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过去了,我们为什么还是那么爱看《种地吧》?

在人声鼎沸的第二年,真诚仍是《种地吧2》的爆款密码。

文|怡晴

编 | 陈梅希

一年前,《种地吧》开播时,“种地”的噱头远远大于节目内容本身。那时候爱看乐子的网友并没有想到,由十个少年一起种地拍成的综艺不仅获得了豆瓣9分的高口碑,甚至帮助他们从“土地”走上“春晚”。

一年后,《种地吧》第二季(以下简称《种地吧2》)再次回归,已然是“轻舟已过万重山”。依然是种地的主线任务,在一开始就引来10万禾伙人的弹幕支持,首播热度值达8675,收割爱奇艺总榜热搜榜、综艺热搜榜、飙升榜、出品榜等多个TOP1;热度走高的同时,节目话题性也十足,揽获全网热搜885个,其中微博热搜616个、总榜上榜83次,让冷静的综艺大盘显得生机勃勃。

500

一个不依赖流量、八卦的节目,经过一年的培育,已经呈现出爆款相,开播便走出长视频平台,占领微博、短视频、小红书等社交舆论场的讨论高地,持续激发观众与节目的共创粘性——在每一条与《种地吧2》相关的内容下,几乎都有禾伙人真情实感的小作文。

《种地吧2》的回归,对观众来说是不负众望的,对行业来说,也是翘首以盼的。大家都想见证,这个从“土地”中产生的灵感,如何继续打破综艺人的思维惯性,续写第一季的火热,创造出属于一个IP独一无二的价值。

500

从“黑马”到“爆款”

如果说《种地吧》是一档黑马综艺,那么《种地吧2》就是一档爆款综艺。

相较于大多数综艺,《种地吧》的综艺创作思维有些“反常规”。它就像一部纪录片,本分地呈现十位少年种地的全过程,不想凭借劳作的辛苦引发大众的共情,而是去伪存真,用真心打动真心。如此一来,观众沉浸到综艺中的过程呈现出“细水长流,逐渐上头”的特点。

第一季播出后,《种地吧》便成为综艺市场中的爆款存在,藉藉无名的“十个勤天”开始成为青年人的榜样,传播脚踏实地的农耕精神外,也塑造了一批同样热爱耕种的禾伙人们。

站在第一季的基础上,第二季的回归,自然带来了综艺市场许久不见的数据狂欢。除了爱奇艺站内热度一路狂飙,《种地吧2》开播首日也登上微博综艺传播榜、猫眼全网热度总榜、灯塔全网综艺播放市占率、云合全舆情热度、vlinkage网综播放指数、艺恩全网综艺榜、蓝鹰全网综艺榜等七大数据榜单TOP1,超越了多档综N代和国民综艺。

500

作为一档没有模版可以借鉴的新综艺,《种地吧2》的火热回归,意味着平台对农耕新赛道的养成。尽管做一档新综艺充满风险,但结果也验证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农耕”题材开始真正实现在综艺市场拥有话语权,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这种“养成”甚至也包含对观众的养成。从第一季的黑马选手,到第二季回归即爆款,主创团队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用超过五十期的内容培养了观众在长视频追综的习惯。事实证明,在碎片化阅读和观影的时代,观众并非苦综艺时长久矣,而是患好内容不多。即使已经每周双更、单期节目时长超过100分钟,不少观众仍在弹幕中调侃:“进度条你应该学着自己长大。”

在追综的过程中,禾伙人将情感持续投入其中,在屏幕外与种地少年共同成长,从而与节目之间形成了超强的粘性。《种地吧2》用好内容持续吸引观众入局,一旦与节目产生记忆、情感的联结,便成为节目源源不断的“自来水”。

比如在开播弹幕中,经过半年追综的禾伙人们,显然比节目组更会玩梗,看到何浩楠开车的表情,会比字幕组先一步点出“六本车神”的细节点;看到李耕耘耍宝,便默契地打下“三哥活泼不少”的感慨……主创们打造了《种地吧》,却也在无意间让观众参与了内容的共创,将观众的“自我”与种地少年的“他我”形成紧密勾连,在一年记忆的沉淀中,焕发出更强的凝聚力。

殊不知《种地吧2》刚刚上线时,会给每位预约的禾伙人发私信,邀请大家共同度过“人声鼎沸的第二年”,这样的仪式感恰恰就是这档节目产生凝聚力的细节表现——节目组、种地少年与观众,是一种共生的关系,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精神寄托。

从“黑马”到“爆款”,从无人问津到万众瞩目,数据狂欢与人声鼎沸的背后,《种地吧》俨然已经从一个新品类成长为了头部爆款IP,号召力与影响力不言而喻。

500

要创新,也要传承

对于一个综艺而言,做新一季的内容,意味着要比第一季投入更多的努力与创新,如此一来,才能持续满足观众想要的新鲜感。

事实上,《种地吧2》的开发要冒更多的风险。第一季,没有见过素人耕种的观众们,渴望看到从开垦到施肥的完整细节,但到了第二季,进行同样品种的耕种,可能就会遇到大量重复的细节,为了提高可看性,节目组只能进行删减。

