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一个月蒸发8万亿,证监会坐不住了?

出品©一笔封禅
作者@何鲸洛
2月5日晚。
证监会发文称。
近期股市持续波动,部分不法分子非法牟利,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我会加大交易行为监管力度,丰富线索筛查手段,统筹安排专项核查,加强“穿透式”交易监控,运用多维技术手段收集市场情报,会同公安部开展联合研判,发现多起涉嫌操纵市场恶意做空案件。

①证监会“悬崖勒马”?▽
2018年以来。
证监会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进股票质押风险化解,沪深两市股票质押整体风险明显下降。
2021年7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

2022年7月。
证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证券违法行为人财产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有关事项的规定》,解决了民事赔偿责任优先落实难的问题。
2023年2月17日。
中国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内容涵盖发行条件、注册程序、保荐承销、重大资产重组、监管执法、投资者保护等各个方面。
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精简优化发行上市条件。
二是完善审核注册程序。
三是优化发行承销制度。
四是完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制度。
五是强化监管执法和投资者保护。
8月27日。
为落实证监会近期发布的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一揽子政策安排,促进融资融券业务功能发挥,更好满足投资者合理交易需求,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发布通知,修订《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

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
此调整将自2023年9月8日收市后实施。
10月。
证监会取消上市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通过参与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出借,并限制其他战略投资者在上市初期的出借方式和比例。
新规实施以来。
战略投资者出借余额降幅近四成,取得良好效果。
2024年1月23日。
证监会发布重磅部署。
一是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发展之路。
二是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三是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四是依法加强全面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五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月28日。
证监会为贯彻以投资者为本的监管理念,加强对限售股出借的监管,经充分论证评估,进一步优化了融券机制。

具体包括:
一是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
二是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对融券效率进行限制。
因涉及系统调整等因素。
第一项措施自1月29日起实施;
第二项措施自3月18日起实施。
1月。
共有103家上市公司发布有关证监会系统的行政处罚公告(包括出具警示函、约见谈话等)。
相较2023年1月的90家,增长了14.44%。
与此同时。
共有22家企业终止IPO。
相较2023年1月的13家,增长了69.23%。
2月4日。
证监会发文称。
依法从严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关于欺诈发行。
一是强化立体化追责,让造假者“倾家荡产、牢底坐穿”。
二是贯彻“申报即担责”理念,“一查就撤”休想“一走了之”。
三是坚持全覆盖打击,涵盖申报、注册、发行等重点环节,涉及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重点板块。
关于财务造假。
一是强化对“关键少数”的责任追究。
二是重拳打击恶性财务造假行为。
三是全链条铲除财务造假“生态圈”。
四是紧盯操纵业绩行为,穿透本质、严肃问责。
同一天。
证监会公布。
近三年。
共办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案件397件,同比增长近20%,作出行政处罚523件,涉及1932名相关责任人,对168人采取市场禁入措施,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16件。
2月5日。
证监会更是一天发布四次重磅通告。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两融”融资业务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截至目前。
全市场平均维持担保比例226%,较年初有所下降,最低维持担保比例(平仓线)通常为130%。从实际平仓数据看,1月以来全市场累计平仓金额约9亿元,占融资规模的万分之6,且标的和投资者都高度分散,整体风险可控。
《严惩操纵市场恶意做空 切实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近期股市持续波动,部分不法分子非法牟利,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我会加大交易行为监管力度,丰富线索筛查手段,统筹安排专项核查,加强“穿透式”交易监控,运用多维技术手段收集市场情报,会同公安部开展联合研判,发现多起涉嫌操纵市场恶意做空案件。
《中国证监会召开走访上市公司工作推进会》:
要充分认识走访上市公司工作的重要意义,坚决贯彻落实全国视频会议工作要求。要尽快推进,讲求实效,立足于解决制约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以本次走访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增强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和投资价值的提升。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股票质押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截至2月2日。
沪深两市股票质押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由2018年高峰时的10.51%降为3.38%,质押融资余额由2.69万亿元降为1.59万亿元,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质押比例超过80%的数量由702家降为227家。
今年年初至2月2日。
沪深两市共披露大股东补充质押公告106单,较去年同期确有一定增加。
2月6日。
经研究决定。
证监会对融券业务提出三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管的措施:
一是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以现转融券余额为上限,依法暂停新增证券公司转融券规模,存量逐步了结;
二是要求证券公司加强对客户交易行为的管理,严禁向利用融券实施日内回转交易(变相T+0交易)的投资者提供融券;
三是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我会将依法打击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融券业务平稳运行。
相关监管制度实施以来。
融券余额已下降24%。
目前已降至637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0.1%。
②A股一个月蒸发8万亿?▽
重磅一个接着一个。
不能说证监会毫无作为。
但终究不如“国家队”来得简单粗暴。
近日。
A股三大指数全部低开。
2月5日。
更是造成了千股跌停的惨剧。
不过。
随着政策层面接连释放利好,盘面猛烈拉涨。

