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击中医黑——我们为什么要反害人的伪科普(三)
前言:本系列原作者为微博博主@芋头微波 经授权转发。全文用大量事实和论据澄清了多年来被中医黑三人成虎颠倒黑白的诸多谣言误导,包括有效性安全性问题、不良反应问题、中医理论问题、药肝问题、误诊率问题、针灸问题、尚不明确问题等等,可以说基本囊括了目前网上关于中医的所有谣言和误导。本文为本系列第三篇,主要澄清"中医是穿山甲濒危的罪魁祸首“。
我们为什么要反对害人的伪科普(三)
穿山甲,一个大众耳熟能详的名字。
全身布鳞,在水里远看像鲤鱼,故古称"鲮鲤"。其性喜在泥土山里打洞栖息(我国亚热带森林区基本都是山地丘陵),故今名为“穿山甲”。
大耳朵的中华穿山甲
它们是现仅存的鳞甲哺乳动物,繁殖力不高,1~2年一胎(偶尔两胎) ,哺乳期长 。 生性胆小,嗅觉很灵敏,能以此清晰辨别周边环境、寻找蚁群和探知可能的危险。
它们拥有太极球防御力,人类及野狗等猛兽猛禽都是它们的天敌。据说狐狸、黄鼠狼能通过臭屁臭尿熏晕穿山甲来吃,不知真假了。
分类与种属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 鳞甲目 Pholidota
科: 穿山甲科 Manidae
属: 穿山甲属 Manis
现存世的穿山甲有八种,体型和特点都有所差异:
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大耳朵”、“迷糊眼”、“长舌头”:耳朵大、视觉差、舌头特长。身体狭长,尾巴宽短肥厚体长 42–92厘米,体重2~7 kg 。 鳞片总重量约为其体重25%,即0.5~1.75kg /只。
印度穿山甲(Manis crassicaudata)“胖子”,亚洲穿山甲里个头最大。 体长 60 – 75 cm。
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臭鼬”:能从肛门定向喷臭液。体型狭长,体长40~65 cm , 体重 4.5~14 kg ,鳞片可达900至1000块。
菲律宾穿山甲(M. culionensis) 因为2005年从 马来穿山甲亚种分出,独立为一种。 体型体重等和马来穿山甲基本相同。
大穿山甲(Smutsia gigantea) “大块头”:穿山甲里最大的个头。体长可达180cm,体重可达33 kg。鳞片总重量约为其体重20%,即6.6kg/只 。
南非穿山甲(Smutsia temminckii) “弯腰老头”:需找食物时,会用两条腿萌萌D走路。体长34~61cm,体重7~18 kg 。
树穿山甲(Phataginus tricuspis) “三尖甲”:鳞片呈三尖朝鲜蓟叶状,可用作抵御捕食者。体长46 cm , 体重1.8 kg 。
长尾穿山甲(Uromanis tetradactyla)“长尾腹黑臭鼬”。 体长30-35 cm 。
“多才多艺”的穿山甲
它们会打洞。打泥洞的能力不是盖的哦。有云狡兔三窟,但比起穿山甲可弱爆了。每只穿山甲在其活动地的藏身洞可达200多个,几乎每天都换不同的洞藏身。加上夜行习惯,所以很难被人发现。
它们会游泳,也特别喜欢游泳,有的还会爬树。
它们很“会睡觉”。一天可以睡20个小时,如果一天活动够4小时,就会不管不顾直接进入睡眠模式。
因为喜欢栖息潮湿阴冷的环境,所以有的穿山甲特别喜欢吃那些会释放毒素的蚂蚁,让蚂蚁毒液帮助自己消毒,杀灭身上的细菌和寄生虫。
它们会“日光浴”。有的每周都会出来晒太阳,利用紫外线清除蚂蚁毒素杀灭不了的细菌,但一般在20分钟左右,否则会因为鳞甲大量吸收热辐射而中暑。
生存空间
穿山甲世界分布图
它们现在大多生活在湿润的亚非大陆亚热带落叶森林
它们主要以白蚁和蚂蚁为食,食量很大(饱食可达一斤)。穿山甲一般每个蚁巢只吃一部分,然后再找下一个蚁巢,这样可以在下次蚁群回复数目后再吃。这样的胃口和“饮食习惯”,使得它们生活空间需求巨大(一只约4平方公里),除了交配和育儿时都是独居。
