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式需要辩伪中史也需要辩伪,封建独裁专制的帽子我们不能戴
如果封建独裁专制只是个中性的客观描述用语,那就无所谓,戴也就戴了。但这不是什么中性描述而是内含贬义,人家给我们扣这种帽子我们不能随随便便就戴着而没有什么异议。
就说封建这个词吧,现在大概历史课本里还是如此描述,但民间的很多历史研究者或爱好者都清楚,这是天大的误会,实际上中国自秦汉之后就已经彻底扫除了封建制!会有很多网友不以为意,咳,历史误会就误会吧,反正现在大家都约定俗成了,都知道实际是什么意思。真的吗?当我们说中国秦汉之后是封建社会的时候是暗含贬义的,绝非客观描述。这里的所谓封建社会对标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意思是人家西方进入了一个比我们更高级的社会,而我们则长期处于一个落后的社会当中,所以我们全面落后于西方。这是完全错误的!西方先进入资本主义是不假,但那只是在生产力和科技方面领先我们,在政治文化上我们必须拒绝所谓西方先进说,最多只能承认各有优点而不能认为我们落后于西方。这就是为什么封建的帽子不能戴的重要原因。
再说独裁。可能绝大多数网友会说,是啊我们古代就是皇帝独裁嘛,是符合事实的,我们不能否认。但是我们需要更深入地认真想想,表面看皇帝确实拥有独裁权,但我们的文化传统是反独裁的!大家会吃惊怎么能这么说?可这不是事实吗?假如帝王坚持独裁,那历史会怎么评价?当然是贬低的啊是指责的啊,说他一意孤行不知纳谏,怎么我们都忘了呢?再者,帝王能否独裁也得分人,只有那些性格强势的能力强的或者其他一些有利因素下,帝王才可能比较独裁。所以说起来理论上帝王有独裁权,可那不是随便就能行使得了的。更何况不同朝代情况各不相同,帝王的独裁权也有受到制约的。
另一方面,我们中国人不似西方二极管思维,独裁就是绝对不好。我们很灵活,不排除独裁的必要性,比如朝堂上争吵不休或意见严重对立,那就有人希望皇帝乾纲独断一锤定音。我们中国人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主事人得知道当机立断能够力排众议,不然我们就会说此人优柔寡断,这可不是什么好词儿。这种思维今天也未消失,邓小平同志就主张,不要争论大胆试大胆闯,错了怎么办?改就是了。好像毛主席也说过,有时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面对中国如此复杂的历史文化,用贬义的独裁来指责我们的历史是不公正的,独裁的帽子不能随便戴。
最后说说专制,不过我们首先要对西方辩伪一下。所谓的德谟克西能称之为民主吗?我认为不能,甚至称其为资产阶级民主都是过奖。民主这个词从五四得来,那时候的知识精英思想全盘西化,不是崇洋媚外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极力贬斥,甚至连汉字都无辜躺枪。这种情势下将西方制度翻译为民主,其实对标的是中国的君主制,意在用民主取代中国的君主,至于西方能否称为民主那时的知识界并未细思。今天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眼光看西方,他们的制度有个恰如其分的称呼:党争制。而且对类似美国这样的国家要用繁体字才更加的名副其实:黨争制。这里不得不对老祖宗表示钦佩,一个字就充分表达了对黨争的否定。我建议今后对像美国这种以中国为敌的国家,称呼他们的政党就应该用繁体字的黨。
说回我国秦汉后的制度,用君主制或专制制度都是不恰当的,应该称以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制。而中央集权制是一种先进的政府制度,中央集权才能集合起国力,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而黨争制消耗国力于无谓的争吵今天我们已经看的很清楚了。对君主专制而言,其实它的最大害处是世袭制和无规则,这导致国家领导人下限很低同时王位争夺剧烈,不似民选制最差也就选出个庸人争夺也有个普遍认同的平和规则,至于皇权独裁上面的分析表明那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不能轻易定性。与上面封建一词相呼应,用专制来形容我国古代制度就忽略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先进性,所以专制的帽子我们同样不能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