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驰人生2》:沈腾丧了,韩寒做对减法

大年初一,春节档正式吹响号角。

日票房前三应该没有悬念了。(10周年的《熊出没》这次有点猛,数据by猫眼电影专业版)

500

咱们一部部来。

今天要聊的,是暂时的日票冠军《飞驰人生2》。

韩寒,到底是赛车手还是导演?

这句话曾经是个问题,这次不是了。

从2014年第一部导演作品《后会无期》开始,2017年《乘风破浪》、2019年《飞驰人生》、2022年《四海》等片无一例外都和车强相关。

嘴炮+赛车,加上挥之不去的小镇青春记忆,总让人怀疑在韩寒心中,四个轮子以及背后代表的速度与操控感才是他的最爱和舒适区。

之所以说它不是个问题,是因为今年,韩寒终于用《飞驰人生2》证明了自己是一位成熟的商业类型片导演。

《飞驰2》,沈腾丧了,韩寒稳了。

1

5年前,《飞驰人生》在春节上映,最终收获17.28亿票房,豆瓣近92万人打出豆瓣6.9,成绩当然不差,但我觉得它是一部充满妥协和割裂的“四不像”作品。

曾经的车王张驰(沈腾 饰),为了养子的户口问题非法地下赛车,导致自己入狱。被禁赛五年,违约金赔到破产。

5年后,他卷土重来,试图打败新王林臻东(黄景瑜 饰),夺回车王荣誉。

说它是喜剧,笑点大部分来自韩寒特有的台词冷幽默,“预期违背”和“谐音梗”交叉搭配使用,频率极高。直到最后30分钟,才开启热血赛车戏码。

500

电影结尾,张驰(沈腾 饰)为了证明自己支棱起来,在巴音布鲁克开出59:58的新纪录,赛车却因为刹车盘崩坏无法过弯,在终点冲刺后直直开向悬崖。

500

500

因为缺乏沉稳、细腻的铺垫,突如其来的转变在观者看来就是一种想当然的自恋。

第一部在喜剧和作者表达之间,韩寒并没有找到最佳平衡。

《飞驰人生2》,韩寒解决了这个问题。

2

五年后,对于曾经那个有点悲壮的开放性结局,开篇干脆利落地交代,张驰没死,但也遭了大罪。

身体重创,左腿和右手骨折,车也不敢开了;因为车祸手术,欠了一大笔外债;而几乎用命换来的新纪录,因为铅封找不到而不被官方承认。

他再次跌入比37岁还要灰暗的低谷。

500

500

毕竟还活着,总得爬起来,他和死党办了一个驾校,用车王和赛车手为卖点。

日子不咸不淡开始,儿子养在别处,为了赚钱张驰要忍受可以倒车把车倒进沟里,总也考不过的零车感学员。因为要修轻轨,驾校要在两个月内搬家,张驰更缺钱了……

转机出现了,一个濒临停产的老头乐品牌车厂厂长(贾冰 饰)投来橄榄枝,主动赞助张驰和他的死党们组建车队,闯荡最后一届巴音布鲁克拉力赛。

500

含腾量确实如片方宣传的100%,尹正发挥稳定(胖得也挺有喜感),加上孙艺洲、贾冰、范丞丞的加入,花活多了。

对沈腾预期能达到的笑果相比,第二部是降频的,单次效果很好,但整体非常克制。

韩寒狠狠做了一次“减法”,第一部中那些很有网感,甚至有“谄媚观众”之嫌的笑点基本消失了,第二部里的笑是一种淡淡的、无奈的,佛系的“摆烂”感。

连沈腾,我都不忍心笑他了。那些皱成花的褶子里,藏着无奈的心酸。尤其是重获铅封那一刻。

500

主办方代表(郑恺)一再强调名次已无法修改,铅封找到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张驰争的不是名次,他要的就是干净的58秒,它是真实存在的,也因为它是真实的,也就同步意味着我张驰不是沽名钓誉的骗子,是爆发过,高光过,飞翔过的赛车手。

可惜,无论郑恺是否故意,这都是一场注定无效的沟通。

张驰眼泪和鼻涕泡委屈地往出涌那一幕,我心里只有一个反应:张驰终于不用靠“沈腾”的真人魅力续命了,他有了独属于自己的弧光。

3

笑果虽然弱了,可能会影响观感,但并不妨碍《飞驰人生2》故事的紧凑。

毕竟故事的主题已经高度聚焦。

当最后一届巴音布鲁克拉力赛到来,张驰如何解决三大难题才是最重要,也最好看的主线。

从戏剧效果来说,韩寒这次推进得非常干脆利落,张驰的困境进度条没多久就拉到满格,他要面临三大挑战。

在短视频平台里已经被塑造成骗人学车的“网红”,他要如何在资金链断裂、老头乐车厂“厂二代”带资进组、死党不看好,铁杆徒弟技术不过关等条件下组建草台班子获得参赛资格,就是第一层难题。