能入药的鳞片
穿山甲鳞片又名甲壳, 可入药, 但《名医别录》、《药性论》、《日华子本草》、《药性解》、《得配本草》等中药典籍都记载为“毒”,为下品,非常用药,非必用药。
味咸,性微寒。有宣通脏腑、活血通经、透达关窍、 消肿排脓、通乳之功,可治疗痈疮、症瘕积聚、周身麻痹、乳汁不通、二便闭塞、心腹疼痛。
穿山甲片依颜色分铜甲和铁甲,色黄为铜甲,色黑为铁甲。穿山甲片的颜色与穿山甲生长年龄有关。幼仔甲质软色淡灰,成年质硬色暗褐,老则灰黄褐 [1] 。
不同穿山甲种类的鳞片比较
炮制不同,名则有异:炮山甲、醋山甲、炮甲珠或炒甲片等。因价格昂贵,穿山甲炮制品造假经常是在炮制时投入高浓度的食盐水、芒硝或硫酸钡溶液中闷吸,使药材增重。掺伪山甲片很容易会对用药者带来伤害。这些 掺伪山甲片表面往往质地湿重,有的可在表面见白色结晶物 [1] 。
近年来,随着进口的穿山甲资源越来越多,与传统药用穿山甲在纹理、质地、大小等方面形成了明显差别。
形态比较
市面最常见的穿山甲伪品是猪蹄甲,如果打碎炮制,外表形态差异不大。
长年应用和动物实验[2]证实了,猪蹄甲可拿来替代穿山甲,虽说效果略逊,需要较高剂量才有较好疗效,但不失一个价格低廉,性价比好的取代品(取代使用要注意性味及油脂的不同)。
左为炮山甲,右为泡猪蹄甲
有毒的肉
穿山甲的肉,很可能是疾毒的载体。中医自古就一直反对食用穿山甲肉,并认为吃了会引发感染、神经及免疫类疾病等[3]
《本草纲目》 鲮鲤(穿山甲)
穿山甲资源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内穿山甲资源的逐渐枯竭以及市场的旺盛需求,大量穿山甲从越南、老挝 、巴基斯坦 、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被人带进我国。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大陆穿山甲种群的商业性灭绝、亚洲穿山甲资源的枯竭及全球化进程的影响,非洲大陆的穿山甲也大量出现在中国市场。
根据2007-2016年案件信息绘制的穿山甲片主要走私路线
穿山甲的养殖
穿山甲它们很难被养殖,圈养和人工繁育极端困难。
“在过去的150多年来,100多个动物园和机构曾尝试圈养繁殖穿山甲,鲜有成功。大多数穿山甲在头六个月到三年之间死去,相关记录显示,大约70%的穿山甲在圈养的第一年内就会死亡。它们专吃活蚁的习性,对遭到捕获而导致的压力的极度敏感,以及脆弱的免疫系统,使穿山甲圈养的成活率极低。” [4]
穿山甲是一类濒临灭绝的生物
1975年,中华穿山甲、印度穿山甲、马来穿山甲、菲律宾穿山甲, 亚洲穿山甲四种全部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II
1995年, 非洲的三种穿山甲列入附录II(之前南非穿山甲在附录I)
2000年,所有亚洲穿山甲的国际贸易就实行了“零配额”,彻底禁止商业贸易。
201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把中华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评为极度濒危,另两个亚种种群评估为濒危(EN),非洲种类则全部升级为易危(VU)。
2016年,第17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大会,将全部8种穿山甲物种从CITES附录II提升至附录I,从而禁止对穿山甲及其制品的一切国际商业贸易。
——————————————
穿山甲濒临灭绝主因
一、电网
“对南非穿山甲来说,用来将野生动物限定在保护区或私人围场内的通电围栏也是一个很大的危险。而当穿山甲的甲片挂住电网时,它会本能地启动防御模式,将身体卷成球状,这样反而把电线卷到了身体里,从而遭到更长时间的电击”[4]
