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起诉莫言?该来的总归要来,这是国内互联网舆论10年演变的一个必然

今天这篇文章,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国内互联网舆论10多年来变迁。

其实互联网舆论吧,最近10年这个发展,生态链的变化,确实很有意思。

最开始2010年代初期,互联网舆论确实都是以“公知”为主,确实都是以负面舆论为主。比较著名的微博大V薛蛮子,很多老网友应该有印象。

500

那么,为啥最初互联网舆论都是这种情况呢?就是负面言论为主呢?

这个首先,互联网舆论兴起之初,确实咱们国家那会还有很多群体性事件,当年城管形象怎么样,老网友应该都还有印象。

然后一开始网络舆论,最活跃的,就是各种法律人,各种媒体人。

特别是各种媒体人,他们天生具有成为意见领袖的便利。

那么,2010年代还是各种都市报黄金时代。那是纸媒最后的盛宴,那会还没有如今这些网络媒体,也没有如今各种短视频平台,广告主要还是要找这些媒体。

500

彼时,都市报为了抢新闻,为了吸引读者,各种深度调查报道很给力,尤其是挖外地负面新闻方面,非常专业。

所以,那个年代,异地监督确实做得不错。

如今这种局面早就不存在了。

举个例子,比如前两天南京大火,还有之前河南宿舍大火,放在纸媒年代,各种头条,各种深度报道,各种当事人采访,能给你还原得清清楚楚。

老网友可以回忆一下当时类似事件报道。

但现在,没有了。

咱们不去评论这种变化,它到底是好是坏。总而言之,如今媒体生态链完全不一样了。

说这些,是想说明,当时这些市场媒体人,他们会成为2010年代互联网舆论最活跃的意见领袖,确实是因为他们有这个素养,那他们当时很多发言,确实都是负面批评为主,这个就很自然了。因为他们天天干的就是这个事儿。

正能量,那都是属于新闻联播,市场化媒体就是要吃这碗饭,就是报道各地负面新闻。

理清了这些背景,你就能明白,为什么2010年代互联网舆论,似乎都是以批评为主,都是“公知”。

更深层次来说,很多“公知”,特别是这些法律学者和媒体人,受西方自由化影响比较深,特别是新闻人,都有这种倾向。这个就不展开了。

如今回过头来想,当时这些互联网舆论主要是“公知”言论,这肯定不对。因为中国这么大,有很多负面事件,但当时经济发展也特别好,当然也有很多可喜变化啊,但是市场化媒体自身职业特点,就造成了他们偏向于报道这些负面事件(当然都是异地监督,本地负面舆情肯定不会报道)。

所以,这就是典型的生态链缺失,只有“公知”言论,天天尽是些负面舆情,这就很不体面嘛...

所以后来薛蛮子就

500

然后南方系代表就

500

扫清了这些大V,网络环境开始慢慢起了变化。

也就是在那个时期,带鱼侯开始崛起了。这是很多网友熟悉的第一代“爱国流量”。

接着,就是纸媒黄昏,自媒体时代出现了。这是影响国内互联网舆论的最大变量,没有之一。

纸媒时代,各种都市报时期,凭良心说,虽然确实各种负面报道多了点,但是人家确实专业素养很高,报道出来的各种东西,至少有底线。

为什么说有底线?因为一个专业媒体,有前线记者,有后方编辑,还有总编各种审稿,这一套流程下来,虽然肯定也有各种标题党,但人家报道的内容,没有啥问题。

但是,到了自媒体时代,那就是泥沙俱下,怎么能吸引人眼球怎么来了。

自媒体本身就是很多胡说八道,加上受众本身很多智商确实感人,典型的像抖音经典数学题,0.8×0.4,都能吵半天。

所以,以前有专业媒体时代,还有个门槛,还有个筛选,还不至于太离谱。

但是到了自媒体时代,很多离谱的内容就越来越多了。最典型的就是西方伪史论,居然能大行其道,就足以说明一切。

而且,特别是这种阴谋论,尤其有市场。

好了,互联网舆论发展演变到这一步,专业媒体方面,只剩下各种宣传喉舌,而没有异地监督了,所有我们熟悉的权威媒体,都开始宣传正能量了。

500

公知呢,基本上都被打倒了。

剩下的自媒体,会是哪些比较活跃呢?用脚指头想想都知道啊。当然是那些宣传正能量为主,但是又不像权威媒体那样有底线的了。

从这一步开始,各种“爱国流量”就开始轮番登场了。

注意这个引号啊,它代表的是吃爱国流量,而不一定是真爱国。

很多人喜欢说一句话,爱国流量哪怕是错的,至少它立场是对的啊。爱国会有错?

