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西媒两套叙事框架
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 事件被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 尔巴乔夫认为“可能是苏联解 体的真正原因”,对人类历史 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对切尔诺 贝利的报道中,西方媒体占据 了比较大的分量。然而,多加 留意就会发现,它们对切尔诺 贝利事件的报道,套路很深。 就是到现在,在有关类似重大 危机事件的报道中,西方媒体 这样的叙述框架依然可见。
它们在阐述客观事实的时 候,会有意丢掉一些细节,大 量使用微观叙事、多元叙事和 碎片叙事的手法。具体实操思 路包括,将没能救到人的责任 归咎于政府,攻击一切乐观主 义,无限放大微观悲剧, 解 构英雄主义,割裂英雄与政 府,着力塑造“反抗者悲剧”。
笔者选择西方一些主流媒 体的报道进行了观察。远的不 说,去年7月BBC一篇关于切尔 诺贝利的长篇报道中就基本涵 盖了上述的大部分思路。在微 观叙事上,该报道先盖棺定论, “切尔诺贝利灾难是人类历史 上最大的人为灾难”;然后反复 强调,“我们能知道切尔诺贝利 真正的死亡人数吗?”“当时被 苏联秘密掩盖的核事故造成的 死亡和疾病的真实数字,现在 才变得清楚。”报道还提到,“截 至 2018 年 1 月,乌克兰残疾人 的数量迅速增加,从 1995 年的 40106 人 增 加 到 2018 年 的 107115人。”它在暗示这要归因 于切尔诺贝利灾难。在描述灾 难中的英雄事迹时,报道说, “三名工程师在爆炸发生后的 几天内自愿从燃烧的反应堆下 面的水箱中排出数百万加仑的 水。”强调其“自愿”,就是在暗 示这与政府无关。另外,该报 道使用的6幅配图中,两幅采用 逝者的黑白照片和葬礼、祭奠 等悲剧场景进行渲染。讽刺的 是,不渲染、不煽情、中立而客 观的报道通常才是BBC在灾难 报道时的惯例,这一点明确写 在BBC的报道守则里。
西媒对切尔诺贝利的报道 就是它们构建世界图景的另一 种典型叙事框架。传播学框架 理论指出,采用不同的叙事框 架,对同一个客观现实,会产 生不同的效果。叙事框架定义 了问题,分析了原因,做了道 德判断,提出了解决对策。同 一杯水,你既可以说它的 66% 是空的,也可以说它的 34%是 满的,二者说的都是客观事 实,但叙事框架引导的效果完 全相反。传播学者阿尔祖哈彦 研究发现,美国主流媒体在报 道外国时,就存在两套叙事框 架,用正面的方式报道一个与 美国的政治、经济、人权和文 化意识形态以及利益一致的国 家,用负面的方式报道一个各 方面与美国不一致的国家。
其次,西方学界对叙事框 架研究已久,媒体从业人员经 验成熟,理论储备丰厚。早到 亚里士多德提出三幕式戏剧结 构,近到俄国学者普罗普从 100个民间故事中挖掘出7种人 物和31种故事模式,法国学者 朴尔蒂拉从 1000 部戏剧和 200 部小说中总结出世界 36 种剧 情,自二战以来,西方传媒业 界更是有了长足实践和储备。 最为人们熟知的叙事框架是好 莱坞戏剧叙事法。经典的好莱 坞叙事使用个人主义假定,营 造出行为是个体人物偶然性行 为的结果,通过密集制造悬念 和冲突,融入知识性和娱乐性, 通过丰富的镜头语言制造视觉 奇观,吸引观众沉浸其中。由 于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的巨大影 响,这一模式广泛影响了纪录 片和电视新闻的叙事模式。
最后,西媒制造和使用多 重叙事框架的机制非常成熟。 英国学者霍尔和美国学者乔姆 斯基详细阐释了西方媒体在大 型媒体、广告、新闻获取渠 道、新闻批评和主流意识形态 的五层过滤机制下,如何通过 大量的、看似具有个性特征的 中立客观的声音,生成“普遍 赞同”的“一致舆论”。
有鉴于此,普通民众需要 增强批判的媒介素养,不再不 加甄别地受限于西媒的叙事框 架,使用别人的眼睛看自己和 看他人。只有那样,呈现在人 们面前的世界图景才会更加清 晰明白、豁然开朗。
20200411于环球时报
作者:zhanghaizzz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5474960/?from=readlist 出处: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