2月6日。
中央汇金公司发布公告称。
充分认可当 A股市场配置价值,已于近日扩大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增持范围,并将持续加大增持力度、扩大增持规模,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中央汇金表态增持后。
2月6日早盘。
A股市场应声反攻,三大股指全线拉升。
截至午盘。
沪指重返2700点上方,涨0.28%;
深证成指涨3.13%;
创业板指涨3.38%;
北证50指数涨超5%。
同时。
ETF早盘成交活跃。
三只中证1000ETF放量明显。
中央汇金何许人也?
此前。
2003年12月。
中央汇金公司成立,总部设在北京,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对国有商业银行等重点金融企业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
2007年9月。
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从中国人民银行购买中央汇金公司的全部股权,并将上述股权作为对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的一部分,注入中投公司。
中央汇金公司的重要股东职责由国务院行使。
中央汇金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由国务院任命,对国务院负责。
2008-2013年。
中央汇金又曾多次充当A股“救火队长”。
2015年。
股市大波动。
中央汇金就曾入市救场,耗资200亿元增持四大行,还在市场上大量买入像50ETF、180ETF和300ETF。
最近一次。
2023年10月11日。
中央汇金就曾对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合计增持超4.76亿元,并表示拟在未来6个月内以自身名义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国有四大行股份。
10月23日。
中央汇金买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并将在未来继续增持。
与此同时。
1990年。
沪深两大交易所相继成立,中国股市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A股全部上市公司总市值尚不足百亿。
1996年。
A股总市值突破万亿。
2006年。
A股总市值突破10万亿。
2007年。
A股总市值突破30万亿。
2008年。
股灾之下。
A股总市值蒸发20万亿至12.14万亿。
2014年。
A股总市值重回30万亿大关达到37.25万亿。
2015年。
A股总市值突破50万亿。
2020年3月23日。
A股总市值54.7万亿。
2021年12月13日。
A股总市值跃升到92.35万亿。
截至2023年12月1日。
A股最贵的是“酱香科技”贵州茅台,市值为2.2万亿元。

12月29日。
最后一个交易日。
A股总市值超过87万亿。

截至2024年2月6日收盘。
A股总市值约79.3万亿元。
开年以来。
在短短的1个月零一天时间里。
A股市场遭遇了大规模的市值蒸发,蒸发了8万亿。
③A股不能承受之重?▽
这一次。
中央汇金的出手可谓是力挽狂澜。
但对已经病入膏肓的A股来说。
却无法“药到病除”。
第一、广大散户不挣钱
目前。
我国股市现有个人投资者超过2.2亿人,占全市场投资者的 99.76%;
其中持股市值10万元以下以及10万元至50万元的小微投资者占比分别为 87.87%、8.12%。

但问题是。
这么大规模的散户在A股却只能任人宰割。
让人看不到预期的A股。
市场本身就不太“健全”。
第二、上市门槛太低
截止2023年1月22日。
随着鼎泰高科、矩阵股份的上市,A股上市公司正式迎来“5000家”时刻。

数据显示。
A股上市公司数量增加速度不断在加快。
上市公司数量从0到1000,从1000到2000,都走了漫长的10年;
从2000到3000、3000到4000,分别耗时6年和4年;
而4000到5000,仅仅花了2年2个月。
步子迈得太快。
我们真有那么多优秀的公司急需上市吗?
新股一年上市几百家。
垃圾股一年退市屈指可数。
讲故事的太多;
真正做实事的又太少。

而它们最大的底气。
无非是违法违规处罚不疼不痒。
第三、A股沦为小金库
2021年5月。
私募投资人叶飞在社交平台爆出“黑料”,点名9家上市公司和3家券商涉嫌操纵股价。

7月23日。
证监会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此前私募投资人叶飞举报上市公司以市值管理为名,实则进行股价操纵案件的最新进展。
经查。
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
史某等操纵团伙控制数十个证券账户,通过连续交易、对倒等违法方式拉抬“中源家居”“利通电子”股票价格,交易金额达30余亿元,相关行为已达到刑事立案追诉标准,涉嫌构成操纵市场犯罪。
经调查还发现。
相关金融机构个别人员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犯罪。
A股这么大。
叶飞还会少吗?
A股诞生以来。
不可否认。
相关部门的确做了不少工作。
但问题是:
A股发展到现在大家只会“窝里斗”,早已形成了产业链和利益链。
散户在业内人士和金融组织、机构眼里早已成了待宰的羔羊。
阳奉阴违也就罢了。
这些人更有甚者。
甚至敢勾连外人做空国内股市。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A股核心问题不是做空。
而是没有足够的派息分红。
走不出去;
自然会烂在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