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

爱国本身没有错,但是正常爱国是没法吸流量的啊。

你想想,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正常遵纪守法,朴素地爱着这个国家,对祖国有很强烈自豪感,大多数普通人有存在感吗?

要想有存在感,就必须要有出格行为啊。什么叫新闻?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啊。

像前不久那个战马行动,天天宣扬铲除狗汉奸

500

实际上把人家商场正常招贴画,往日本旭日啊旗上面靠,然后到处举报

500

爱国流量做到这个份儿上,它就是一种必然。它必然要搞出更多离谱夸张的事件,才能吸到流量。

因为你正常喊爱国口号,大家阈值已经拉太高了,没反应了啊。

就像很多人都看过这么一段话:“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的话,那么温和的批评将会开始变得刺耳;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那么沉默将会被认为是居心叵测;如果连沉默也不再被允许,必须要表态的话,那么赞美的不够卖力将会成为一种罪行。”

这段话,网上传言据说是柏拉图名言,实则扯淡。

500

那么这段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这段话在别的地方不一定对,但是分析当下那些“爱国流量”,就非常有道理。它揭示了一个赛道是如何走向极端化的过程。

好,前面铺垫了这么多。

终于可以进入今天正题,冒火星起诉莫言这个事儿了。

500

冒火星和上面那个战马行动,其实都是一个路子。就是打着“爱国旗号”,想吸流量,想出名。

但是普通手段如今已经没法吸流量了,他们就只好干一票大的。

实际上,冒火星不是第一次针对莫言了。之前他有大量抨击莫言的言论。

500

还有,网上这些年针对莫言的各种言论,其实特别多,说莫言小说是抹黑的各种言论尤其多。

比如莫言小说里面关于那个年代吃煤的描写

当然不仅是莫言,就连刘慈欣《三体》,也被某些人批评,说是和莫言获奖原因一样,都是因为抹黑中国......

500

所以,实际上,是有很多“爱国流量”想吃这碗饭。

正是因为有太多想吃莫言,甚至想吃刘慈欣的“爱国流量”了,以至于不疯狂一点,你根本就看不到他。

如今冒火星就达到了这个效果了嘛。如果没有他起诉莫言这个事儿,有多少人听说过他?

这让我想起了某些曹县新闻,正常曹县人对着将军像章顶礼膜拜已经不能成为新闻了,只有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将军画像,才能成为新闻。

500

这就是极端化。

这就是前面那段话描述的某种必然过程。

这是国内互联网舆论生态链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必然会出现的结果。

但是,和10年前相比,一切都反了过来。

物极必反啊。

事情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10年前公知言论大行其道不是好事,如今这些“爱国流量”如此泛滥,难道就是好事了吗?

所以说,生态链很重要。生态平衡很重要啊。如果一个完整的生态链,缺少了某一环,就必然会发生异变。

当然,冒火星起诉莫言这个事儿,其实是好事,大大的好事。还应该继续加大力度,冒火星不能只起诉莫言啊,比莫言小说里面各种黑暗面描写更严重的作家也还有啊,不能因为莫言获得炸药奖,就只逮着莫言一个人的羊毛薅啊。

冒火星起诉莫言出名了,其它想走这条路的“爱国流量”们,可不能干坐着啊,赶紧想办法找其他作家啊,前面不是说了刘慈欣《三体》吗?还有余华的《活着》啊,《许三观》啊,都卖血了,不比莫言描写点吃煤更严重?

500

建议加大力度,都起诉起来。

让某些部门好好看看这些“爱国流量”到底想干点啥。

然后,你就能明白一句话,欲让一个人灭亡,必先让他疯狂。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