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联合国双默哀事件谈起,中国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被具象化!
国际上真的有站队这一说吗?大国和小国差别到底有多大?究竟是联合国的五常,还是五常的联合国?中国如今的国际地位到底如何?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你想要在一件事情里找到答案,那毫无疑问,就是发生在去年年初的这场联合国名场面:双默哀事件。
短短几分钟就展示了各个国家的实力,有哪些国家要看人脸色,有几个国家会被裹挟站队,有的代表腿肚子都筛糠,快吓死了。
彼时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年,乌克兰和俄罗斯的代表在联合国上各种斗法,两国的针锋相对,终于在2023年2月24日迎来高潮,把一场再普通不过的会议,生生抬到了能载入史册的高度。
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在联合国安理会举行的乌克兰问题公开会议中,先发制人道德绑架,希望各国代表起立,为战争中死去的乌克兰人默哀,这很明显就是针对俄罗斯的。
话一说完,乌克兰人就起立,日本第二快,但屁股刚离座,抬头一瞄美爹没动静,赶紧缩了回去,刚准备坐下,布林肯就站了起来,日本代表很快屁股夹紧立正站好,展现强大的括约肌。
联合国秘书长犹犹豫豫,没敢站直,弯着身子勾着腰,看中国代表。
而中国这边呢,稳坐钓鱼台,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这下热闹了,会场上的其他国家的代表你看我我看你,站还是不站,生怕得罪了列强好大哥,完美演绎了什么叫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察言观色,如坐针毡,如芒刺背。
中国旁边的巴西代表,手都撑到扶手上准备站起来,好在人胖起的慢,一看中国没动静,再一思量喜欢看中国足球的总统大人,想了想还是先坐着吧。
联合国大会这种顶级外交修罗场,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战场,大国表态度,小国只配做蹲起。
第一次默哀仅持续了20秒,在俄罗斯代表不满并要求发言后,就中断了,毛熊外交官的情商和临场反应真是不俗,立即表示,俄罗斯提议默哀,不过这一回是为了纪念自2014年开始所有在乌克兰逝去的人们,格局绝非乌克兰代表所能比。
说完,自己就站了起来,但这一回气氛有点尴尬,各国代表都懵了,谁也没经历过这种两次默哀的事儿。
很快联合国秘书长再次起身,结果起了一半发现没人站,半蹲在座位上。
中方代表在听同声传译,还没有站起来,会场上所有人都在看着大国怎么办,除了站得笔挺的俄方,和弯着腰看中国的联合国秘书长,会场稀稀拉拉站起来没几个。
然而很快,中方代表听完后,毫不犹豫起身,各国代表也跟着全体起立,美国的布林肯虽然不情愿,但还是在中国代表的凝视下,咳嗽一声缓解尴尬后,起立默哀。
在这一刻,国家的实力和国际地位被具象化,平常大家需要通过外交、军事、经济等层面的互动才能窥见的国际关系,突然被老天爷排成了一段几十秒,通俗易懂,演技炸裂的短视频,怎能不爆!
中国不站队,我们在哪,哪里就是队,强者永远有拒绝的权利,弱者永远是需要看人跟风的一方,想要在国际上有更多主动权,只能变强,别无他法。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俄罗斯外长访华,中国把会晤地点选在桂林(贵临),美国派使团前来,外交部将接待地点设在廊坊(狼访)。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果说语言的艺术有段位,那么最强王者就是中国外交部。
成语,是华夏文明的瑰宝,也是翻译官的噩梦,在外交场合,最怕发言人突然说:在中国,有句古话,比这更头大的,那就是在中国,还有一个成语。
这种在汉语里,不需要任何事先声明和定义的全局函数,信息密度极大,随时调用出神入化,中国人经常是说着说着,就在对话里随机插入了一段超链接。
外国人要是只把中文学了个皮毛,轻则被骂还陪笑,重则听了好几天都得睡不着觉。
苏联,就是这后一种睡不着觉的典型!
