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美国大萧条的11个社会现象
有人整理了“1929 年美国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时期在社会的 11 个现象,作为惨痛的历史教训,值得一读:
国民经济崩溃
1、普通人大量失业。失业是大萧条的显著特征,1931 年美国失业率高达 25%。
2、生产过剩,消费不足。穷人消费不起,中产不敢消费,经济螺旋下降。
3、股市崩溃,债市崩溃,利率上涨,工厂倒闭,或者削减工人工资。
群体心态剧变
4、房东大量驱逐没钱缴纳房租的房客,年轻人大量流落街头,或者投靠父母。
5、回归大家庭。年轻人和青年夫妻投靠父母,岳父母,挤在不大的房子里生活。
6、女性大量失业,性工作者数量增加。
7、生育率下降,都不想生孩子。
8、男性不再注重外表,胡子拉碴。在家庭的女性,以及保住工作的女性,不再追求时尚,回归传统审美,更保守。这体现在更长的裙子,更女性化的装扮。
社会发展逆潮
9、群众减少社交,人们大多用纸牌、棋类、低价的电影等来消磨时光。但也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在一起。
10、逆向城市化出现。人们回归农村,更精细地种地,获得粮食。
11、精神匮乏,精神病人大增,宗教盛行,神棍和邪教层出不穷。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市发生了令人恐慌的暴跌,美国陷入大萧条 。
小罗斯福总统上台,实行“凯恩斯主义(Keynesianism)”,披上经过沉思、道德情操的外衣,为穷人说些穷人爱听的话,赢得了大众的欢呼和眼泪。
美国大萧条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深入了解美国大萧条的来龙去脉,经验教训,以及美国是如何走出大萧条的,非常必要。
正如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穆雷·N·罗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在《美国大萧条》中所说:
大萧条,不是因为政府实行自由放任(Laissez-faire)主义引起的,而是政府干预过多造成的。经济危机并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而是对此前政府干预市场带来的误导的一个总纠错。
也正是因此,每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罗斯巴德和他的大作就会被人们重新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