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舆论战应该怎么打
在大陆的社交媒体上,只要是台湾人讲述了任何符合‘两岸一家亲’的叙事的,或者是支持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的,都能够得到舆论乃至官方的大力支持。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必要的,在台湾民进党营造的‘白色恐怖’下,但凡能在环境中称自己是中国人的,都应该获得全国人民的尊重和赞赏,给予他们在不利的环境中坚持自己是中国人勇气。
然而,这样的做法有很多欠缺之处,以至于我们希望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的初心,可能已经被台独势力所利用:
1. 帮助台独营造备战意识
近年来,美国政府多次通过各种方法暗示有可能不会保卫台湾,目标就是敲打台湾当局,使其改变依赖美国武器的国防战略,转回全民皆兵的战争模式。而为美国马首是瞻的台独势力,为了使岛内公众配合美国的要求,开始大肆营造‘中共渗透’的叙事,台独势力抓捕了王炳忠等真正在台湾有影响力的统派人物,而确继续允许诸多台湾‘统派’人士在台湾客观讲述中国大陆的实力以及台独为何是绝路,唐湘龙、郭正亮等人都是获得这个许可的。台独势力之所以允许‘统派’们继续发声,就是为了在台湾塑造‘中共在岛内蛊惑人心’的叙事,为台独当局在关键时刻进行内部清洗和镇压创造条件。
2. 没有与时俱进
‘两岸一家亲’的‘统派叙事’,曾经在李登辉、陈水扁时代获得了台湾相当一部分群体的支持,核心原因是台湾人看到了和大陆经济密切合作的韩国、新加坡等国反超了90年代以来一度是‘四小龙之首’的台湾,而08年之前的台独,还天真地沉浸在‘民族公投自决’这种连美国人都敢要挟的伎俩中。在马英九时代签署了ECFA之后,台湾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大陆单方面的‘惠台’,却在国民党‘后方紧吃’的光荣传统下,没有让台湾民众普遍获利,反而成为了台军大额资金购买美国武器以吃回扣的巨大资本。因此,在2023年台湾‘统派’继续以‘大陆崛起不可逆转,和大陆友好就能让生活更美好’的叙述,已经在台湾没有任何的说服力。更遗憾的是,台湾‘统派’们的叙事,为了在大陆获得流量还是需要和大陆官方保持高度一致,无法进一步扩大‘统派’在台湾的影响力,甚至连说服‘台独’转为中立的能力都没有。结果就是,台湾‘统派’的观众,基本上变成了简中群体。
3. 机会主义者泛滥
于北辰在‘变成’台独之前,曾经一度获得了大陆媒体和官方的高度认可,因为他‘舰长’的身份成为了台军军官再就业的一个样板,然而于北辰不仅本身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台独分子,转战‘统派’纯属机会主义,他更有可能是一个台独势力认知战的棋子,于北辰在变成‘统派’后迅速反转,成为哗众取宠的台独小丑,符合了台独势力想塑造的‘统派没有好下场’的样板。除了于北辰这个奇葩以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利用了大陆‘两岸一家亲’的善意,混入了我国信息生态的各路台湾人,‘波特王’,‘谷阿莫’等人,在大陆赚足了流量带来的金钱后,反手就投靠了台独势力,而台独势力策划的这些‘反水’行动,目的就是让大陆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碍于不利于‘两岸一家亲’的大局,不主动地清查有台独倾向的各路网红,但同时又得在台独势力让这些牛鬼蛇神表态后,被迫进行全面的封杀行动。这样变现地帮助台独实现了其目的,大陆在舆论中陷为劣势,大陆方面不进行清查的话,就变成了‘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的冤大头,而一旦进行清查或封杀,就迎合了1450所构建的‘暖心国’的论述。
