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员工受贿9200万,民企反腐也事关公众利益

媒体:基层员工受贿9200万,民企反腐也事关公众利益

澎湃新闻

2024年05月15日 16:34:49 来自上海

0人参与0评论

日前,一则电商平台员工伙同他人受贿超亿元的消息引发关注。媒体报道,前不久杭州警方侦破了一起民营企业内部腐败案件。王某作为某电商平台基础岗位的运营人员,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伙同多人共同收受贿赂1.3亿余元,其中王某的受贿金额高达9200多万元,可谓触目惊心。

这起案件,确实颠覆了很多人对于腐败的想象。不仅仅因为涉案金额高,当事人为逃避打击,将大量受贿资金用于购买黄金、炒股等细节非常吸睛,更因为它发生在民营企业内部,发生在互联网大厂之中。

事实上,近年来互联网企业的反腐新闻,时有出现。今年2月,腾讯集团发布2023年反舞弊工作通报,近20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今年3月,抖音集团发布2023年反舞弊通报,共23人因涉嫌违法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民营企业内部腐败案件多达1万余起,这还不包括大量未进入司法程序的内部处理案件。

这些案件现实地表明,“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权力、滋生腐败”的规律,同样适用于民营企业。可以说,随着中国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内部的廉洁治理,越来越成为一个需要重视和积极应对的现实课题。

正所谓,太阳底下无新事。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的表现形式,其实与公众从很多的公职人员腐败案件中看到的情节,惊人相似。

就以此案为例,王某之所以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受贿高达9200多万元,就是因为他掌握了所在电商平台家具类官方旗舰店入驻的审批权,本质上就是滥用手中的权力变现敛财,呈现出典型的“小官巨贪”特点。这其实提醒,民营企业在内部防腐机制的设计上,也要着重抓好诸如像审批、采购、营销等关键环节的监督和权力制约。

同时,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也很重要。据警方披露,王某东窗事发是源于“一封匿名举报信”。相对来说,企业内部管理往往更为封闭,更少受到公共监督,那么,企业内部的“吹哨人”对于防腐反腐就更加重要。越是业务线多、链条长的大型企业,越应该重视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倡导透明化的管理方式和决策方式,并畅通监督举报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蛀虫”虽然坑的是企业,直接影响的是当事企业的健康运行和长远发展,但在今天,不少大型民营企业与社会的关联度越来越高,企业的廉洁程度与社会公共利益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像此案中,王某为了自己的私利,违规放任大量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入驻平台,且变身为“旗舰店”,这不仅助长了劣币驱逐良币,损害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平台公信力,也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直接威胁到消费者权益。越是大平台,越应该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拿出更高的治理要求。

互联网大厂,本身代表的是一种更新的业态和企业形态,一些业务也是致力于推动社会交易成本的降低、增进社会信任,并且也具备大数据、信息化上的优势,可以说在企业内部治理、预防腐败、企业文化构建等多方面本就承担了更多的社会期待。因此,结合企业定位和自身的优势,着力提升企业的廉洁水平,更加责无旁贷。

另外,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企业提升包括防腐反腐在内的内部治理水平,探索完善高效、廉洁、合规的公司治理模式,也利于推动与国际市场规则的对接,从而更好满足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正如有企业家指出的,所有公司都是管理第一,技术第二。没有一流管理,领先的技术就会退化;有一流管理,即使技术二流也会进步。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管理水平、经营文化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互联网大厂防腐反腐,任重道远。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