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第三世界的文科学者做学术访问,我们能给他们什么知识?

在看《这就是中国》节目的时候,范勇鹏教授提到了一个事情。

“现在随着一带一路以及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无数第三世界国家的人都想要了解中国,想知道中国为何强大。我认识一个拉美国家的教授,经常给我发邮件,希望我帮忙给他一个参观见学的机会。但是我给很多大学发了邮件,他们都不同意,他们大多认为只有欧美发达国家的学者来参观见学才是好事,第三世界的学者不值得重视。即使有人来了,他们也会有疑问,‘为什么我们想知道中国这么厉害,中国大学的课堂上却在援引西方理论说中国不行。再说,我们要是想知道西方理论,在其他地方学也可以啊,为什么非要到中国学?’。”(大意)

单从这个事例来说,我确实理解到了范教授的意思。现在我们的绝大部分学者都没有从中国立场研究中式中国学的习惯,太习惯于用西方理论来解释中国土地上发生的一切。

但再仔细一想,我又产生了新的疑问。

那就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学者到底能学到什么呢?”

希望各位能解决我心中的疑惑。

请听我一句句道来。

我并不很常看《这就是中国》,所以如果有一期讲到了相关问题,还请各位能指点一二。

无论哪位教授,都很喜欢从中国的文化传统入手,解释中国当前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历史性,与马克思主义如何完美结合,如何在实践中探出新路。

但是一旦换到外国友人身上,那就会出大问题。

显然,他们并没有这种文化传统。

再怎么说“天下为公”“百代都行秦政法”一类的话,相信也很难被没有相应文化的学者理解。

而同时,他们也只有一种政体可供选择。那就是西式“民主”投票制。

我们经常自豪地说,中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长足的成就,是因为我们的领导班子眼光经常在10年20年甚至50年以上。

但是采用“民主”投票制的国家,显然很难拥有这种眼光,也没办法保证这种眼光的延续性。

一旦不采用这种投票制,就显然很有特别大的舆论压力。因为其一,这是在舆论中“专制”的制度,长期已经笼罩在西方话语权还有媒体洗脑下的大部分民众,很显然的并不会支持这种制度改革。其二,从诸多奇葩小国的兴起沉浮中,我们也可以知道,只要你不是亲欧美的领导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很容易被他们采取手段颠覆的,更别说采用的其他选举方式了,会特别容易成为政变攻讦的借口。

而我们并不输出意识形态也不输出政治制度,我们的态度一直都是“每个国家需要根据自身国家的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虽然西式民主投票很显然的并不适合很多国家,但世上能顶住欧美压力独立自主的国家实在屈指可数。

但这样一来,哪怕外国学者能理解这事,他们也只能明白到“中国说这是他们才能给的作业答案,你们的答案得自己领悟。”这种程度的为止的答案。

那就是说,对外国学者来说,中式中国学很重视的一大部分“解释中国选择此制度的合理性,解释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就成为了无用之物。因为他们全都是增强对内信心,而非是向外解释的。

那么,这里就是我的疑问了——外国的文科学者,如果只接触用中国理论研究中国的中国学者,能在我们这边学到什么?

理科的基本都是发展工业普及义务教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类,需时费力难以传播也很难在一任政府任期里见效,且基本通用,就在这里排除了。只讨论文科或者政治相关。

“自己的道路到底长什么样,要从哪一步开始,会遇到什么压力,要怎样才能解决?”

相信这是很多学者都会有的抄作业心态。只要是真心为国的人,都会在了解到先进理论后,为国家做建言或者传播出去的。

而我们能给他们提供什么答案?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既然我们不寻求输出,也希望其他国家独立自主找到答案,那在这个部分上,就基本很少学者会研究这个方面吧?

那剩下还有什么东西呢?

哪怕论述题抄不了,一张试卷上也总会有填空题跟选择题的吧?哪怕理科方面可以算一种填空题,也应该还有一些能类比有固定答案题目的其他做法吧?

各位是否有总结过什么“哪怕不同文化也能理解的中国为何而强大”“哪怕政体不同,也很可以尝试采用的政治制度或相关措施”之类的东西?

关于我对未来中国学能达到成就的最低限度的期许:

对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来说,某些西方灌输的观念在他们心里就如同钢印一样牢固。

比如我们举一个中东的例子。到现在也有沙特的人在电视台上讨论“中国到底什么时候到中东驻军”或者什么“神秘的东方女王终于摘下她的丝质手套”。

哪怕再怎么说,也得能到用“让他们理解的语言跟理论”把同样深深地烙印在我们脑海中的“独立自主”阐释的清楚明白,能让他们在电视台上播放的程度吧。

张维为教授也说过:我们需要做到能解释跟能传播。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