二、盗猎
盗猎是穿山甲生存最大的威胁之一。
穿山甲的盗猎极为猖獗,原因无他,暴利!据说某专家估计过去十年,有100万只穿山甲被盗猎,实际数目可能更高。
盗猎的终端市场基本有三:
1、吃肉
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富裕阶层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其中很多人没有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和相应的信仰去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于是贪新、猎奇、炫耀的心理支配了他们的人生(伪科普和炫富是这种心理的典型行为),野生动物成为了他们满足这种变态心理的牺牲品。
穿山甲肉在越南餐厅的菜牌里
因此,容易猎杀、法律禁止、价格昂贵、十分难得的穿山甲就成为野生动物餐饮里的“宠儿”了。不法商人和伪科普甚至不惜假托中医/营养学,向世人灌输穿山甲的肉、胎、血具有保健补益作用,从此牟利求名。
吃穿山甲的肉是近几年来,穿山甲最大的消耗途径,是盗猎最主要的终端市场[5]
走私入境的穿山甲
2、鳞甲的民间非法保健应用
最晚在2007年,我国就开始限制穿山甲的药用,依法基本都是以前的库存,并持续7年限制每年平均26吨的消耗量[6],还定点了药用出售单位。这每年平均26吨的消耗量,就个人从医十余年的观察来看,我觉得和主要是西医开出去的中成药脱不了关系。
穿山甲鳞片在我国入药最少二千余年,那为什么繁殖力低、一旦看到就非常容易捕获的穿山甲,在两千余年来没有被日常肉食一直缺乏的古代穷苦中国人吃绝、药用捕杀灭绝?[8]
因为在古代深入民心的中医一直认为穿山甲的肉有毒!反对吃!而被拿来药用的穿山甲鳞片,中医历代文献也称其有毒,列为下品,不宜多用、长期使用,也不是中医常用药,既不是必不可少、也不是无法替代(比如大剂量的猪蹄甲)。
在一直讲究“便廉捷验”的中医传统下,价格偏高的穿山甲很多时候都是以散剂小剂量冲服(一剂3克左右),就算入饮片,绝大多数情况下也并不大剂量使用。
梁 陶弘景撰《名医别录》下品 鲮鲤甲
穿山甲依法每年控制药用量, 使用基本都是以前的库存,用一吨就少一吨,那么为何走私进口的穿山甲鳞片还是屡禁不止呢?
我想,很有可能是不法商人看中大众对保健食膳的巨大需求,利用富裕阶层求贵求稀的消费心理,走私穿山甲片在药店、食市中非法销售。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个重要的结论:穿山甲片的药用并不是盗猎的终端市场,而是非法的民间保健应用!
3、穿山甲工艺品
我国药用穿山甲片依法都是以前的库存,定点医院,国家定价,相关部门对此进行监管,是穿山甲制品中管理最严最规范的。这块不会暴利,而且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做实基本就是坐牢。
如果是药店食市非法销售穿山甲片,虽然说是高风险,但却不是最大的利润。那是穿山甲坚韧的皮制作靴子和鞋子吗?不是!
能够发挥穿山甲片最大暴利的不是用药和煲汤食膳,而是日渐兴旺的文玩工艺市场!
一片穿山甲工艺品,少则数百元,多则数千元,比保健用零售价格高出十多倍、上百倍!
犯罪成本一样,风险相对较低,利润却是高出十多倍、上百倍,如果你是犯罪分子,你会选择哪个?
穿山甲工艺最常制为护身符
穿山甲一直没有药用及饮食价值的爪子,在“盗墓”小说的流行下,成为了文玩市场的新宠儿,一个精致的摸金符就可卖出近2000元!
穿山甲爪子制成的摸金符
地下交易的工艺品极其暴利,由此催生而来的商业消耗,至今无人报道,也无人调查统计。 我们可以看到, 在今日网络伪科普们声称保护穿山甲报道中,它们为了攻击中医不惜声嘶力竭地到处造谣与污蔑,但却偏偏对穿山甲工艺品市场几乎只字不提!诚为怪事!
