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举危害!科举对人的危害

什么是明朝科举对人的危害?主要体现是在把明朝最聪明的人在思想上关起来了。

明朝初年,朱元璋为提高科举的公正性,实施了一系列的优化措施,例如,他规定试题大多从程朱理学的课本中选取。这个行为的目的是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减少考官主观因素的干扰,好使明朝科举更加公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度的标准逐渐被深入摸索和透彻理解,同时皇权又将荣华富贵与科举成绩紧密相连,这种深度绑定直接引发了一个广受诟病的弊端,那就是明朝士子出现只求当官发财,丧失为民请命、达济天下的雄心壮志。

对此,历史学家雷海宗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论事:尤下的甚至只知背诵程文墨卷。程朱理学被设为官学,考生唯马首是瞻,学术争鸣的风气完全荡尽。……总之,科举与八股严重束缚了思想,从此人才的来源几乎完全堵塞,政治文化的发展也陷于绝境。

雷海宗的观点,我个人是非常的认同,国家取材,是为更加高效的运转国家机器,人民生活伴随其越来越好。因而所选拔的“材”必须具备开拓精神,能够不断创新和进取,这样国家才会在人类的带动下越来越好。

但是在明朝,科举作为朝廷核心取才方案,成绩却深深陷入“标准化”的深坑之中。原本用于平衡公平的标准化方案,虽然提高取才效率,让国家可以通过考试高效的获得相对优秀的人才。

然而标准化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在数之不尽的财富、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的诱惑下,科举被弄成了名利场争夺战,儒家学者的思想死死被框住,大量的学者首要思考的不是天下苍生,更多的是自己的菜米油盐,如何可以升官发财?

儒家学者对美好社会追求的天马行空消失了,也少很多对未知探索的可能性,而这往往是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没能及时做好“标准化”和大脑天马行空思考的平衡,让整个明朝精英阶层,丧失开拓向前的雄心壮志。明朝科举危害!就是让大批量最聪明的明朝人失去向前看的光,只顾眼前利益。

微信关注公众号【袁载誉读明朝】,可获整理的【明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往期推荐:明朝打跑蒙古,为什么不移民北方边疆,彻底解决边患?努尔哈赤为何起兵反明?大明龙虎将军努尔哈赤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