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墙西洋建筑图与宇文恺纪念碑,对比强烈很有象征意义

去年秋天,我一位同事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园里逛,发给我一堆照片和相关评论。说在他们建筑学院看到墙上都是西洋建筑图,忍不住吐槽:西化得很。这位在我眼里本身就是高校里那种典型的崇美派,居然也觉得看不下去。

500500这也难怪,建筑大学处于华夏文化的腹地,到处可见本土古代文化的遗存,居然没想到放中国建筑图片上去,让外人觉得匪夷所思。

好在在另一张照片看到本土文化的迹象,校园某处立着一座宇文恺纪念碑。

500正文为:隋宇文恺营造纪颂碑。

宇文恺是隋代营造大师,时任太子左庶子,规划设计和主持营造了大兴城(唐长安城)及洛阳城。其中大兴城,自开皇二年至开皇三年,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建造。

隋唐长安城的创建者,一代营造大师的纪念碑放在西安的建筑大学,可算适得其所。我上网查了一下,碑额四字“匠人营国”是集自梁思成的字,正文由吴良镛院士题写。碑的背面刻有北宋吕大防所绘长安城图的复制图。不可不谓用心。

但是我留意到立碑的时间是2016年9月,距今不到10年。私下推测,可能和这几年的大环境有关。新时代以来,中央提出四个自信,有关部门也下发文件,要求各高校在教学科领域具体落实,尤其是在文化自信方面。在此形势下,高校当然都会有所动作。

满墙的西洋建筑图和姗姗来迟的宇文恺纪念碑,两者形成强烈对比。不禁想到一个问题:你那罗马竞技场和圣马可大教堂等所代表的体系,能解释宇文恺背后那个系统吗?

我没想指责建筑大学什么,只觉得这件事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中国高校中西方学术体系占据主导地位,这现象普遍存在,并不限于建筑大学一家。面对文化自信的号召,高校很多人往往是被动响应,在细枝末节做文章,流于表面和形式,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心有抵触。原来的体系还在,对人的桎梏不易解除。文化自信不是光喊喊口号就能达成的。

那天看《这就是中国》节目,张维为老师说,要让中国学回到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体系。这是问题的根本。要建构自己的体系,必须放弃习惯性膜拜和依附西方的心态,唤醒主体意识,所谓正心诚意,这才谈得上自信。对于在西方体系中浸淫日久的人,这意味着否定昨天的自己,灵魂深处闹革命,谈何容易。

有一种预感,要完成这个过程,恐怕得经历一场大烈度的事件才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