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期,预警

我每周日会在自己公众号发起“新冠感染情况”投票,统计读者群体的新冠感染比例。

本周疫情数据是出现大幅上升,先做个预警。

截止2月19日数据如下图:

500

2月18日,7天新增感染比例为7.51%;

本周的疫情数据有了大幅上升,一口气超过了6%的警戒值。

基本可以说,当前有很大可能进入这一波疫情的爆发期。

500

其实这也不意外,还有关注疫情的人,对于春节后出现爆发期应该都有预期。

毕竟当前因为JN.1,欧美才刚爆发一波疫情,东亚地区也是近期刚处于一波疫情。

我们还碰上春节假期,超大量的人员流动,距离上一波疫情也超过半年时间了,再加上JN.1新变异毒株,要是这样没有出现爆发期,反而才奇怪。

我们都不希望出现新一波疫情,但这东西又不以我们主观意志为转移,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并不是我们遮住眼睛,已经爆发的疫情就不存在了。

当然,我是没资格去宣布什么,这也只是我通过当前的读者数据,去做一些推导说明,所以我也只能说“可能”。

但这份大家长达一年时间里,每周参与的读者投票数据,是经过多次考验的。

包括去年5月的第二波疫情高峰期,去年8月的小高峰,都是灵敏反应在读者数据上,并且跟中疾控、北京疾控的数据是吻合的。

特别是,去年10月开始,国内是出现一波流感+肺炎支原体的其他传染病高峰期,当时发烧咳嗽的人也很多。

但这份读者投票数据,并没有因为其他传染病的流行,而出现感染数据大幅反弹。

这说明,参与投票的大多数人都是认真负责的参与投票,至少从宏观数据层面,并没有混淆新冠感染和其他传染病。

这一点,在当前很难区分新冠感染和其他传染病的当下,是十分难得的。

这主要也是因为,我的读者大多数对新冠病毒的了解程度,是会高于平均水平,仍然有很多人会通过抗原检测,来确定自己是不是感染新冠。

所以,至少目前为止,这份已经持续追踪一年的读者投票数据,我认为是已经积累了十分宝贵的数据沉淀,这也是靠大家过去这一年来,每周坚持参与投票,才能获得的来之不易成果。

在当前其他一些比较靠谱的周报数据,已经改成月报的情况下。

这份读者投票数据,至少可以提供一份相对靠谱的疫情预警数据。

虽然数值上存在样本偏差,但至少数值变化的趋势会反映疫情进展情况。

可以在疫情高峰期到来时,及时提供预警,让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合理应对。

可以在疫情低谷期时,不受外界一些纷杂言论干扰,确定低谷期,避免去年365天都保持高度紧张,能让我们把有限的防护精力,放在疫情高峰期去进行,避免焦虑。

这就是我过去这一年,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去发这份投票的缘故。

虽然有很多人不理解,但也有很多人理解并支持。

其实我的读者里,大多数人即使不理解,也不会恶语相向,大不了就是不看我每周日的文章。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把每周的疫情投票结果分析,都固定放在每周日的缘故。就是尽量为不喜欢看到“新冠病毒”这四个字的读者考虑,尽量不干扰不喜欢看疫情分析的读者,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仍然还是有一些得了“新冠PTSD”的人,只要看别人提到新冠,就会心里很不舒服。每次我每周日分析疫情的文章,都得点进来骂两句。你说他要是不喜欢看,就别看。他还非得点进来,让他自己不舒服。

我跟很多专门写防疫的博主不同,我主要是分析时事财经热点,我之所以写疫情,只是基于自己的良心,基于自己的责任感,想在这个缺乏数据的时代里,给大家提供一份宝贵的数据,包括平时分析疫情数据时,也会找一些海外的研究数据,增进大家对新冠病毒的了解。

