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向西方学习和一切以洋为尊只有一线之隔

【本文来自《【2023答案年终秀】张维为:今天我们面临“两种世界之命运”》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咬文嚼理
  • 三驳——guan_15829026002037

    相比之下,80年代的年轻人更多的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改开气质。但时代带来的局限性就是这些人无论已经取得多大的成就,大多都会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这来源于他们匮乏的童年。一样是没有办法的事。

    咬文嚼理:

    1.首先:这是以捏造的“大多都会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歪理来否定“这些人无论已经取得多大的成就”——这种手段在中国成立——其性质让历史来评说吧!

    2,正是当年“大多都会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说明当年的青年实事求是!——正是实事求是,“80年代”的中国青年,却更加以开放的、容得下沙子的心态、更加大开国门对待西方,并虚心学习西方;融入西方市场——造就国际国内百花齐放,百家争呜新气象——互利共羸,和平发展——(由于中国的融入)人类首次实现:全球化!

    3、正是“源于他们匮乏的童年。”“80年代”的中国青年才实事求是,虚心向西方学习;才有中国的今天!

    而不象含着奶长大的,现在躺平!

无视改革开放和苏联解体对一代年轻人带来的心理冲击,出国潮的事实摆在那里也选择无视。80年代的年轻人乘风破浪和80年代年轻人崇洋媚外本来就是一体两面。虚心向西方学习和一切以洋为尊只有一线之隔。在中国需要建立自己的规则、扩大自身话语权的今天,毫无疑问这种带有明显偏向性、过时的、80年代的“实事求是”,已经不再具有这个词汇原本的含义。

物质匮乏带来的精神匮乏本是缺陷,却被美化成“伟大的苦难”。若苦难真有那么伟大,为何还要摆脱苦难?大家一直匮乏着不就完了?

从1840年-1949年,哪一年不比80年代的年轻人生长的环境苦难?至于90后奶头乐躺平?不妨看看奋战在一线的人民解放军和疫情期间的医护人员。数量如此庞大的他们难道不是90后?年轻人无意否认前辈的功勋,前辈却污蔑后来者。

当真是文过饰非、矫揉造作。又或许,只是被时代的浪潮抛弃前,喋喋不休的回顾当年勇罢了。真正的智者就算不能一直站在潮头,至少也不会在池塘中对时代的弄潮儿发出嘲讽。有本事就和年轻人一起重塑国家自信和民族尊严。

2024年再抱着“外国的圆月亮”话当年,不过徒增笑尔。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