因为他们已经研究不出来数学定理,数学定理已经研究完了。

今天搞所谓理论数学的人,都在研究猜想。这些猜想都是远离社会实践,就是证明了。对于整个社会实践也并无太大帮助。

所以今天数学家,在拼一个小圈子的名气,美国人是不学什么理论数学的,学这个方向的人出来也找不到工作。美国人都很清楚,这些人对美国经济没有帮助。

基础研究和社会实践脱离,还有另外一点,就是基础研究这个圈子,根本不需要成果证明,搞搞关系就行,我翻翻何祚庥老师的著说,他1980年转成院士时,一本学术方面著作也没有,也没得过国家科学进步奖,也成了院士,似乎也成了基础研究的重要人物。基础研究今天的大方向严重脱离社会实践,基础研究的人也对社会实践非常不了解,基础研究早已经不是我们理解的,在材料、能源、信息这些领域,解决具体问题。而是一群和社会实践无关的人,拿着国家的钱,收获着名声和地位,用一些标签来标榜出来的。

这样的基础研究当然和科技发展无关,我们找几个人没事干,泡个茶吹个牛,去冥想,这能让科技强大起来?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