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做服务生,赚得不少却不好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switch的双人游戏《胡闹厨房》?

游戏的内容就是由两个人配合切菜、煮菜、出餐和洗盘子,从制作到出品再到后勤……

两个人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食材扔错地方、时间没控制好烧糊、盘子没来得及洗……

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能导致全盘皆输,真可谓步步惊心。

抓狂的感觉真的让人越玩越崩溃、越玩越暴躁。

情侣之间因为配合不好大打出手、两人互扯头发(开玩笑)屡见不鲜。

于是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情侣玩完之后就会分手的《分手厨房》。

500

做餐厅之前,玩这个游戏玩到暴躁可以扔掉手柄;

但真的入了这一行才真正体会到,不论是小说电影还是游戏,都统统来源于生活啊!

你以为你玩的只是游戏,其实你玩的是别人的人生(哲理起来了)。

真正的餐厅打工人,就是在玩一场真人版的分手厨房游戏!

500

我工作的地方在一家日料餐厅。

应聘之前,我对日料餐厅的幻想还停留在那种居酒屋的场景,客人和服务生言笑晏晏。

居酒屋的老板也一定是一个手艺超绝、背后故事感人的魅力人士。

妥妥港版深夜食堂即视感。

500

但我忘记的是,日本餐饮可不止居酒屋这种类型啊!

而在香港,论走路速度全城人健步如飞,餐厅也是节奏紧凑追求翻台率和效率!

我应聘的这家日料餐厅挺大,餐饮类型非常全面,有日式烧鸟也有定食,同时也提供酒。

不算平价,但是普通人也不算消费不起,一般中产人士来消费的比较多,偶尔能遇到明星。

作为一个喜欢跟人交流说话的人,我原本以为我的工作内容就是给客人点餐、下单。

这样还能跟顾客交流交流,甚至可以聊聊天,可以更好地进行人类观察。

谁知道是我异想天开!

给客人点餐这种“尊贵”的工作内容,只会让店里两名在餐厅做了十年以上的门面经理大佬来做。

其他人管你做了多久通通死开,简单一句话来说就是你不够格。

500

只见两位经理大哥,在午市“高朋满座”之时在客人的桌子和桌子之间游刃有余地社交。

像花蝴蝶一般,这边问你吃得怎么样,关心给满,让你心里一热,似有暖流经过;

那边熟客拉起家常:“最近过得怎么样?”

老公、老婆、孩子、家人、工作全给你问候到。

离开的时候绝对不忘说:“下次再来,还给你留位。”

500

有时有点暧昧氛围也正常。

毕竟伺候深闺富婆,不提供点情绪价值怎么行?

不去别人那里,为什么来你这儿?(狗头)

500

500

那边在提供情绪价值,我这边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纯不带脑子的体力劳动。

作为整间餐厅里的最底层,我最开始连给客人上菜的资格都没有。

毕竟业务不熟练,一不小心把菜盘翻到客人身上就可能直接喜提“打工志愿者”身份。

甚至还有可能要赔钱。

所以我上来的第一个身份是跑堂小妹,主要负责在厨房出餐后,把餐食运送到不同的区域。

并且从不同的区域把空盘子收回到厨房给阿姨涮洗。

500

你可别小瞧这个工作,它需要你的惊人的臂力。

最开始我想这对我来说不是小菜一碟吗?

作为一个运动青年,跑步、爬山、攀岩各种体育活动不在话下。

但运动至少趣味十足,也不是每天都“动手动脚”。

这端盘子可是实打实的体力训练。

想象一下,一个大盘子上放五六个石锅饭(真没想到石锅那么重)统一运送;

空盘子也是一摞这样堆起运回厨房。

整个中午高峰时期,连轴转,根本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手更是不能停,忙的时候“尊贵”的经理老哥也会来帮忙端盘子送厨房。

一天下来我觉得双臂已经失去知觉,第二天直接颤巍巍。

好长时间我的双臂才适应这个强度。

而我的同事已经掌握稳稳地用肩膀扛大盘子的绝活,我暂时还未能领悟。

500

不仅如此,餐厅服务也尽量不能出错。

如果是茶餐厅也就算了,大家也不太在意。

但在一家要收服务费、主打服务好、经理大哥要求高的日式餐厅(出餐时所有人要喊日语口号)——

出错会被训斥不说,我试过一次收餐盘时打翻在地。

作为新人第一天,经理大哥虽然没有阴阳我,但是那个声音全餐厅瞩目,压力非常大!

500

也因为太讲求效率,午市高峰出餐量过于巨大,耳麦里会一直催。

感觉大家也都急吼吼地非常暴躁,被数落也是经常的事。

而作为新人刚开始会被友好对待,但负责带我的老员工就成了背锅被责骂的对象。

感觉很对不起和我搭档的老员工。

500

其实在香港做服务生,薪水并不算低,客人有时候也会给小费。

全职员工的小费一般会上缴,汇总之后再平分给大家,相当于每人每月薪水会额外多2千多。

兼职员工则是在经理看不到的情况(一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接把小费收着,不会参与平分。

500

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最终还是离职了。

第一是觉得同事和我并不是一类人。

爱说粗口,闲下来不会有什么有营养和稍微深一点的对话,也学不到更多的东西,纯粹是谋生。

作为年轻人,我可以去更好的地方发展。

第二,流动性非常大,搭档的兼职员工今天来,觉得太累,明天就走。做得久的长工也很难得。

可以说是铁打的经理,流水的员工。

第三,我觉得香港始终是一个阶层感很强的社会。

在国外,很多艺术家都是做餐厅服务员为生。

服务生和顾客之间相对比较平等,餐厅工作人员之间也都是平等对待。

也许是我没有在欧美国家的餐厅工作过,过于理想化。

但是在这家餐厅,我觉得自己成为了双重底层人。

在顾客面前低人一等;在餐厅这个小社会里面,跑腿小妹也是最不被重视和尊重的人。

500

当然这仅是一家之言,相信在fine dining餐厅工作又是另外一番体验。

我也有一个女生朋友曾经做过居酒屋的厨师,经常需要陪客人一起喝酒。

客人喝嗨了会请主厨喝酒,你也不好拒绝,因为非常伤胃,她后来也转行了。

这里仅提供我有限的经验,欢迎大家尝试香港的餐厅工作!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

-END-

关注我,就不会错过每一次在香港的体验:戳这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