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披头士是一个伟大的乐队,这个乐队是否被高估了?

The Beatles(披头士)——几乎全世界人都听过的乐队名字。在那个流行披肩长发的年代,他们还被我们叫做过披头四。

500

我们都知道「披头士」和「伟大」两个词几乎是绑定在一起的,披头士乐队从1960年组建到1970年解散,其实乐队生涯放长了来看只有短暂的10年。1970年乐队解散到现在也有49年了,世界乐坛都经历了大风大浪,但依然不妨碍这个乐队的乐手在今天稳坐「全球最赚钱音乐人」名单的头把交椅。

是的,你们都知道的,全球最赚钱的音乐人是一个贝斯手。

虽然披头士乐队的贝斯手在自己77岁高龄时,还在用实际行动向大家传播致富秘诀——弹贝斯。只是,这并不能说明披头士就是一个伟大的乐队。

是掀起了“披头士狂热”?还是带领了“英伦入侵”?

500

披头士乐队在美国西雅图的演出现场

亦或是至今保持着生涯内专辑总销量第一的职业成就?

500

成就论英雄,但没点干货实在就太对不起哎呀音乐的专业读者了。也因此,今天推送的摘要才会温馨的提示到:“这是一篇只有懂音乐和会乐器的人才能读懂的文章”。不过相信这个标准并不适用于哎呀音乐的读者们和同学们。

本文将带来大量的知识点,这些或许大家都在哎呀音乐的各类音乐课程和音乐文章中学习过。今天我们试着把那些我们都学到过的知识结合到对披头士的理解中,以不同的视觉去重新认知披头士。

闲话少说,我们开始吧!

500

500500

500

● 披头士的创新-1:节拍节奏

披头士打破了 4/4 拍统治摇滚乐的惯例。

500

而 4/4 拍的节奏代表当属“咚次哒次咚咚哒次”这个节奏型。

来看披头士。

—《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主歌部分为 4/4 拍,副歌部分则切换成 3/4 拍典型的华尔兹曲式,主歌和副歌就这样转换的时候,节拍也在 4/4 拍和 3/4 拍之间转换;

—《She's Leaving Home》中,整首歌都是 3/4 拍;

—《Good Morning,Good Morning》,在节拍上的尝试就更加的逆天了(就当时而言),尝试了一个奇数节拍 5/4 拍(在序曲部分向副歌部分“Nothing to do to save his life”转换时节拍从 4/4 拍转换为 5/4 拍。在 3 个小节的 5/4 拍后接上一个 3/4 拍小节和一个 4/4 拍小节。

从节奏上举了 3 个具体例子,但披头士的实际作品关于节奏的尝试远不止如此。

500

演出中的鼓手Ringo Starr

500

● 披头士的创新-2:旋律

有一个梗是这么说的:好听的旋律都让披头士写完了,搞到大家现在写不出歌了。

摇滚乐继承了布鲁斯音乐的衣钵,这也意味着初始的摇滚乐并不是十分重视旋律,因此 60 年代初的摇滚乐旋律都不太好听。(60年代初的滚石乐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而列侬、保罗和哈里森能够在较大的音域范围内,将阶梯式和跳跃式的旋律结合起来,为歌词量身定做旋律。有时披头士的音乐甚至会上行或下行一个完整音阶。

—《Norwegian Wood》 中,从第五音级(主音音符向上的第五个音级)开始逐渐下降到主音音符下第五个音级。

—《Yesterday》,从第一和第二个音级开始,然后上行八度再缓缓回落(即便是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这样的旋律设计,还是会觉得很棒)。

—《Hey Jude》、《She Loves You》、《Something》来得更加真情自然。没有过多的技术处理,只有几位大师的灵感迸发,大家就那么的围在一起,一起创作出了一首又一首旋律优美的旷世之作。

500

Paul MacCartney创作与演唱的Yesterday

500

● 披头士的创新-3:和声与调性

“和声与调性”,总是给人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我尽量给不太熟悉乐理的朋友讲的稍微明白一点)。在披头士和海滩男孩(The Beach Boys)以前,大家在弹琴的时候也没觉得12小节的布鲁斯曲式和1-6-4-5的和声进行方式有什么不好,几乎就都是往大调或布鲁斯音阶去(可以说是驾轻就熟的不求上进)。

