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中式养生,从投资「Juztlab草本未来」看若羽臣的大健康野望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先生开药方”。
中国人对于“滋补养生”、“食疗”这些词汇可谓是耳熟能详,诸如花胶、人参、燕窝、虫草花等等这些传统滋补食材的健康形象也早已是家喻户晓,不少国民对此都有着深厚的产品认知,成为许多人餐桌上的“常客”。
在时代的发展长河中,“食补养生”、“药食同源”的概念依托着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渗透进每一个国人的DNA,传过一代又一代。
而如今,这一代年轻人也接过传承的接力棒,开始举起了“养生”大旗。
近日,专注于“药食同源”,瞄准25-34岁年轻人群,为他们生活场景提供养生产品解决方案的草本健康品牌Juztlab草本未来,获得了头部品牌管理公司若羽臣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当朋克养生成为当代年轻人普遍的一种生活状态,作为深耕大健康领域多年的“行业老手”若羽臣,为何会如此布局?而“初出茅庐”的草本未来又有何特殊性,能获得资本的垂青?

“药食同源”的概念还在继续升温。
在小红书上,这股风潮早已流行于各种打工人养生食谱中:将枸杞、桂圆、红枣、金银花、决明子作为食材的养生茶,选用菌菇/肉丸/猪骨/虾仁食材的健脾养胃汤,各种基于早C晚A的饮食新配方新攻略……
据新华网《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年轻人正在成为当下养生消费的主力军,18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
中医药文化的心智认知与Z世代消费习惯的结合,给产品形态的范式变化提供了新的方向,以“药食同源”为重心的中式滋补养生市场加速崛起。

譬如东阿阿胶,就推出了旗下独立品牌“桃花姬”,将阿胶做成了顺应这个时代年轻群体需求的时尚小零食,同时,为进一步提升了阿胶的适口性,东阿阿胶还将阿胶与红枣结合,推出了备受95后追捧的“阿胶红枣汁软糖”。
国家战略和政策的陆续出台,也在不断为药食同源产业注入更多可能性,其产业前景长期向好。
2020年年初,国家卫健委和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公告,将当归、山柰、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等6种物品纳入《食药物质目录》,并且对党参等9种物质开启食药物质管理试点工作。目前,“药食同源”物质名单上总数已达110种。
但相比于需求端的火热、政策端的支持,这个拥有14%年复合增⻓率、3000亿规模的中式养生市场,其供给端和投资端却受到大环境影响稍显冷清。
从供给端来看,目前产业中仍存在许多并未被满⾜的痛点和痒点:
比如普遍以农产品及初加⼯产品输出为主,产业链短、技术粗糙、产品最终形态简单、利润率低;在⽣产、加⼯、流通环节中信息不对称,导致价格波动、供需失衡。
再比如现代中药材质量⽔平良莠不⻬,“良方”也难出“优效”,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致性是极⼤的挑战。
更大的问题在于,中药材本身形态较为简单,⼝感差,具有浓烈的⽓味。这样传统的药品形态及⼝感,⽆法匹配年轻消费者对于美味、舒适、便携的需求,与他们的生活场景也相去甚远。
再来看投资端,整体新消费投融资的不景气,让早期项目受到更严苛的审视和考验。
据赢商网不完全统计,2023年1~11月新消费品牌累计融资161起,不足去年全年一半,不及2021年的1/3,比疫情爆发的2020年还少了一大截。
这就导致新消费赛道的初创项目团队在当下市场竞争中,早早就要考量完善商业模型,并快速证明“赚钱”能力,才有可能具备“沙里淘金”的价值。
草本未来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的过人之处,让其被大健康赛道的“老司机”青睐?

过去几年,面对“药食同源”这样一个蓝海市场,确实有不少新老入局者陆续推出了针对性产品。
比如汤臣倍健、Swisse等膳食营养补充剂企业,以及同仁堂、东阿阿胶等药企、滋补品企业,纷纷改进产品形态,或推出细分场景下的产品,如便携的黑芝麻丸,将偏药感的片剂、胶囊做成具有零食口感的软糖、果冻。
据不完全统计,华润三九、以岭药业、哈药集团、上海集团、修正药业、天药药业、步长制药、马应龙、片仔癀等大型药企均已纷纷入局养生赛道。
传统企业优势在于长期积累的品牌认知度、供应链与研发实力,有利于降低新品启动难度、保证上新速度。但部分企业也会存在线上业务难快速突破,营销方式偏传统,难以和新生代消费者共情等问题。
也有不少新入局者确实在品牌运营、产品的形态和组合上做出了一定创新。

