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年轻时可以自由派,但只要不走到逆向民族主义,一切都还有救
周末去成都开会,很荣幸地见到了@Jokielicious ,在交流中学到了很多。留学生的许多经历其实是很类似的,特别是思想上的变化。她讲述的故事,我感觉也是自己、我爱人和我们身边的朋友在留学是经历过的。我相信这种经历是大家最终能够改变的基础。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交流,再次证实了我之前的看法:人在年轻时(特别是十年前、十五年前),可以自由派,但只要不走到逆向民族主义,一切都还有救。此外,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家乡,一切也还有救。她也在自己的经历中突出了这一点。
我本科时大部分时间是很自由派的,那时候觉得这很时髦,也很正确。看问题不全面是一个问题,而学校包括某些老师营造的氛围也是一个原因。我很庆幸我出国了,因为如果我一直没出国,以我当时受到的负面影响,想自己纠正回来还是挺难的。这方面我很感谢美国,用自己真实的一面,让我比较快地理解了政治课本和历史课本里说的东西,也重新意识到作为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后代,我之前的想法有多么滑稽。
很幸运的就是在我最支持西方那一套的时候,也没有滑到某瓣上某些人那种张口闭口“支”、“你国”的状态。我是真见过逆向民族主义的某佛学长的,他后来越来越不正常(包括为人处世方面),我想也是因为逆向民族主义造成的。
我想,大部分人,只要还明白自己是普通老百姓,还对家乡有朴素的感情,最终都能回到一个比较朴素、正常的思路中来。
与此同时,我相信这种思想上的自我教育,绝不限于八五后、九零初这批人(因为这批人高中和大学时西方的宣传很猛),现在零零后,以后一零后也不能放松。舆论战愈演愈烈了,每一点胜利,都绝不是终点。我们不要沉迷于什么年轻人天然红这种错觉——没有经历自己思考的红不会长久的。
我最近不止一次听说过零零后从小爱国,但出国之后却不想回来了(往往都是家境不错的)——他觉得在国外“自由”。这一来是把个人(远离父母)的自由和社会的自由混淆了,二来是因为他们从小红的太天然,没有经历某些应该有的争论。第三也是因为他们还没进入真正的工作和婚育状态,许多那边的困难还没看到。
我们这代人要敢于把问题暴露出来,让更年轻的人、孩子们能在一个激烈争论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如果有条件,孩子应该出国呆一段,知己知彼嘛。恰恰是因为现在国内舆论比十年前貌似占据一点主动了,才应该在年轻人出国前跟人家多讨论一些现实问题,不能完全依靠个体的天然悟性——毕竟我们的社会并不是完美的。
我们需要一个比较全面的体系去让大家理解西方的优缺点,这些表面优缺点的来源和未来,以及这些优缺点与我们这个集体和特定个体之间的关系。这几个问题掰扯清楚了,我们的年轻人就能更冷静、理智。
我们不能复制自己的成长过程,但还是希望能在年轻人需要的时候提供一点参考。总之,虽然这次成都之旅很仓促,而且一直头疼,会议本身参加的不够积极(感觉起来的精力都不足,只把自己必须出现的时段参加了),但整体上这次会面还是让我很受启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