一边是重复内容的缩减,一边是要确保五十期有效内容的输出,主创们需要在节目内容上做出更进一步的升级,才能不辜负观众的期待。于是,在最基础的农耕操作上,节目组将种植面积扩大两倍,从142.8亩升级到450亩+,为少年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权,也带来新一季的挑战度。

500

新的挑战下,十位少年的成熟专业与第一季形成鲜明的对比,“成长感”体现在每一个具象的瞬间。在第一季需要消耗六天来完成的水稻收割任务,少年们在一天便已经完成,第一季走的弯路成为宝贵的经验积累,为第二季带来效率的显著提升,一位位合格新农人的形象跃然于屏幕之上。

新一季中,擅长PPT制作的李昊,谈判技巧也变得“炉火纯青”,三言两语便戳中要害,提出高性价比的方案与对方协商;不善言辞的卓沅,致力让十个勤天的蔬菜走到全中国每个人手里,新一季中,他被网友发现在菜市场摆摊卖菜,用低调的方式继续追梦,并没有利用节目的名气搞粉丝经济。

升级与挑战之下,《种地吧2》有变化,但仍然保持了最初的创作初心,将“种地”带来的治愈感与幸福感继续传承,用朴实和真诚感染着每一位观众。

一般综艺在进行第二季筹备时,往往苦于第二季嘉宾阵容的更换、游戏形式的创新、话题的与时俱进程度,但作为一档将观众情绪价值拉满的综艺,《种地吧2》虽然需要用模式的焕新给人新鲜感,但更多的是要保持价值内核的不变,以延长观众的情感满足。

日出时,十位少年携伴而行,开着小三轮或者播种机,扬起灰尘的场景,与去年遥相呼应。在镜头的记录中,后陡门虽然变新了,却依然可以在导演大自然空境的呈现中,在少年们拖着病体与时间的赛跑中,在一次次打破原定计划寻找解决办法中,找到那份属于田园农作生活的真实感。甚至“战歌”也仍是去年熟悉的那首,前奏一响起,屏幕前的禾伙人们或许会心一笑,感叹热血时刻的即将到来——那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默契。

500

当下与过去交织剪辑,一群少年创造新农耕的故事愈加丰满。他们从青涩走向成熟,使用器械更老练了,任务分配更果决了,预判土地情况更准确了,也在一次次困境中扛起生机与希望,真正将“种地”这件事做大做强。观众陪伴“十个勤天”一同见证他们成长的过程,少年们也陪伴着“禾伙人”一起对土地有了更加浓厚、深沉的了解与敬意。

《种地吧》更像是一部田园生活的大型连续剧,前后的内容息息相关,屏幕内外互相养成,在创新与初心中,沉淀出醇厚的气质,历久弥新,让“十个勤天,做大做强”成为一个口号,更成为一种信仰。

500

只可模仿,无法超越

一年之后,《种地吧2》仍然是当下最值得看的综艺。

作为一档素人种地综艺,《种地吧》的爆火有不可复制的成分。由于平台耗费一年时间的养成,已经在农耕赛道积累人气,立住口碑,因此,提到“种地”,《种地吧》只会是观众心中唯一的白月光。

但这并不代表综艺制作思维的不可复制。十个藉藉无名的少年,通过200天的脚踏实地,就可以做成一件事,闯入大众的视野,背后是平台敢于创新的勇气,以及愿意为新内容付出成本的耐心。

面对缺少动力的综艺市场,观众捉摸不定的喜好,新综艺的诞生总是伴随着生命力的脆弱。《种地吧》IP的培育成功,也为综艺制作趟出了一条确定性更强的道路:情绪价值的满足固然是需要的,但并非是简单的快乐,而是由心底产生的一种价值认可。而通往这条道路的方式或许有很多,消解流量与剧本的真实记录自有万钧之力。

500

综艺爆款缺失的当下,可借鉴的成功样本逐渐减少,从第一季到第二季,《种地吧2》仍然面临诸多挑战,这档靠“天”吃饭的综艺,需要团队砥砺前行,继续摸着石头过河。

庆幸的是,从结果来看,第二季在内容层面已经稳住口碑,让综艺市场热闹起来的同时,也让综艺从业者有更多信心。

第一季播出时,便有从业者告诉刺猬公社,《种地吧》IP就像是一个样本,它让大家看到大成本综艺制作带来的分配结构问题与效果的削弱,也让大家看到“小而美”综艺所释放的超强势能。而第二季的成功,更彰显了“小而美”综艺生命周期的长度,并非大制作才有资格走得远,好内容反而能真正地穿越风暴,冲出重围,成为争相模仿的爆款。

《种地吧2》为2024年的综艺市场开了好头,它证明,新颖和真诚才是得观众缘的灵丹妙药,这是最难模仿也最有效的综艺制作底层逻辑。

第一季结束前的麦田音乐会上,十个勤天一起演唱了鹭卓写给后陡门和禾伙人的新歌,他们唱道:“别把我一人留在这个夏。”当时,与未来有关的一切尚未明朗,而在这个春天,观众和行业都可以骄傲地回答,好内容的生命力真的可以“经过冬,走到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