“人参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到一年做到了近6万瓶日销量,有超过1万家门店在售卖,小红书种草分享笔记多达数万篇。几乎同期,我们还看到了“油柑刮油水”、“羽衣素颜水”、“润肺汤”等各种各样的“养生水”产品。
但新兴品牌同质化严重,线下运营经验欠缺也是其天然劣势,更大的考验是其对药材的研究和应用偏弱,产品的功效性不强,因此难以产⽣复购。流量过后,难言有多少品牌忠诚度。
整体而言,这个市场远没有跑出具有高认知度的头部品牌,市场集中度还很低,仍处在“群雄逐鹿”的阶段。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下,找准切入点是品牌起势最重要的商业策略。
草本未来的打法很有意思,它在产品开发思路上采取了独特的策略——不仅仅关注于单一的产品功效,而是更加注重于中药材品牌和文化价值的塑造。
通过市场研究,草本未来将所挑选的中药材聚焦到两类上,一类是市场认知度高但附加值相对较低的中药材(比如葛根、茯苓),另一类是名贵但加工工艺粗糙、产品形态单一的药材(比如虫草、灵芝)。
基于不一样的真实场景需求,草本未来会重塑传统中药古方,从效果、⼝感、⽅便度三个⽅⾯来设计产品,找到每一味中药材最适合“朋克养生族”的产品形态和定位,提供差异化的药食同源产品,使其更符合现代养⽣场景的便携化形态,达到功效、便携、与调性的平衡。
品牌⾸个已上市的JUZT®系列,就采⽤⾼效吸收、⽅便携带的“固体膏⽅”产品形态,包含葛根解酒糖、茯苓轻松糖、甘草润喉糖三大产品。

这种策略,其实是讨巧地利用了消费者对于高认知度药材的心智认知,将其转移到自身产品和品牌上来。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使得这些传统药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以“解酒”为首个主打场景也很有讲究。当功能食饮赛道越发拥挤,品牌选择细分角度切入,聚焦特定人群与场景提供差异化产品,以精准定位引起共鸣,是能够快速“立住脚”的方式之一。
从安全和有效性上,他们严格按照中医独有的“君⾂佐使”配⽐智慧进⾏搭配,且在全系产品的研发过程中,草本未来与浙江⼤学茶叶研究所和浙江中医药⼤学深度合作,拥有专利授权和独家配方使用权,将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医配⽅融合。
以葛根解酒糖为例,就是在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监制下,依照《神农本草经》进行改良,以葛根为佐药,搭配硒茶、枳椇⼦、生姜等诸药合⽤,有效阻断⼄醇氧化成⼄醛,助力解酒护肝。

在供应链布局上,和大多数竞品不同,草本未来自有产品工厂,有效保证了中药材品质、供应及产品持续迭代和创新能⼒,最大程度保障“药效”。
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同类品牌仍是代工模式,⼯⼚反应速度较慢,产品质量稳定性也较弱,且成本较⾼。
在营销和销售推广层面,除了天猫、抖音、视频号等渠道的高效布局,草本未来也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与其沟通,推出“不倒翁计划”,通过社群运营、品牌传播、销售转化打出“组合拳”促进用户沉淀,目前品牌私域沉淀粉丝已破万,并持续增长,有效拉动了裂变销售和复购。
线下方面,草本未来与头部⻝品类经销商达成战略合作,在6个⽉内将产品推⼴⾄华东地区全家、罗森等超万家线下渠道。
由此,草本未来快速在上下游建立起自己的竞争壁垒,以仅仅几十万的启动资金,在一年时间内摸索、跑通了自己的MVP(最小可行模型),并验证了模式的可持续性。
事实上,从中药材到快消品,并非只是将原有的医药配方优势转化成日化、食品、饮料产品那么简单,需要考虑从产品规划、品牌定位到品牌整合传播营销等多重因素。
在面向大众消费者的C端市场里,如何通过巧妙的品牌与产品策略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灵活的渠道拓展策略让消费者触手可及,是摆在众多入局者面前绕不开的课题,也是考验一个项目是否真的有能力走下去的黄金标准。