500

布鲁斯12小节的经典结构型之一

再解释一下什么是“1-6-4-5”(Ⅰ-Ⅵ-Ⅳ-Ⅴ)的和声进行:以C为1的话,按照“CDEFGAB”的排列,那么这个和声进行就是“C-Am-F-G”。例如我小时候的一首传唱于街头巷尾的流行歌曲《你知道我在等你吗》,主歌和副歌全部是这个和声进行,还有非常非常多的歌,也是和这首歌一模一样的和声进行。

人家披头士就是看不惯这种「12小节布鲁斯曲式」和「1-6-4-5曲式」,就是看不惯大调,就是要挑战自然音阶,因此就有了以下的神来之作:

—《Michelle》就是D小调(黑豹第一张专辑里的《Take Care》也是D小调,美极了)。

—《Penny Lane》的和声设计,放弃了常规自然音阶6和弦而采用了自然音阶的反面半音阶的6和弦。接着低音部又下降了半个音阶,最后降到第五音阶并作为自然音阶和声融入主旋律(大大提升了旋律的可听度,很多新金属乐队的作品,其中的和声进行就参考了这首歌的和声进行方式)。

像这样的尝试还有《Back in the U.S.S.R》、《Help!》、《In My Life》等

500

一起创作中的Paul和Lennon

500

● 披头士的创新-4:音效

披头士在音效方面也为后来的摇滚乐及流行音乐做出来巨大的贡献,这里包括普通乐器的非主流用法;非主流乐器的应用;外部音效的应用;声音的电子合成技术应用等等。例如:

—《I Feel Fine》,应用了反馈音效; 

—《In My Life》、《Tomorrow Never Knows》:应用了倒带缩混技术;

四声道录音技术的率先应用,从1965年的专辑《Rubber Soul》开始;

500

—自然音采风混音应用《Good Morning,Good Morning》、《Yellow Submarine》

—声音蒙太奇《Revolution9》

此外,还有对于非主流乐器的应用:

—长笛应用《You've Got to Hide Your Love Away》

—西塔琴的应用《Norwegian Wood》

—古钢琴《Because》

—管弦乐《A Day in the Life》等

请大家就直接听《Sgt.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这张专辑吧,因为这张专辑采用了多种录音技术(多轨录音、磁带倒放、磁带片段剪接,合成器的使用)。

500

值得一提的是,这张专辑在QQ、虾米等平台需要付费播放,即便是这个平台的会员想试听也不行。但在另一边的 Apple Music,只是会员就可以播放,不需要额外购买。亲测有效。

500

这张专辑除了应用了多种当时的新技术之外,在音乐内容的元素呈现上,还用到了多个铜管乐队、一个弦乐队、单簧管乐队、卡祖笛、汽笛风琴及一些印度民族乐器等元素,即便是过了 50 年后的今天,这张专辑的构思和技术性也依旧强大到爆炸。

500

在Abbey Road录音室中,披头士完成了许多歌曲音效的的实验和录制

500

● 披头士的创新-5:曲式

又是一个不明觉厉的名词。其实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写作文时的段落和结构

500

段落:通常情况下,4小节构成一个乐句,再由若干乐句构成一个乐段。我们经常说的A大段,B大段之类的就是指一个完整表达的乐段。

1950、60年代畅销歌曲几乎都遵循着歌曲时长2分30秒,每个乐句4小节,乐段也是典型的AABA模式。

结构:AABA模式也是一个比较说得通的起承转合。

然而……

披头士在当时仍然觉得遵照这样的曲式写歌很无趣,最重要的是影响了音乐的自由性,影响了自由性就影响了整个音乐情绪的完整巧妙的表达。

于是....