我希望达到的效果是,让大家不会跟外面的鸵鸟一样,把头扎进沙子里,就感觉新冠疫情已经不存在了,对客观存在的新冠疫情带来的威胁视而不见。

也不会在一些人过度渲染危害的氛围下,过度恐慌。

我一直强调,我们既要重视新冠病毒带来的实际危害,也不要过度恐慌。

我们去了解新冠病毒,去掌握疫情数据,只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健康,保护家人的健康。

都说“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但也要社会营造帮助“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氛围。

而不是现在这样,社会舆论反而不理解人们要保护自己健康,这样一个简单的初衷。

这让人们即使想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有很大的阻力。

比方说,人们想要做针对性的防护,但完全不知道当前是疫情高峰期、还是疫情低谷期,如何做有针对性防护?

把周报改月报,这完全只是增加想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难度。

在“新冠破甲”的魔幻时代,在各类传染病因为“新冠破甲”,而“百鬼夜行”的疫情常态化时代,人们想要保护自己健康,是一个很正常、很正当的诉求。

这并不是要求回到严防严控的模式,而仅仅只是希望当人们想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时,难度能降低一些。

我们并不去强求别人也得这样做好个人防护,反倒是一些自己躺平的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去做好个人防护,非要强求别人跟他一样躺平。

这种把自己扭曲意志,强行要求别人跟他一样的思维,是非常极端的。

所以我一直说,在当前形势下,想防的人就防,不想防的人就别防,大家互不干涉,这样多好。

只不过现在社会舆论,显然比较有利于营造“不防”的氛围,这导致重视个人防护,成了比较另类。

保护自己健康,本来只是人们很朴素的诉求,搞得现在想保护自己健康都很难。

这也是我为什么坚持每周日固定去分析疫情数据和信息,也只是想给仍然重视个人防护,还想保护自己健康的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已。

我也只是呼吁大家在疫情高峰期,能做一些针对性的合理应对,比如出门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前往人群聚集的地方。

我不认为这是非常大的负担,也不是什么过分的呼吁。

但总有一些人就是有“新冠PTSD”,你一呼吁重视个人防护,他就马上给你扣上呼吁严防严控的帽子,这是典型的扩大化、极端化。

我现在也已经比较习惯了这些有“新冠PTSD”的人,倒也不会去置气,影响自己心情。

健康是自己的,只有自己能负责。

别人非不把自己健康当回事,我也管不着,也没能力管。

现在很多人,过去一年生了很多病,明显感觉自己身体变差了,但因为舆论对新冠危害的弱化,让人们完全不会跟新冠感染后免疫力下降,关联起来。

动辄就是说,现在传染病变得好厉害。

但并不是传染病变厉害,只是因为新冠病毒削弱了我们免疫力,才让其他传染病的危害放大,就连乙流这种丙类传染病,以前的弱鸡,现在也搞得能大杀四方一样。

就这样,仍然还是大量人,只想着把头埋进沙子里,不愿意去正视新冠病毒的危害,不愿意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防护,来尝试去保护自己健康。

虽然即使戴口罩,也不能保证一定不感染,但至少是有概率降低感染概率,并且从宏观层面来说,做个人防护的人多了,每一波疫情的危害性才能下降,才能让更少人生病。

而不是现在这样,舆论弱化病毒影响,实际导致更多人生病。

很多人的思维一直停留在2022年底,那一波极其极端的疫情,我们大部分人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集中感染,那确实是防不胜防,我也是在2022年12月感染,确实很难防。

但这是因为,我们当时绝大部分人都没感染过新冠病毒,都处于易感体质。

但现在我们大部分人都感染过新冠病毒,体内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抗体,虽然病毒也在不断变异,我们体内抗体浓度也在下降,但至少没那么易感,不像2022年底只要接触到一丁点病毒就会感染。

