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已走,将来的波澜壮阔,该由我们续写了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形容基辛格,我会说他是一个懂中国围棋的美国老人。

基辛格这一走,中国人民在美国的老朋友又少了一位。我知道,对于“老朋友”这个称谓,很多同志和朋友可能都不是很感冒,觉得我们这个说法多少是有点一厢情愿了。年轻时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后来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开始逐渐理解了我们这么做的初衷。我们之所以管基辛格叫老朋友,不是因为他真的以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朋友感情来经营中美关系,而是因为他在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同时,还懂得不少我们中国人为人处世、修身治国的道理,并且也能够运用这些道理去引导美国的对华外交政策走向,哪怕这种运用是有选择性的。

500

管你叫朋友不意味着你和我的关系真就好到了无话不谈的份上,只要你在理念和思想高度上能够和我惺惺相惜,那你也可以是我的老朋友。

一如项羽之于刘邦,刘备之于曹操,司马懿之于诸葛亮。一个能够领悟你的思路的棋手,在棋盘上和你杀得有来有回的同时,表面上还能保持云淡风轻,碰上残局的时候还能坐下来陪你喝会儿茶、聊会儿天。相比其他那些号称亲朋手足,实为势利小人的所谓谄媚之徒,我们当然更愿意把老朋友这个称号送给像基辛格这样的对手。

基辛格这一走,让我又回想起了他当年所著的那本《论中国》。西方退休官僚学者所写的有关中国的书籍,我这些年来也看过一些,真要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数来无非也就两本:一本是亨廷顿所著的《文明的冲突》,另一本就是基辛格的《论中国》。

他们两人的著作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把现实主义的政治理念摆在了当代外交政策的核心地位。和同时期动辄就要跟红色国家你死我活的大多数同行不同,亨廷顿和基辛格在意识形态上并不显得十分狂热。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够维持住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独一档的霸主地位,其余一切都是可以拿出来商量甚至是交换的,包括所谓盟友和意识形态。

如果说冷战时期活跃在华盛顿大舞台上美国的官僚和政客大多是魔怔人的话,那么亨廷顿和基辛格这俩就是典型的日子人。过好美国的日子才是第一位的,其余所有选择都应该为这个大前提服务。

而具体到对中国的看法,相比学者出身、天生自带一点文人清高气的亨廷顿,我觉得在美国国务卿的位置上待过的基辛格还要更现实一点。这种现实不仅体现在他愿意从现实利益的角度出发来打量中美关系,同时也体现在他愿意放下一部分身为美国人的傲慢身段,主动去探究,并尝试着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我们中国人的思维,甚至是对我们思维当中的一部分加以逆向学习,反过来再用我们的招式对付我们。

基辛格在《论中国》这本书里头打过一个比方,他说中西方的战略思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西方人推崇的是英雄主义,强调的是决战制胜,而中国人则更喜欢因势利导,通过持续不断地积累相对优势,来达到最终影响全局的目的。

500

二者的区别就好像是国际象棋和中国围棋。下国际象棋的双方的博弈目标是明确的,你把对方的王给将死了就行,其余一切步骤都是为了这个最终目的而服务的。

而相比胜负规则明确的国际象棋,中国围棋的玩法就抽象多了,每一枚棋子都是一样的,没有大小之分,不存在说你吃掉谁这盘棋就进行不下去了。下围棋要想赢,关键得看谁最后围出来的“地盘”更大,想要实现这一点,你就得有足够的耐心和远见去通盘考虑全局,而不是被一时的得失所影响。局部吃掉对方几个子不是目的,目的是要通过落子来营造出一种让棋局整体风向倒向我方的“势”。势成则局定,后面不管对方在局部如何挣扎,最后的胜负手都将落于我方。