500

37岁的张驰重新踏上赛道,誓要夺回一个父亲和男人的尊严,到了第二部,尊严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尤瑟纳尔说它“肮脏”,张驰觉得它没用。他需要的是退回一步,保住驾校和哥几个的饭碗。

所以,命题一开始就变了,第一部是“敢赢”,这一部是“敢输”。

他的预期是,车一发出就退赛,保证厂子公子厉小海(范丞丞 饰)实现梦想就行了。但张驰内心最底层的“魔鬼”是耻感,他不在乎名次和输赢,他真正在乎的是一个干净、真实的59分58秒。消失的铅块让张驰作为赛车手的过去变得诡异而模糊。

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是“死”还是“活”是被记忆决定的。这是第二层难题,“消失的铅块”能否证明“我是谁”。

第三层难题是,巴音布鲁克最后一届拉力赛,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

行业内卷,赛车进入新能源时代,电力成为新的主宰动力,并且掌控了连续几届的巴音布鲁克至高荣誉,因为内卷,自尊也确实成为全行业最不看重的“资源”,各大车队只在乎名次和赞助档次。

在片中,赛前赛中都有一些拿不到台面的勾当和把戏,比如使用规定外材料改车,比如购买种子选手只是为了预防式避险,再比如比赛期间搞视线污染等。

内卷的本质与道德无关,其实是效率无法满足真正的公平。59分58秒的纪录一再被打破,每一个赛车手的惶恐是相通的。

从这三大难题的设定来看,韩寒其实把张驰还给了角色,尽可能克制住自我表达的冲动,那些曾经被质疑是自恋的情结。

张驰,与观众的情感链接被加强了,观众也被真正邀请参加了他组建的“草台班子”,共同去验证一场概率输多赢少的车赛。

500

p.s.接下来的该部分对结局有轻微剧透,还没看片的胖友们请谨慎下滑。

4

张驰带着身份受挫的痛走进赛道,决定驾驶一台技术设备根本无法满足跑全程的赛车冲向终点。这是他最后的巴音布鲁克之赛,也是他最初的巴音布鲁克之赛。

他要用近乎古典、原始的技术去对抗其他先进的车队、赛道上的阴招、以及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降雪。

500

《飞驰人生2》的高潮被韩寒拉出架势,层层叠叠,成就了目前内娱最精彩、专业的“赛车戏”之一。

张驰无需像第一部那样依靠写意、煽情的手段去证明自己的“牛逼”,浪漫过头就会失真;这一次,大量的赛车专业词汇伴随着赛事,像赛道上被轮胎碾压蹦出来的小石子,密集、快速地扑向观众,观众来不及去体会这是什么意思,就被裹挟到紧张的赛事中。

500

这一部最后,张驰的成绩并不好,只赢了5年前的自己一秒。

可这一次,我们能相信他是个车王。

在身体机能受损,哪怕恢复也无法回到全胜时期的老车手张驰,对车依然有优秀的控制力,经验老道,能在遇到极端天气时灵活应对……各种操作,让张驰的车技在这一部有了更具体的展现。

我反正是不懂的,但看着相信韩寒是真懂,真的热爱,有信念的人无论男女都会让旁观者觉得很有魅力。

我觉得《飞驰人生2》更像一部体育励志片,而不是喜剧片。它在后半段的影调因为风雪而变得低调、凝重,反而让观众更加投入关注人物情绪变化和画面细节。还原赛车戏的真正魅力,表现“用速度抢夺人生主权”的主题是这一部做得最对的事。

结局,韩寒也放弃了文艺片追求破碎感、释放解读空间的习惯,一路狂飙爽到底,张驰跑完了全程,车没散架,人也没事儿,“草台班子”成为冠军,他重夺巴音布鲁克之王的名誉。

相比之下,这一部更像是一个成年人的童话。

《飞驰1》片尾,当张驰飞出弯道,生死未卜,带着儿子的相信。韩寒翻唱的《奉献》适时响起。

“白鸽奉献给蓝天

星光奉献给长夜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的小孩”

而这一部,片尾响起的是张雨生的《我期待》。

“我期待,有一天我会回来

回到我最初的爱 回到童真的神采

……

昂首阔步,不留一丝遗憾”

唏嘘的是,张雨生31岁时不幸在一场车祸中逝世,生前朋友就说他爱开快车,享受速度,这一笔似乎也成为电影的番外,像命运的一面镜像。

巴音布鲁克那场突来的风雪里,张驰最稳,最自信,也最快穿越了险境。

突来的风雪,对有些人来说会是漫长的季节。我们学不来张驰的疾速,起码可以学会他的稳。

一直向前,再慢也别停。

500

本文由公众号「肉叔电影」(ID:dusheyingdan)原创,点击阅读肉叔更多推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