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怎么打破“越减越负”的怪圈?

据微信公众号“央视网”报道,“双减”政策已进入第三个年头。现在,校园生活确实不太一样了:课外补习班少了、兴趣活动变多了、考试不搞排名了……可是,教育焦虑却始终存在。

报道称,去年冬天,一张小学生在医院边输液边赶作业的照片,让不少人心疼。其实,父母何尝不想让孩子快快乐乐呢?只是,面对升学压力,家长们更害怕孩子“掉队”,进而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

为什么有些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后,学生反而更累了?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李鸿彬认为,这是优质教育的“供需”存在矛盾所致,是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造成的。试想,如果优质教育资源很丰富,每所学校都各具特色,水平相当,大家就未必再挤着要上哪一所名校了。所以我国提出“双减”政策,在义务教育阶段关键还是在于要给孩子们提供充沛的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

李鸿彬指出,随着社会全方位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朝着更高水平发展,将来不但有更好的教育资源供给,人们的观念也会改变,成功的标准也具多元性,不一定非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成功人士。

好好发展职业教育,能改善教育负担过重的问题吗?针对这个问题,李鸿彬表示,当下我们对孩子上职业中学,相对来说会有一点顾虑,主要还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前景问题。试想一下,如果职业教育发展得好,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比普通学校的毕业生更有一技之长、更为吃香、社会地位更高,那么人们自愿选择读职业教育就将成为现实。

李鸿彬认为,“教育减负”关键的解法,是要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师资队伍、教育科研、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投入,努力缩小不同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推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观网小伙伴,你有没有发现​教育“越减越负”的现象?打破“越减越负”怪圈,你有什么建议?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