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中秋笔记

来自微博@韩洞秋

分享一种有趣的心理,“幸福忧虑”。今天本来想分享一件喜悦的事,但随即出现许多担忧,最后还是没有分享。转念一想,这不就是“幸福忧虑”心理嘛!

即,因担忧“体验、表达和追求幸福”可能带来不幸的结果,而对幸福产生消极心理;表现为以各种理由回避与“追求、表达幸福”发生关系。⚠️

i “幸福忧虑”是一种跨文化的心理。并不是中国人才有“秀恩爱死得快”的文化心理。但比较起来,东亚社会比西方社会更倾向于认为在公开场合表达“幸福”是不合适的。还有在中美人群、美日韩人群中进行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人更倾向于认为集体幸福优先于个人幸福;日本人、韩国人更倾向于“现在的幸福预示着未来的不幸”,这也是一种文化心理。

ii 乐极生悲。物极必反。福兮,祸之所伏。

iii 图2:通用的测量“幸福忧虑”量表。

iv 有一个解释“幸福忧虑”的文化模型,情绪评价模型,它把情绪分为两类:一是跟个人气质有关的实际情绪,二是受社会文化影响的理想情绪。举例 当中国人实际体验到积极情绪时,理想情绪情绪会出现反作用,使得中国人更倾向于体验“低唤醒度”的理想情绪,比如镇定、轻松、清静。总之,当实际情绪与理想情绪存在落差,“幸福忧虑”就会出现。

v 公平说,确实存在支持“幸福忧虑”的事实性原因:1⃣️祸福相伴。一个人或一种文化越是对幸福持未来取向,就是重视幸福所带来的发展多过当下的体验,就越容易出现“幸福忧虑”。还有,中国人群更倾向于相信祸福无常,就是:生活不会一直幸福,也不会一直不幸。

2⃣️道德因素。害怕幸福,因为想到还有家人、社会上不幸的人,自己表达幸福是一种罪过或问题。社会边缘人群(弱势者)更容易表现出“幸福忧虑”,担心自己变坏,苦中作乐过分就失去了前进动力。

3⃣️招致恶意。担心表达幸福、追求幸福会引起嫉妒、怀疑、怨恨。消极心理冲抵了积极体验。

4⃣️对人自己都不利。主要是担心追求幸福会增加自己以及他人的负担,并因为不幸福而更加焦虑。

合理推测,许多人的“幸福忧虑”可能深深埋藏在潜意识里了。当幸福的积极情绪来到时,拥堵在心门,却只敢小心翼翼开一点门。500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