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问题是文科理论不知道该怎么教给别人,出现了实践远远领先于理论的情况

【本文由“大水风”推荐,来自《如果第三世界的文科学者做学术访问,我们能给他们什么知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山顶洞人BH
  • 我记得以前学英语的时候,老师说要Thingking in English,并解释说平时思考问题不要用汉语单词做中介得直接用英文单词。但后来我发现,老师解释得不到位,应该是“象一个英国人那样思考”,就是要代入英国的宗教、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以及风俗,才能学好英语。

    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最大的障碍其实就是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思维方式核心价值观当做理所当然而无意识地套用到其他人身上,没有意识到彼此之间的根本性不同,是为“识见障”。

    要给第三世界的文科学者讲好中国故事,得先去掉思维深处无形的“中国本色”前提假设,认真研究对方的与我不同之处,尽量模拟他们的文化、政治、经济、历史背景,找出他们的问题是什么?需求是什么?措施是什么?做不到真正的设身处地就只能成为李德。

    不要指望中国以外还有谁能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并真正贯彻落实下去的。

错了,学英语,Thingking in English;而我们教授自己的理论,应该是求学者“像一个中国人那样思考”,而不需要我们模拟他们的文化、政治、经济、历史背景,找出他们的问题、需求、措施,这实在属于越俎代庖了。就像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学习苏联的列宁式组党方式,结果却是两个方向一样。

正如本文作者所说,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我们的文科理论不知道该怎么教给别人,出现了实践远远领先于理论的情况,没有对实践作出很好的提炼,而且文科意识形态领域还大量充斥着美化的西方意识形态。如果人家第三世界学者来了,发现你课堂内容教的很好,实际上教师却是向往着西方意识形态,子女在西方留学,自己可能还想退休后移民,人家还学啥?!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只是有大块头,但是大智慧还没总结出来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