基辛格没有在他的书里头说过象棋、围棋两种战略思维究竟孰优孰劣,但是我从他的行文当中能够感受出来,他应该是更欣赏中国围棋这种玩法的。

毕竟,当今国际政治的抽象程度,远非一盘国际象棋所能比拟。把对方的王给将死就能赢得最终胜利这种思路,早就随着冷战的结束而作古了。不管美国愿不愿意,多极化都是后冷战时代的大势所趋,面对这种纷繁复杂的新常态,需要棋手有通盘考量的新思维。而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既懂围棋也懂象棋的棋手,无论如何都是要比一个只懂象棋的棋手更占优势的。

我相信基辛格应该也明白这个道理,这一点从过去这20多年来,他对历届美国政府在国际棋盘上诸多举棋落子的委婉谏言上就能看得出来,比如规劝拜登政府不要把俄罗斯逼得太紧。毕竟俄乌那边这一打起来会对中美两国的博弈产生什么影响,我想整个美国应该也没有人会比基辛格更清楚的了。

500

只不过这时已快油尽灯枯的他,已经完全失去了把控中美棋局的能力。他不再是50年前那个意气风发,到了北京来面对教员和总理都能谈笑风生的棋手了。他只是一个就连因为偶尔看不过眼在白宫那帮人的耳边絮叨几句,都会被人家嫌啰嗦的茕茕老人而已。

现在华盛顿那帮年轻棋手们已经不懂,也不想懂什么是围棋思维了。他们满脑子都是当年美苏争霸时的那一套象棋棋谱,他们就想着复盘当初的棋局,总觉得只要把车马象王后给布置到位了,就一定能像当初赢下苏联那样,将我们中国的军。

所谓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势这个东西,一旦成了,后面想要再扭转可就难了。基辛格未必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惜事已至此,纵然精明如他,也是难以挽回了。

如此生活100年,直到帝国的大厦崩塌。从某种程度上讲,能在夜幕完全覆盖北美大平原之前平静地离开,而不至于说让忧伤完全浸透自己那张布满了岁月痕迹的老脸,这对于热爱并为美国奉献了一生的基辛格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

作为一个研究了半辈子中国围棋的美国现实主义政治家,当他在夜深人静之际,细细端详着如今的国际棋局时,天下棋势落于谁家?我相信基辛格的心里应该是有数的。

基辛格这一走,华盛顿那边恐怕就剩不下多少懂中国围棋的老棋手了。但是在中国这边,我们可多的是既精通中国围棋,也熟稔国际象棋的年轻棋手。这些年来不光基辛格在研究和学习我们,我们也同样在研究和学习他们。而就如今国际棋局上的中美力量此消彼长的走势来看,中美两拨棋手究竟谁才是更出色的那批学生,基辛格不会不知道。

500

基辛格在《论中国》里头说了不少很合我们中国人胃口的话,比如“按照中国人对历史的解释,中国只是在近代才暂时蒙尘,这样一个国家当然不会屈居人下”,比如“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比如“信仰的目的不是启示或解脱,而是耐心地恢复已被遗忘的克己美德”,又比如“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人民都能坚持自己的民族精神,不坠其志”。

有人说这是基辛格对我们的认可,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恭维,而我倒是觉得,基辛格在书里头说的这些话,多少倒是有点我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口头禅的意思:“我能理解,但我不支持。”

什么叫做“我能理解,但我不支持?”意思就是:如果我站在你的立场上,我也会作出你和一样的选择,但很可惜我不是。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有一种想法,如果把大家的身份对调一下,让基辛格来我们这边担任中方的棋手,我觉得他这盘棋下到最后,应该也会是顺着我们今天的思路来,而不是把如今华盛顿流行的那套国际象棋的复古棋谱给硬套到我们的身上。因为他心里清楚,那并不是取胜之道。

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基辛格这一辈子已经活得足够富有戏剧性了,往后的日子还很长,总该留下些波澜壮阔给后来人续写。来自20世纪的那个最懂中国围棋的美国人已经走了,现在,是时候该让那些已经参透了国际象棋的中国人,来翻开历史的全新篇章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