三、栖息地的破坏
气候湿润、茂密的亚热带森林是穿山甲最好的栖息地,但是亚热带是人类聚居集中地,人口密集。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农业工业化的推进, 修路、开矿、建厂、城乡扩大化及森林砍伐等,亚热带森林资源破坏严重,面积少之又少,亚热带原始森林基本为零。我国的亚热带森林现在基本以人工林、经营林为主[8][9][10]。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穿山甲栖息地被人类日常活动范围所覆盖,良好栖息环境基本不存在。
我国穿山甲数量减少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 [5] 。那时候没有猖獗的盗猎,没有供不应求的野味、民间保健、工艺品市场,也没有农药的大量使用,为何穿山甲和我国其他亚热带森林野生动物一样,会从那时候开始大量减少?
除了人类对栖息地的破坏,我找不到其他合理的解释。
四、杀虫剂(农药)
人类杀虫剂的滥用对穿山甲的生存影响巨大,偏偏遇上穿山甲食物谱很窄且食量大,活动范围大又和人类居住地毗邻。这倒霉催,真是啥霉事都赶上了。
要知道,在我国,我们人类自己的饮食和生药都存在大量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更不要说农药对其他生物的生存坏境的影响了,这方面,可以说是管理薄弱。
综上所述,芋头认为,穿山甲濒临灭绝的因素排名依次为:
1、栖息地破坏与猎奇炫吃并列
2、非法的民间保健应用与 穿山甲工艺品并列
3、 杀虫剂的滥用破坏
4、电网
中医药用对穿山甲使用量极小,且早就依法只消耗过去库存的穿山甲片
对穿山甲濒临灭绝的影响甚小,不列为影响因素之列。
——————————————
关于穿山甲的那些伪科普谣言与误导
谣言与误导一:中医认为吃穿山甲的血和胎儿有各种保健功效
中医从来没有说吃穿山甲的肉、血和胎儿有保健功效!
把不法商家和伪科普的谣言转嫁给中医,让中医给它们买单,移花接木的手段真是高明。
民间伪科普和不法商家的谣言对穿山甲危害巨大,但这不应该由传统医学来买单。
谣言与误导二:穿山甲鳞片就是一种角质化蛋白, 里面的氨基酸及无机物成分与人指甲、猪、牛、羊之蹄甲没本质区别,没有任何功效作用[11][15]
人的成分和猪99.99%一样!
精液和唾液的成份也基本一样,都有蛋白糖类无机盐,90%以上是水!
钻石和石墨都是碳原子组成的,成份一样!
成分差不多,差异巨大的事物多了去了,就算成分一样就是一样的东西吗?
我们能说“伪科普=猪、精液=唾液、钻石=石墨”吗?基本逻辑都混乱不堪,大言不惭此之谓也!
穿山甲“七个化合物(Ⅰ~Ⅶ)……其中Ⅵ和Ⅶ系首次从天然物中得到,化合物Ⅶ为一新的化合物……含18种微量元素,其水溶液含16种游离氨基酸。”[18] 人指甲一样?
穿山甲鳞片的药用,是经过上千年数不清的临床实践证实的,不仅如此,证实其疗效的现代实验也不少[12]。
反对濒临动物入药可以,但不意味可以打着高尚的旗号随意造谣和误导。
谣言与误导三:国内只统计每年消耗的甲片数量,并没有统计各省库存到底有多少[7]
”华盛顿公约属于国际法,被称作唯一“有牙齿”的自然生物多样性保护类的国际条约。“牙齿”的体现,是被列入公约附录的动植物包括制品,如果在通关过程中没有许可证,就要被视为走私,交由海关的缉私部门处理。华盛顿公约的另一个影响,是要求各个穿山甲的分布国未来要提交国内甲片的具体数量,也就是清查库存” [7] 。
最晚到2007年,国家就明令限制穿山甲的应用,并对药用进行监管。要求核查原材料库存情况,进行称重入库、登记造册、标准化封装和定点保管,库存验证、认证。明确限定原材料使用范围,宏观控制资源消耗总量,严格原材料购销及利用管理,规范流通秩序,库存货物受试者仅通过医院等指定网点进行零售业务。[6]
谣言与误导四:中医认为穿山甲遇山穿山、遇水穿水, 会“钻”通, 因此吃穿山甲可以通经络、穿通乳痈。 中医取象比类理论对这类因为会钻孔打洞的动物、有孔的植物,就癔想通经下乳 [11] [13]
通过穿山甲钻地洞,猜想穿山甲可能具有通经络、通乳的功效,然后实践检验,有效留之,无效弃之,正如当年青蒿素的研发就得益于中医典籍的启发。别小看这些启发性思维,这可是关键所在,当年研发新的抗疟药,中国实验数百中药就发现了青蒿素而告成功,而同时期的美国,投入巨大物资与人力实验了21.4万化合物,全部失败。
启发性思维需要实践检验才能确定,所以中医没有把更能钻洞的穿山甲爪子入药,也没有认为更能打洞的老鼠可以下乳通经络。穿山甲鳞片的功效是启发性思维源起,再经过千百年实践检验而来的,不仅有实践,也有实验,并不是伪科普们随意泼脏水说的“臆想”。
谣言与误导五:这7年来,国家控制药用量为26吨/年左右,合计至今药用182吨左右。我国库存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所以盗猎的甲片就是流入了合法药用销售途径里!