1969年,时值中苏交恶期间,3月还爆发了珍宝岛事件,然而到了9月,中苏之间却发生了一次离大谱的外交乌龙,当时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出席完胡志明的葬礼之后,突然飞抵北京,同周总理举行会谈。
在会晤中,苏方代表用一种夹杂着愤怒和被冤枉的语气,反复强调:我们对四川和甘肃的领土没有野心。
这句话一出,中方人员都懵了,苏大强你什么意思?边境上擦枪走火也就忍了,怎么还敢对我中华腹地打小算盘,后来经过复盘发现,在之前两国就边境问题的一次磋商中,中方曾指责过苏联对领土贪得无厌,在原话里用了个成语叫“得陇望蜀”……
结果谁知道被对面二把刀翻译官给直译了过去。
苏联翻译简直就是成语杀手,得陇望蜀充其量只能算是一血,故事还远未结束。
在那次会晤中,苏联还抗议,中方在外交场合公然污蔑苏联的国格,称我们是“虫豸”,这个提法领先刘慈欣的《三体》整整三十年,后来在翻会议日志中恍然大悟,当时我们还说了“作茧自缚”这四个字。
最后,他们指责中国人十分傲慢,辱骂苏联是狗,并诬陷苏联曾伤害过一位吕姓人士,但在圣彼得堡的官方文献中并未发现此事。
至于这个说法对应哪句中国古话,猜出来的朋友可以评论区对暗号。
翻译吐血的时候,没有一位外交官是无辜的,前两年,美国官员就疫情向中国甩锅,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回怼时,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完了嘿嘿一笑,还疯狂嘲讽补刀:知道什么意思吗?
不仅迅速精确地表达了自己要说的,还能顺手Diss对面没文化,魔法部果然名不虚传。
国防才是外交的后盾,尊严只在剑锋之上!
把这句话展现的最淋漓尽致的事件,莫过于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中国外交所打出的一套连招组合拳。
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首次以“号外”的形式发布重磅消息,这是一种只有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才会采取的官媒加更,一旦号外,就意味着这件事儿足够重要,需要立即马上向读者报道。
70多年来,人民日报使用号外仅有4次,按时间由近及远分别是:
22年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
01年北京申奥成功;
78年中美建交;
以及首次使用“号外”,就出道即巅峰的人间至爽,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句话是那天头版红色加粗的主视觉,而在它的下方,一行小字,才是真正体现了中国在冷战时代下,顶级的军事外交水准。
我们向全世界宣布拥有核武器的同时,我国政府发表了严正的外交声明,郑重建议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问题。
上车、焊死车门!比德芙还丝滑~
紧接着通过外交渠道,首先将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快乐告诉谁,也是个十分体现重视程度的历史细节,而日本人在这方面,被一致认为拥有优先体验权。
作为这个星球上唯一尝过原子弹滋味的国家,作为东亚唯一核武储备不为零(负二)的拥核民族,同时又对中国犯下过无法饶恕的罪行,日本对于中国已经拥有原子弹的事实,离得这么近,梁子这么深,在心理上有其他国家无法体会的不安。
其实在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第一时间,消息早就传到了日本,彼时倭国参与侵华的鬼子还有大量存活于世,他们深知自己在中国做了什么,也知道中国民众对于日本遍地熟人的场景有多么期待,于是在各大城市爆发抗议游行,成为了当时全球对中国核武反应最激烈的地区。
然而这根本无法阻挡中国,坚持关心日本精神状况的善举,在爆炸成功的第二天,周总理及时发函通知了日本首相池田勇人,他也是中国领导人第一个单独通知的外国首脑:
通知的内容也很有意思,看似是在安抚,实则乃顶级威慑:
1.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完全属于自卫;
2.中国不会率先使用核武器;
3.中国不会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日本招核仙人般的独绝体质,完美避开了中国不使用核武器的先决条件,我甚至有时候都觉得中国这两条核弹咒语,就是为了日本量身打造的。
中国不率先使用核武器,但美国已经在日本开了先河;
中国不会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可日本本来也有,只是落下来没接住而已;
除此之外,中国的核弹外交,也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针对冷战两极的斩首行动。赫鲁晓夫曾说:给中国20年也别想拥有核武器,肯尼迪隔空捧哏,说对:只要我活着,中国就造不出原子弹。
核爆成功前一年,肯尼迪当街头皮发麻,宁死不给别人打脸的机会;
核爆成功前三天,在外度假的赫鲁晓夫被紧急叫回莫斯科,解除一切职务。
最后,提醒下大伙,今年是马兰开花60周年,一个甲子轮回的转瞬间,爽文女主邱小姐也属龙,10月中旬西北旅游恰好是人少的淡季。
大又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