—《Yer Blues》时长4分钟

—《Helter Skelter》时长4分半

—《A Day in the Life》时长5分钟

接下来,《Hey Jude》时长7分钟,《Revolution9》时长8分钟(仿佛回到了古典音乐时代,这个时长足矣演奏一个乐章)

500

《A Day in the Life》这首歌更是开创性的运用了三段式(ABC,当然现在三段式曲式虽然常见但也并非大多数)曲式。那么这首歌也是披头士最神奇的一首歌,我们可以稍微剖析一下:

0:44-1:10 为第二次歌唱部分,属乐段A,但是构成这个乐段的两个乐句,第一个乐句为4小节乐句,第二个乐句则是5小节乐句,所以这个句段为9小节;

1:11-1:44 4小节乐句后跟着一个5小节乐句,最后是一个2小节乐句,本乐段为11小节(多么神奇);

2:16-2:48 2小节引子,第一乐句为6小节(包括两个2拍小节);第二乐句为5小节(包括一个2拍小节),所以乐段B是更为神奇的13小节。

再来分析一下这首歌的情绪,40人的乐队从“我想让你兴奋起来”刚结束的两个音符的振动音型开始。接下来的10小节,乐队的每个乐器都在向高音区上升,并且每个乐器的演奏似乎都各自为政,总体的音乐效果就是杂乱上行,没有调性和中心和弦。那么呈现的情绪效果也是恍惚混乱和崩溃。

这个创新让人震撼,这也使音乐的语义表达更加的丰富和抽象!

500

披头士们一起研究歌曲的编曲

500

● 披头士的创新-6:歌词

500

关于歌词这一部分,披头士大概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65年以前(按作品发行时间算)的“盲目乐观”阶段歌词内容大概都是——小伤心,你不爱我却爱他,手拉手,写情书,“耶耶耶”,“噢噢噢”,“嘿嘿嘿”,小思念之类的... ...当然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绝大多数的歌词状况(可能确实那个时候的美国青年除了小情小爱也没什么正事儿)。

500

当然,那个年代也有关注社会现象以及表达追求真理、美德之类歌词的产生,Kingston、Peter,Paul and Mary 和另一个可以担得起「伟大」一词的 Bob Dylan。

500

列侬与鲍勃迪伦

披头士乐队的音乐成就还要算上鲍勃迪伦的一份功劳。那一年列侬在美国和鲍勃迪伦相遇,然后列侬把迪伦介绍给了乐队成员。这一次相遇,也是披头士乐队和列侬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1965年披头士歌词的变化(准确说应该是约翰列侬)就是受了Bob Dylan的直接影响,才诞生了充满社会责任感、写作技巧高超多变、题材广泛的歌词,作为潮流的引领者和时代的代言人对后来摇滚歌曲的歌词影响至今。

500

Dylan与Lennon

500

500

● 披头士的创新-7:专辑概念

披头士十分重视专辑中歌曲之间的关系,《Sgt.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这张专辑就是歌曲高度统一的典型。在昨天我们聊到的草东没有派对专辑《丑奴儿》也是用到了这个概念。

那么有人会问如何解释双向风格的“白色专辑”,人家虫虫四天王也为此付出了精心的设计,虽然是双向风格但把曲目进行了平衡设计,例如(这次用中文,方便大家心领神会):

1、《革命1》与《革命9》

2、《蜜蜂馅饼》与《野蜜蜂馅饼》

3、《哭泣的吉他》和《温柔的枪》

4、《黑鸟》、《小猪》、《猴子》和《摇滚浣熊》

这对后面乐队或音乐人定义音乐专辑的结构和风格树立了一个典范。

500

Sgt.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内页图

500

做完了分析,也该有一个总结。

500

500

我至始至终没有把披头士的「伟大」落脚到几个人的故事和奖项上,因为毕竟最感动我们的,和对当今流行音乐(大的范畴包括摇滚乐)最大的启发,依然是他们的作品。

无论媒体和大众如何演绎几个人的传奇人生,但是他们的作品却客观的存在于那里,因此我才把披头士的伟大落脚在了作品的分析上。

披头士的很多创新之处并非前无古人,披头士的创新之处也并非凭空创造,我认为“披头士创新”的最大意义在于这些创新借由披头士被无限放大并对流行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知乎上,有用户这么说到:

500

披头士之于世界乐队的意义,就如同崔健之于中国摇滚乐队的意义。但不管是披头士还是崔健,他们的共同性都是用创新精神让打破常规后的音乐被发现了更大的可能性,这被我们称作自由!

那么对于我们普罗大众而言,披头士的意义不仅是让我们享受到了那么多的经典作品,更享受到了在披头士启发下能够挖掘出自己情投意合的优秀音乐作品,用音乐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些情趣和色彩。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