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张雪峰没问题

文/挪威

自从老张上次说孩子想学新闻让父母把孩子打晕的事儿之后,老张已经很久没有上过热搜了,这次把老张推上热搜的还是直播时的一句话,因为这句话,老张第二天就穿了件我错了我道歉的衣服在大街上晃荡着走,老张怎么说的?他说:

文科就业的本质就是服务业,而服务业的本质就是舔。

上次老张得罪的也就是教新闻的老师和学新闻的同学,而这次老张打击的面就广泛了,整个文科,甚至包括他自己。狠人呐,为了说话,不惜把自己都搭进去。

上次老张说学新闻要给孩子打晕随便报一个都比新闻好,这话说得对不对呢?我不是学新闻的也不好发言,有网友亮出了自己华东政法大学的学生证,正儿八经的五院四系,就读的还是新闻学卓越人才实验班,大哥把学生证一拍,谁说学新闻的不好就业,我毕业之后就业率100%:

直接就职美团送外卖。

500

大伙儿惊呼,老张疯狂上分。那么这次老张说文科就业的本质就是服务业,而服务业的本质就是舔,又说得对不对呢?我觉得说得不对,谁说只有文科才这样:

有些理科专业毕业之后,也得舔。

比如我自己学的就是理科,毕业之后先去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上舔领导下舔客户,舔领导的时候灌5杯啤酒直接喝到吐,舔客户的时候被骂哭咱也不能回嘴。

事实上基于我毕业几年的经验,文科以及大部分不读到硕博很难从事专业性工作的专业,毕业之后都是服务业,要说舔,都得舔。当然了,毕业之后就可以像媒体上说的从事祖孙三代流传之类的事业的同学除外,那靠的也不是技术含量,靠啥大家都心知肚明。

你以为你从事的工作有多大技术含量,其实99%的岗位换个人,呆上小半年,照样上手。既然没啥技术含量,提供的价值就是,情绪价值,情绪价值说白了,也是舔。

大家伙的说法也显著地分为两派,其中一派是,老张尽说大实话,我就是文科生,我就在舔;另外一派是,这就是个网红,网红说的话就是哗众取宠,根本不具备专业性,通常这一派也会给出自己的看法:

文科还是理科不重要,能力最重要;专业不重要,能力最重要。

通常而言,有点体制外的现实生活经验的人,都会给这类话八个大字的评语:看似正确,实则废话。江湖上标准的说法是,无比正确的废话,即无法证伪的话,毕竟你确实不能说能力不重要。

这种看似正确的废话通常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拿一个100%正确的、无法证伪的主观标准,去否定一个80%正确度、有证伪性的客观标准,核心目的其实不是为了否定后一个标准,而是为了:

用主观否定客观。

因为主观是混沌的,客观是明晰的,如果一个领域标准是明晰的,那就很难有操作空间了,但如果把这个标准搅浑,操作空间就大很多了,所以有一部分人是非常喜欢这类主观标准体系的,因为能办事。

比如面试的时候,面试官的眼缘,就是一种很主观的东西,怎么算好,怎么算不好,全凭自己一张嘴,它不像考试成绩,只能硬碰硬,所以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考试碾压了别人,但面试完之后发现,自己还是被人碾压了。

我们也经常听到一类话,什么什么不是万能的,这相当于是句废话,因为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东西是万能的,而这句话后面通常会跟着一句阐述主观标准的话。

当客观标准被拉下共识的神坛,主观标准就提供了操作空间,比如成绩不是万能的,素质才是最重要的,好了,那就去比素质吧,你一个搁家插秧种田长大的,怎么跟人从小听着肖邦的夜曲长大的同龄人比素质:

连什么是「素质」的定义都在人家手里。

当然了,有人会说素质也有客观标准,比如考试等级,但这个等级本身就排斥掉了相当一大部分人普通人群,否则这个世界为什么老把会弹钢琴会拉小提琴当成素质,为什么不把会「插秧种田」当成素质。

所以大家明白了吧,什么样的人群会喜欢固定的、明确的、不可动摇的标准体系,尽管它不是完全正确的,比如分数这种标准,答案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什么样的人群会喜欢无比正确的、主观的标准体系,答案是在有操作空间的时候可以参与操作的人家里的孩子。

很多人问,老张究竟有没有问题?老张说的话究竟有没有问题?我觉得有问题,谁说没有问题:

张雪峰最大的问题就是,他真的是从底层成长出来的。

老张说过他小时后在齐齐哈尔长大的经历,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网上看看,所以老张一切的视角,都是基于普通人家孩子如何用最低成本冲出来。

曾经有个女孩直播间连线老张,说自己是个学建筑的,学校不太好,但又不想特别卷,想过上稳定的生活,应该怎么办,老张给的建议是,去当地找当地理工大学学电气的男朋友,老张理由是:

一般当地大学的电气专业是地方电网的主力军。

这句话出来大家就明白了,如果自己不太能稳定,那就找个能稳定的男朋友,这也是条路子。

经常看老张直播间的话,你会感觉到,老张就不把大学当学校,而是当成一个投资项目,既然投资了,要讲投入产出,要讲变现周期,要讲变现速度,要讲试错率。

这个立场最大的问题就是,功利性,而功利也是普通人家孩子最看重的,否则读几年大学几十万砸进去,然后毕业去送外卖,真当玩儿呢,你能玩得起,他能玩得起吗?用愿景、兴趣、热爱等概念碾压张雪峰视角体系,其实就和搞素质教育的人对农忙时要在家插秧种田的学生说你为啥不学习钢琴小提琴一样,是啊,你猜猜他们为啥不去学学钢琴打打高尔夫啥的。

之前有媒体调研,说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短视频,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严重影响孩子成长。其实不用调研,大家也知道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咱这边建议:

相关部门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名校教授等前往留守儿童地区举办科学活动,点燃孩子们的求知兴趣,并安排夏令营,组织孩子们前往欧洲美国澳洲等地区参观游览,扩大视野。

这不就不沉迷短视频了。

这里是 -- 新90后的另一番天地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