2007 年开始,中国就已经全面停止核发穿山甲的特许狩猎证,因此甲片的合法利用依赖于 2007 年《通知》发布前国家林业局核准的库存。国家库存多少,我不知道,但我听说在九十年代,单单一个云南药材公司三年里就进购了70吨甲片 [14]。
那些说盗猎的甲片流入合法用药途径的人可有证据?就那么自信全国库存没有182吨以上?
2007 年 国家林业局 《通知》 里,国家同时要求核查全国穿山甲原材料库存情况,进行称重入库、登记造册。如果库存真都没有了,国家哪位官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查就露馅地去定个什么每年药控量?
谣言与误导六:中国市场每年用来制作中成药、中药饮片的药用穿山甲需求在每年 10 万只左右。[14]
我国药用穿山甲依法为每年平均26吨库存。穿山甲鳞片约为体重的20~25%,即折合为104~130吨穿山甲动物。但8种穿山甲体重为1.8~33 kg,种间体重相差巨大,肿么办?那我们往高来算,假设都是最小体重的树穿山甲。最高折合数除以最小的穿山甲体重得出最多的每年折合只数:
130000÷1.8=72230(只) 严谨点,应该说: 3152~72230只穿山甲
请问多出来的2.777~9.6848万只穿山甲,是怎么多出来的?
据调查,我国每年消耗量达30多万只穿山甲 [5] ,基本都是被拿去炫吃、非法保健、制作工艺品。药用真要说消耗,比起30万这个数目,真是小儿科了。
伪科普们为了把中医拉下水,掩饰罪魁,硬是伪造数据说每年中医药用需求10万只穿山甲。我想不是为了钱,就是精神病了,否则我很难想象一个正直的、正常的人会造这种低级谣言。何况,我国用作中成药及饮片的穿山甲,依法几乎都是过去的库存,何来每年需求多少只穿山甲的说法呢?
谣言与误导七:中国人爱吃穿山甲,是因为可以壮阳[14] 。
至今没听说哪个中国人说胆小的穿山甲可以壮阳的,我也没找到任何文献记载穿山甲有此功效。先造谣立靶子,再以辟谣的名义打靶子,是伪科普们最为常见的拙劣手段。
富裕阶层爱吃穿山甲是因为猎奇炫耀,还是因为需要壮阳?大家都知道答案。为了把脏水泼到中医身上,转移公众视线,如此睁眼说瞎话也真是拼啊。
谣言与误导八:穿山甲的甲片是中药的基础药材,每年都有很大的消耗量[7]。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中国国内穿山甲产量无法满足中药市场需求,中药使用的穿山甲依赖于进口[14] 。
穿山甲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减少,是因为栖息地的不断破坏。90年代的急剧加重,中国大陆商业灭绝,是加上了富裕阶层的猎奇炫吃。本世纪开始,又加上民间非法保健及工艺品需求才让穿山甲濒临灭绝。
并非常用药的穿山甲,既不是中医必用药、基础药,也不是不可取代药。就算拿来给病人治病,大多数中医每次使用也多为小剂量散剂。
这怎么又是要中医来背锅呢?二千年药用不灭绝,非要等到现在短短十余年药用而灭绝?