其实现在相对还是比较好防,只要不去接触到高病毒载量的环境,平常接触到一些新冠病毒,也不会一定感染,这是当前跟2022年底最大的区别。

所以,我还是希望大家,不要停留在2022年底的思维,觉得反正也防不住,索性就不防了。

就我自己来说,我除了2022年12月首阳,我目前也还没有二阳。

至少我是躲过了去年5月的第二波疫情,去年8月的小高峰也躲过去。

我也不认为自己是防护钉子户,我的防护程度也没有说很夸张,我就是出门戴口罩,平时基本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会勤洗手,虽然也会喷新冠抗体鼻喷,有时候出去堂食也会带上随身携带的空气净化器,但这些我觉得都只是次要辅助,能起到多大作用,我也不好说,最关键还是戴N95口罩,这个我觉得作用最大。

一般新口罩有一些工业味道,我使用前会先拆开晾一下。每次使用完N95口罩,我都会用酒精把口罩表面喷一遍,再扔掉。

戴口罩我觉得最关键还是要正确佩戴,并且脱口罩的时候也要正确。

很多人戴口罩,完全只是戴个样子,不是鼻子露出来,要么经常摘下来,这样能有防护效果才怪。

还有脱口罩的时候随便脱,那病毒附着口罩表面,很容易在脱口罩的时候,飘落在空中。

脱口罩时,还是得轻柔一些,脱完口罩第一时间给口罩表面喷酒精消杀,再扔掉。

我觉得在疫情高峰期,至少还是得出门戴口罩,尽量防一防。

当然,如果实在没防住,也保持平常心对待即可。

我之前强调过很多次,我们做好个人防护,不是为了永远不感染,而是要尽量少感染,尽量晚感染。

由于感染新冠病毒后,人体免疫力会在9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只要把两次感染间隔拉长超过9个月,那么对我们健康的损害就能降至最低。

我们要避免频繁重复感染。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通过做好个人防护,要做到一年只感染一次,我觉得还是可以做到的。

只不过有小孩的家庭,确实比较不好防,这个也没办法。

我自己小孩目前还比较小,才4岁,我的应对方式就是在疫情高峰期到来时,直接请假一个月。

本来小白的幼儿园是明天就开学了,今天我一看这个投票数据,新增感染已经达到6%的警戒线,所以我是直接跟家里人说,要给小白请一个月的假,一个月后在去上幼儿园。

这样尽可能躲过一波疫情高峰期。

从去年情况看,正常一年也就2-3波疫情,两波疫情的间隔时间是5-7个月。

所以,一年下来,可能也就高峰期到来那个月好好防一下,一年防个两次就行了,并不需要一年365天都得防。

如果实在防不住,不幸感染了,也保持平常心。

就我自己来说,我距离上次感染,已经超过一年的时间,所以我现在仍然会尽量去防,但如果不幸感染了,我也不会感觉心态崩坏,我还是会保持平常心,毕竟感染间隔都超过一年,我也已经尽力了。

当然这个前提是我别出现长新冠,要是小概率中招了长新冠,我感觉我也会很崩溃。

我其实最怕的就是感染后,出现脑雾,那指不定最糟糕的情况下,连文章都写不了,那就得失业了。

这对我来说,是无法承受的风险。

所以我才会这么努力的去做好个人防护,跟人们普及新冠相关知识。

总体来说,我们还是尽量去在高峰期防一防,不要去赌自己开盲盒的运气,不管是出现较重症状,还是长新冠,都是非常折磨人的。

我每天会收到很多读者信息,有很多不幸得了长新冠的人,会因为我坚持发这份投票数据,而关注我 ,他们也会跟我倾诉,他们得了长新冠后有多痛苦,这也使得我更了解这群,被社会舆论忽略,饱受新冠折磨的人群,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他们说话,这也是我坚持每周日写疫情分析文章的缘故。

我们的社会,一直在因为新冠病毒而持续付出代价。

只不过我们绝大多数人,不会成为这个代价。

但随着一波又一波疫情的持续,仍然持续有人成为代价。

我们做好个人防护,就是要尽量避免自己成为代价。

保护好自己健康,时间会证明,我们今天的付出,是值得的。

本文来源“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作者:星话大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