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村着力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大文章
三合镇三星村,地处素有“黄牛之乡”美称的阜阳市南部,2014年以前的三星村是全镇工作的“难点村”,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集体经济收入仅有一座废旧小礼堂的租赁费,还不到3000元钱。自2014年以来我到三星村带领村两委坚持“党建+集体经济”发展理念,打造种植、养殖和生态产业三大循环经济圈,推动三圈融合发展,探索“三变”改革试点工作,逐渐盘活了农村沉睡资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村集体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三星村得到了翻天覆地变化。2023年三星村集体收入达到568.5万元,三星村先后获得2020年中国特色村镇、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徽省三变改革示范村、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
在发展产业过程中,三星村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结合当当秸秆多、肉牛市场需求大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发展思路,对本村现有主导产业进行提升,以“种养加、收储销”相结合,发展肉牛养殖业。一是建立以肉牛养殖为基础的现代产业链群。2020年开始建设,总投资1200万元,占地20余亩,建有养殖大棚10个及其配套设施。该项目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全村共同发展。项目实施以来已带动脱贫户2人,本村及周边群众26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可达2万元。目前该项目存栏肉牛200多头,山羊100多头,年利润在48.19万元。该项目每年消耗农作物秸秆6000吨,二是加快以秸秆利用为导向的农业结构调整。为促进我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近年来我村率先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小麦秸秆、玉米秸秆青贮词料具有营养价值高、消化率高、可常年利用等特点,2023年三星村收储小麦秸秆2万亩、青贮玉米8000亩,辐射轴周边4个乡镇,投资260多万元采购打捆机、秸秆加工设备、青贮裹包机等设备,重点发展秸秆综合利用、青贮产业,与南京卫岗乳业、现代牧业等企业签订订单合同,提供有机秸秆、普通秸秆、有机玉米青贮及普通青贮,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0余万元,公司在产品质量上严格要求,实行统一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打造以酒用有机小麦为带动的生态试验示范片。采取农户加合作社模式种植优质小麦,合作社采取统耕、统播、统防、统收、统销并与酒用小麦供应商合作签订供销合同,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约100万元。目前,三星村粮仓一期项目已建成4栋粮仓,烘干塔1座,已全部投入使用,每年收储品牌粮2.8万吨,带动周边群众就业5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