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神圣不可侵犯,为什么大学考试就敢水漫金山呢?
【本文原标题为“考试的作用:割韭菜还是割麦子”,风闻社区有修改】
中国人重视教育,教育也是中国争议最多的领域之一。教育名列三座大山之一,名不虚传。
中国教育的成就是巨大的。良好的基础教育提供了世界上最大的受过教育的劳动力大军,这是中国崛起的人力基础,有可能是“中国才是下一个中国”的关键。相比之下,中国教育的比照标准是发达国家,印度、越南的教育都没有达到中国的水平。
但中国教育也充满悖论,最大的两个悖论应该是:
1、高考害人
2、学渣逆袭
这两个还是相关的。这涉及到考试的作用,是掐尖的割韭菜,还是贴地的割麦子。这是很不相同的。割韭菜掐尖是为了好吃,割麦子贴地是为了不浪费,麦穗是好东西,秸秆也是有用的,但麦穗和秸秆还是“不同待遇”的。
高考的指挥棒已经深入到“供应链”上游,连幼儿园都卷起来了,但也谁都认为“动不得”。学渣当然是考试的垫底者,真失败了,连渣都做不成了。学渣逆袭的事例确实有,但人们还是赞美学霸、鄙视学渣,直到学渣逆袭成功。
高考到底是干什么用的?约定俗成的认知是:高考是筛选人的,优胜劣汰。
换句话说,高考优胜者,进入名校,师从名师,从此人生道路光明通畅。高考劣汰者,幸运的进入水校,跟着水师,不幸的根本没有读大学的机会,从此人生道路自求多福。
换句话说,在这里,考试是被认可为“把人划为三六九等”的公正工具的,即使在高考落榜者中。
但到了大学考试挂科,认知就反过来了,尤其对学渣:人家入学了,交学费了,大学只有权力教好、毕业,没有权力挂科、踢人。
一些大学教师和管理“反正是在混饭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放水就放水,出了校门就不是“我”的问题。学渣则不断用老师不行、学校管理不行、教材不行为、反正找不到工作为开脱,不断找到学渣逆袭的例子证明挂科不等于不成材、躺平有理。
那就需要一点逻辑上的一致性了。
高考和大学考试都只是考试中的一个。如果考试是筛选人用的,高考的作用是在读大学前,大学考试是在读大学后。
高考实际上是在越来越难的。不断有当年学霸惊呼现在高考的话,注定落榜。换句话说,以头部高校录取为准的话,高考实行的实际上是浮动分数,重点在筛选出上中下,只掐上中之上的尖。只是扩招后,上的标准在继续提高,下的门槛则原地踏步甚至滑坡了,以至于水校、水生成为公害。
在知识爆炸的现在,大学毕业的要求其实也在相应提高。不是现在的大学生“不行”了,而是社会的要求更高了。但一些大学的考试是按照多年不变的大纲要求,“就低不就高”、“一个也不能少”更是成为大放水的动力。
高考神圣不可侵犯,为什么大学考试就敢水漫金山呢?
想起了曾经有过的伪劣商品遍地的时代。现在伪劣商品少点了,原因是人们的辨别能力高了,伪劣商品没人买了。水校就是伪劣商家,水学位就是伪劣产品。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或许反映的就是和伪劣产品时代差不多的问题,好学校、好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依然相对顺畅。
或许不必悲观,伪劣商家也是在改进产品质量的。福建曾经是伪劣运动产品的源头地,现在有说法冒牌比正宗的质量还要好,穿不坏的耐克多半是冒牌的。不管真假,福建确实产生了一批运动产品的名牌,安踏、鸿星尔克都是福建的,老牌的上海回力牌之类现在反而不大行。
水校要生存下去,水学位要有人认,只有控水,而不是放水。伪劣产品价低质更劣,靠降低标准最终是死路。学渣要逆袭,不能靠摆烂。谁知道呢,或许有一天水校毕业生比清北更加能打,就像运动鞋“冒牌打败正牌”一样。那是“放牛班的春天”吗?不是,因为放牛班变身为江田岛了。
今天,福建石狮的伪劣厂商很多都消失了。
考试还是要当作考试才行。