把多因素的问题归咎到影响最小的因素,并大肆宣传,说有人不是为罪魁祸首转移视线,祸水东引,我还真不信了。
根据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在2016年的《中国穿山甲贸易概述》报告说,中国控制穿山甲药用的标记系统并未对穿山甲的非法贸易产生有效地遏制作用。
一直被有心人隐藏的关键信息
1..随着近现代科学的发展,人类活动遍及全球。因为人类日常活动领域的扩大、农业机械的应用 、农药的生态破坏 、工业化的推进和污染,让生物物种在世界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这是世界公认的事实。
2.穿山甲将近灭绝,主要是因为人类猎奇炫耀的吃野味、栖息地的破坏、杀虫药的滥用、工艺品的热卖、非法的民间保健应用。合法用药对其影响微乎其微。
3. 濒危野生动物穿山甲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禁止捕杀和食用。捕杀、走私和贩卖,可被判监5年以上有期徒刑,案情严重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4.穿山甲濒危问题核心在于管理。
监管不力,一切不能适应“人类主宰的地球”的生物,全都会灭绝;监管不力,就算物种繁殖力强大也禁不住人类贪婪的屠杀。没有一个能组织工商、海关、刑侦、法院、农业、环保、林业等多部门集体执法、监管、建设的机构,是无法解决穿山甲濒危问题的。因为:
a、栖息地才是野生动物的生存根本,没有良好的栖息地生态环境来对物种进行“休养生息”,怎么禁止盗猎和销售也无法解决物种濒危的问题。如:老虎
b、不控制栖息地附近的工业污染和农药使用 = 毒死、饿死穿山甲。
c、不大力投入公益宣传、打击伪科普及不法商家的谣言,很难纠正民间保健的错误观点和畸形消费心理,这样就不能从根本上断绝盗猎的动力源头。
d、乱则重典,不从重从严打击“盗猎-走私-终端市场”的产业链,猖狂杀害只会继续存在。
5.栖息地生态坏境的重建,任重道远。
工艺品市场金主财大,农药利益集团势力庞大,工业农业污染整治艰难,民间非法保健应用者非权则贵,电网在国外,不好说。对于有心人来说,哪方面是既能口号响亮、安全装叉、又快速名利双收的呢?
怎么看也就是中医这个软柿子好捏了,伪科普经营十余年,NC粉可不是盖的。
—————————————
芋头的个人建议
1.全面禁止穿山甲所有制品,将穿山甲从《药典》上除名。禁止穿山甲用作食物、工艺品、药物,包括禁止今天的合法穿山甲用药及现有国家库存的销售。查没的穿山甲制品、尸体,除了科研、标本外,一律销毁,断绝一切穿山甲制品贸易之可能。
2.大力宣传中医对穿山甲肉有毒的传统认识和医学科普, 逐步纠正民间穿山甲肉、血、胎具有保健、药用的错误观点。
3. 打击伪科普和不法商家的谣言与误导,揭发它们贪图名利的嘴脸,公开它们企图给罪魁洗脱罪责、转移视线嫁祸中医的龌龊行径。让伪科普们和不法商家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4.大力推广猪蹄甲取代穿山甲片药用。
5.建设亚热带森林保护区,为野生穿山甲提供良好的栖息地生态环境。
6.严治工业农业污染,保证保护区生态环境。
7.严控农药,杀虫剂的使用,不贪图短期效果。近现代的历史已经证明,对付害虫不能靠化学剂,这也是生态学的常识。以生物制生物的生态平衡手段,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途。
8.拿出打击酒驾的气魄,从重从严打击盗猎、走私、销售穿山甲行为,并对惩治犯罪人员进行大众宣传,彰显刑法无情,违法必究。
9.发动教育人士、宗教人士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精神引导,宣扬正能量,纠正畸形消费心理。
10.投入人力物力,对穿山甲的繁衍养殖保育进行攻关课题。
——————————————
本期《我们为什么反害人的伪科普》完,敬请留意下一期的医学科普+辟谣:误诊率与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