落子草本未来的背后,若羽臣也在下一盘大棋。
从品牌运营起家的若羽臣,从2020年开始便开始布局战略升级,全面向品牌管理跨越,从价值链低端持续上游。无论是自有品牌绽家快速突围,还是近年来在投资上的持续布局,都紧密围绕着这一主旨。
做服务和做品牌的核心区别在于——全链路的自主操控和资源整合权。
做品牌涵盖从产品供应链、产品设计及市场营销、销售运营等多方面,每个环节都需要有持续下钻的能力,这对于人力和财力都提出了高要求。
而服务行业相对更轻,强调全品类覆盖、薄利多销,在话语权上相对弱势,对品牌的渗透也较为局限。在品牌管理的转型关键期,选准赛道、聚焦资源、力出一孔,是若羽臣提升成功率的选择。

目前,中国人均保健食品消费仅为25美元,仅为美国的14.8%,行业增长潜力巨大。后疫情时代催化下,市场发展更是提速,是为数不多的增长迅速且规模可观的行业之一。
自2016年起,若羽臣就已经开展跨境业务,抓住了海外保健品在中国市场发展的首波机会,在人才资源和行业知识及经验储备方面积累数年。
公开信息显示,其核心业务团队中,大健康行业人才占比超过一半,沉淀出超50个大健康品牌,20个渠道及100个叶子类目的深耕经验,帮助多个服务品牌成功加入天猫国际亿元俱乐部。
行业的红利+基于全球布局的资源和能力,给了若羽臣持续发力大健康行业的底气。而这也是草本未来亟需若羽臣深度赋能,开启跨境等更广阔市场的关键。
事实上,跨境电商渠道可以降低进口营养健康食品进入国内市场的准入门槛,且产品功能上更多样化,有助于中国消费者接触到更丰富的营养健康食品,同时与国内品牌产生良性竞争,开发新功能新产品,驱动行业持续发展。
目前,跨境电商已成为企业探寻产品多元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网经社整理数据显示,中国跨境电商用户在2022年达到1.68亿人,过去5年的年均复合增速为21%,同时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也从2017年的8.1万亿增长至2022年的15.7万亿,年均复合增速为14%。
基于多年的跨境电商领域深耕,若羽臣沉淀了全球供应链及产业链资源,能快速帮助品牌清除市场的障碍,极大缩减了试错时间。而作为股东,同时也是上市公司,若羽臣也可以通过多元资本合作方式,迅速丰富自身在大健康产业的生态。
2022年起,若羽臣加速布局新消费,重点关注大健康等高潜行业,通过内部孵化+外部投资、并购、合资等多元化资本操作路径,整合全球大健康领域的优质资源和团队,丰富产业链布局,以资源优势和全链路能力,深度赋能合作伙伴,实现从单一的品牌运营模式向全方位、多层次的品牌管理模式的全面升级。

若羽臣的系列动作,也是CVC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一个缩影。相较于如今对新消费慎之又慎、“如履薄冰”的财务投资人,CVC在投资策略、资源配置以及价值创造上的优势也开始凸显。
市场波动,淘汰赛必然更加激烈。经济周期下行,伴随出清加速形成产业集约化趋势,企业和品牌的马太效应也将加速释放,中国消费的竞争态势也将逐渐从“规模之最”向“品牌之最”跃进,从市场需求出发,打磨品牌和产品,是铸造品牌金字招牌的核心。
消费这个常青赛道,行业现金流相对更好,随着估值体系的回归,也恰好给了一些相对有耐心、坚持长期主义的投资者好的机会。
其中以CVC为代表的投资方则成为典型代表,不同于传统投资机构盘算的募投管退,单纯追求高效的财务汇报,他们也在意对于公司自身战略布局的良性建设。
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在项目投资上,他们除了资金之外,更能提供行业专长、业务协同、全渠道赋能等多维度的价值。
入股草本未来,若羽臣可以再次拓宽其在大健康领域的品牌管理矩阵,为后续增长蓄力。
然而,任何投资都有不确定性,是否能获取成功,取决于市场的接受度,也需要看若羽臣如何克服系列挑战,在投资孵化和品牌管理实践中不断做自适应调整。
在这一过程中,其如何平衡风险与机会,将是检验其商业智慧和执行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