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戏剧作教师倪骏:从《繁花》《阿飞正传》中看到影视剧改编的多元化

500

■ 本期特邀嘉宾 

■倪骏

500

500

《四味毒叔》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央戏剧学院剧作老师编剧倪骏。今天我们聊一聊一个话题是忠于原著是否是影视剧改编的唯一标准?

我个人认为忠于原著,并不是说完全跟原著一模一样,100%的复刻,这不是忠于原著。忠于原著指的是忠于原著的精神,忠于原著基本的故事框架。《繁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繁花》是特别浩瀚的一部长篇小说,它有三个男主角,但是王家卫的《繁花》只选取了其中的一个男主角阿宝的故事,对原著进行了特别大的改编。

500

但是你能说他不忠于原著吗?并没有。他还是在原著的基底上,进行了他自己的二度创作。所以我个人觉得,忠于原著想表达的主旨就可以了,而不是说要进行彻底地复刻。而我在看《繁花》小说的时候,其实看到金宇澄还借用了王家卫《阿飞正传》中的那一些场景描述,可以说王家卫的电视剧和金宇澄的小说,在前生今世上有很大程度的契合。

500

金宇澄写小说的时候,他可能就已经想到了王家卫电影中的阿飞形象,而王家卫在进行金宇澄小说改编的时候,又能够非常完美地把小说中所呈现出的上海90年代的精神气质,进行一个特别完美的表达。你能说它不忠于原著吗?我觉得不能。

500

有一句话叫“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有人在进行小说或者戏剧文本的读解后,他实际上都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如果他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表达的话,你就不能说他是不忠于原著的,他是忠于他脑海里的原著,这就是我对所谓的改编作品是否忠于原著的理解。

那么改编的标准是什么?改编没有标准。我就只能这么说,它没有一个确定的一个东西。我们跟平台的合作也能看到原创作品其实很难立项或者过会,有IP、小说的基底可能大大地提高作品的成活度。但是这个就需要我们创作者有很好的改编技巧,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其实就是你改编能不能在原著的基础上去做提升,让它更适合影视剧的创作表达,这个可能是特别重要的。

因为我们也知道,小说是看文字,可能是一种线性感受,你看到了文字之后,你脑海里可能有你自己的图像,那么我们改编者实际上也是在看了原著,在我们脑海里有了图像之后,我们来进行这种作品的改编。因为小说比较天马行空,线索比较繁杂,尤其是很多的网络小说,它们是日更,所以作者可能想到哪写到哪,可能这个枝蔓比较繁多。但是我们做影视剧的改编,尤其是剧集改编可能就要让它紧凑一些。

比如说我们要遵循影视剧的一些审美规律,比如说前三集它可能会更紧凑,“黄金七分钟,生死前三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大部分的影视剧改编,我们都在节奏上比小说快很多。因为看小说的人,他实际上是有足够的时间,慢慢地沉浸到小说阅读中的。

500

但是影视剧如果前头的部分在节奏上缓慢了,吸引不到观众的注意,他可能就弃剧了,就调台了,所以这个对我们创作者是有考验的。影视剧改编小说有没有什么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你不要偏离原著太多,不要完全理解不到,不要完全偏离原著的精神气质,要用更适合影视剧的审美规律的改编方法,去对原作进行提升。

当然其实还有一个标准就是,你一定要根据原著,提纯出一个好看的故事,有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要有好故事、好人物之后,改编和原创其实没有本质上的这种差异,跟创作本身它是一以贯之的。好的影视剧改编,它实际上跟我们做影视剧原创是一个要求,那么你要说标准的话,它可能是同样一个标准。

乔治·布鲁斯东在他的代表作《从小说到电影》中就指出,“一旦人们放弃语言,转向视觉媒介,改变就不可避免”,并认为小说和电影的差别犹如芭蕾舞和建筑的差别。其实小说和电影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我们通过文字,在自己的脑海中去展示这个故事,一个是我们直接的通过视听语言,让观众去看故事。

500

那其实你看文字,实际上它要在脑海里头,它要再二度加工一下。看影像,实际上是一个扑面而来的直接信息的传输。我记得以前有一个电影大师也说过,电影和音乐对于大脑的直接感受是相通的,它可能跟文字对于大脑的这种感受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所以这个就是为什么我们来进行小说改编的时候,可能有些时候要有很大的动作,因为它完全是两种不一样的艺术。那么今天关于改编的话题就谈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