除了以上三点战术性问题以外,更为致命的还有战略上的错配,目前台湾‘统派’的宣传,还是以‘防独’为目标,而蔡英文当局2016执政以来,已经成功地把‘拒统’塑造成了台独的成功条件。因此台湾‘统派’的宣传,需要在战略上在保全自己安全的同时,为顺利武统创造条件,推动事实统一,这也意味着‘统派’的工作方向要进行调整:
1. 需要加剧台湾社会的内部分裂
2016年俄罗斯对美‘认知战’的胜利,不是体现在特朗普的当选,而是主导了‘通俄门’这场大戏,通过挑动美国社会内部就‘俄罗斯渗透’的巨大分歧和恐慌,成功地分裂了美国民众,加剧了美国内部的社会矛盾,为2021年国会山事件创造了条件。而我国对台舆论战的策略,也应该从‘扩大台湾统派’势力,转变为加剧台湾内部分裂。蔡英文当局当前构建的‘台独叙事’,虽然是建立在‘反共’这个跨意识形态的框架下,但其成功的关键原因还是台湾近年来以大陆让利和全球芯片短缺为主导的经济增长。随着这两大经济有利因素的消退,‘反共’意识形态注定会成为没有物质基础的唯心主义宣传,到那时台湾内部的分配矛盾将会促使台独当局转向美国式的‘身份政治’来维持自己的统治。近年来台湾炒作‘女权’,‘LGBT’等议题,就是民进党在打造新一代的民意基础,我国和台湾‘统派’应该顺势而为,帮助台独当局炒作这些注定分裂社会的议题。以韩国和阿根廷的近期案例来看,‘身份政治’是完全可以在经济下行期加剧社会对抗的,这有无疑有利于武统之日瓦解台湾的抵抗意志。
2. 需要争取绿营
台湾政治近年来有了一些悄然变化,那就是陈水扁时代族群政治为主导的台独支持者被蔡英文逐步牺牲并抛弃,蔡英文为了从陈水扁这些‘本土主义’者手上夺下民进党的主导权,用‘女权’,‘民主价值’以及‘反共’等跨族群议题,取代了老台独的主要关切,而美国近年来对台独势力‘维持现状’的指令,迫使蔡英文当局停止了建立‘台湾国’的行动。如果赖桑执政后继续这个路线,仍然延续‘互不隶属’以及不更改‘中华民国’国号等行为,那旧台独势力中对于民进党的幻灭就会加剧,为进一步分化甚至争取绿营创造了空间。而蔡英文主导下的民进党要‘国际范’而不要‘本土范’,而其支持者以年轻人,皇民以及反共的外省人、客家人为主,台湾的族群冲突在经济恶化下重现是时间问题,这也是是一个我国和台湾‘统派’可以大肆运作的空间。我国可以大打‘尊重方言’,‘弘扬佛学’以及民间宗教的牌,引诱台独势力就这些议题爆发冲突,制造分裂。当然,我们的重点不是寄希望于前绿营人士支持统一,反而是并不固定地争取某一个族群,冷落另外一个族群,而是要加剧个族群之间的基于信仰、文化以及语音的裂痕与冲突。
3. 让‘反共’牌成为回旋镖
美国人在冷战中得出的一大教训就是苏联的渗透的根本目标不是为了说服美国人支持共产主义,而是把所有苏联渗透染指的议题都染上共产主义的印记,从而使美国社会将这些问题统统归为渗透行为后忽视这些存在的问题。而讽刺的是,‘制度自信’的台湾,是有勇气承认,没有能力解决的典型政体,我国的对台统战工作,应该专门针对台湾社会需要急迫解决的问题进行大肆宣扬鼓噪,不用担心犯帮敌人指出问题的错误,以台湾以利益群体为主导的所谓‘民主’下,急需改革的问题一旦遇到了我国官方的‘染指’后,必然会使既得利益集团有理由抵制改革,加剧穷台、困台的效果。
然而,上述的一切,都是建立在ECFA等单方面惠台措施终止,两岸经济交流回到2008年之前的情况上,但凡当方面的惠台让台湾坐拥每年千亿的巨额顺差,分化瓦解台独的共识将会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